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Jeremy:伴城伴乡,成为“新村民”

时间:2024-04-23

王荷醒

和許多年轻人一样,Jeremy保持着对生活的细腻感知,并将一些生活感悟和心路历程记录在自己的公众号“别瞎儿化音”;同时,“串门Chitchat”的不少推文也出自他手。回看两个公众号的推文,已然大致可以了解他近几年的生活、工作状态。

“经历房地产下坡、事业编裸考上岸、国企倒闭,如今创业”,这是某次访谈中Jeremy的简介。寥寥几句,却包含了青年一代早已不满足于一眼望到头的人生,也展现了他异于常人的勇敢。2022年,他和三个伙伴在厦门岛外一个小村庄租下了400平米的一处古厝,开始了他们的“伴城伴乡新生活实验”。

“辞职是个理性又感性的决定”

家人生病、工作瓶颈、对更丰富的生活的向往……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2020年3月,就职于地产企业的Jeremy选择了裸辞,离开海口回到深圳。裸辞,对于年轻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勇敢又冲动的决定,但在Jeremy眼中,“辞职是个理性又感性的决定”。

一边照顾家人,一边待业的他写下:“过去这半年以及接下来的日子,是生活给我出的一道无解题,关于家庭和自我的平衡,关于责任和自由的取舍,关于什么是真正的爱。现阶段找不到答案并不重要,保持反思,相信希望,有爱陪伴,相信一定可以离答案更近一些。”休息了九个月的他再次启程,通过了事业编考试,在家附近的事业单位度过了漫长又挣扎的十个月,因为家人因病去世,选择再次离职。这一次,他离开深圳,进入了厦门的国企。

海口——深圳——厦门,Jeremy的决定足够大胆,勇气、运气的双重加持给了他丰富的经历,他也有机会在不同城市经历不同的工作体制。他说,“人生更像是一场宝藏收集游戏,不同的经历就是不同的宝藏。或许我们无法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至少可以相信,收集到的宝物会反过来成就我们独一无二的人生。”

对他来说,这些起伏和波折是人生的礼物:“不同的工作和体制带给我不同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看待工作、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在这些环境里面,会让我去更加明确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己喜欢在怎样的环境里工作,以及自己到底更想要去做怎样的事情。”通过进入不同行业试错,一次次的体验让他认清自己,也在冥冥之中将他引导到创业的道路。

近几年,乡村艺文的市场逐渐打开,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了乡野的无限可能,愿意走到乡村开辟一片小天地。Jeremy和伙伴们在过去的工作中或多或少和这个领域产生交集,乡野的自由生活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目前乡村创业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是当地年轻人回到自己的老家,利用农场、家里的自建房进行改造,做成小型的农家乐或者工作室,以一个点的层面去创业;也有政府、企业参与的,成本会比较大,而且风险比较高,当然影响力也会更大。我们更倾向于以青年团体的形式去做,相当于融合大家各自擅长的领域,平摊风险和成本,以点成线,以线带面。”

到乡野,去“串门”

2022年10月,关于“串门Chitchat”的第一篇推送发出,介绍了这四个来自不同行业,却拥有共同目标的“80后”“90后”伙伴。他们来自不同岗位,有各自的专长,却心有灵犀般地技能互补——Mickey是创意策划,Abby是视觉设计,Yoosa负责插画设计,Jeremy则是初创团队中的唯一一个男生,负责体力、脑力双重输出。

实现梦想的道路总是曲折艰辛的,几个创业的年轻人从选址装修到品牌定位都花了不少心思。Jeremy介绍,选择在厦门海沧莲花村汤岸社,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有历史悠久的温泉,附近也有4A级景区;另一方面,从厦门岛内到汤岸交通相对便利,可以地铁直达。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了汤岸具有内发的发展动力——在莲花社区党委书记谢书记的鼓励下,当地返乡青年开书吧、开餐厅、做民宿,在社区生态上提供了青年创业的土壤。天时、地利、人和,让这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宝藏乡村,成为了“伴城伴乡新生活实验场”的根据地。

选好地址,他们找到了一处荒废了二十七年的闽南传统院落,用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古厝改造。从古厝的场地改造开始,就是一场大胆的“实验”。在和设计机构对接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关注到了传统民居风貌和时尚青年审美的融合,也从小院本身和周围乡村环境等多个尺度进行考量。他们不希望把400平米的古厝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义,“它既是温馨自洽的生活场,也是开阔愉悦的工作场,还是能量交互的社交场。它承载了居住、创作、沙龙、艺术、展览、禅修、耕食、园艺等不同可能性,希望是一个可以让身处其中的人、事、物相互滋养的自在空间。 ”最终保留闽南风格的条石、红砖特点,落地建成了具有多功能场景的“串门乡村杂志舍”。

在Jeremy看来,“串门Chitchat”作为品牌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开放性。从词汇本身的意义出发,“串门”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发生的互动,代表了最纯粹、简单的人际交往;“Chitchat”有“闲聊”“家常话”的含义,跟串门的初衷不谋而合。“除了人和人的串门以外,它也有物品之间的串门,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厦门好的东西带到别的乡村、别的城市,别的地方的好东西也可以带到厦门。所以它是一个层次更丰富的名字。”他们期望以这里为据点,召唤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归,也以青年的实验性赋予其新时代的活力。

“不谈更新,追求再生”

乡村振兴是个太大的命题,光有四个敢于试错的青年还远远不够。他们所做的,是提供一个青年共建的场地。“为什么叫实验场?因为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个新兴事物,不存在我们已经做的很对、很好的定义。同时我们的想法一直根据现实去做调整,相当于我们就是在做实验。别的伙伴来到这里、参与进来,他也是在做实验。很多时候,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人生不设限,这是一场关于乡村、关于青年、关于每个人的实验。”最初小院功能划分时的不设限制,也让这里得以安放一个个梦想。

不设限,“串门Chitchat”给予每个人“实验”的自由。四十分钟车程、一个小时地铁,人们就可以从厦门岛内来到汤岸,短暂地跳出城市,成为“乡野生活家”。

以Jeremy为例,他在这里收获了新的身份——古厝“管家”。从装监控、装灯具等体力活,到日常的买菜、运动,他俨然成了新村民。扎根在这里,他认为和村民的亲身相处是最好的产生影响的方式:“村民需要的不是被‘教育,他们的需求也不是一间乡村图书馆或一次阅读活动能解决的,或许他们需要的是有人愿意和他们朝夕相处,默默做事,呈现另一种生活方式。或许我们在村里能慢慢点亮文化艺术的微光,希望我们这些哥哥姐姐,能让村里的孩子收获更多成长的可能。”

和村民的共创是他们介入乡村的方式之一。端午节,他们邀请了村民阿姨来教大家包粽子,还请了做花艺的品牌伙伴进行艾草花束教学,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的碰撞在小院里发生。在村子里串门,他们收集了村民家里的老宝贝:一口老酱缸、一块旧窗板、一把小椅子……他们用创意再设计的形式让村里的老物件焕发新生。爱好艺术、心理学的新村民小天也在这里展开了一场艺术疗愈活动,让年轻人在乡村重新认识内心的小孩。

在青年共创上,他们提出青年创生是“不谈更新,追求再生”——创造新的表达,激活传统文化、传统IP的原生活力。“串门Chitchat”的首次合作共创,就是一次文旅资源商业化的尝试。苏州震泽古镇以蚕猫为吉祥物,原先以文具、衣服等传统形式推出文创产品,“串门Chitchat”联合设计师鸣工制作了蚕猫形象的积木,以更有趣、新奇的方式呈现原有IP。他们还创新了当地非遗糕点“定胜糕”传统的产销模式,以插画手册的形式,将糕点的制作流程、相关知识形成研学课程,实现新媒介的推广。

在共创者的招募令里,他们说,“人生本是一场体验的游戏,从来不是工作毫无意义,只有毫无意义的工作。我们距离新时代有多远?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什么样的人前行。答案在你我的手里,时间是站在我们这边的。 ”一起向未来,“串门Chitchat”正在他们的地图中寻宝。随着一个个设想被提出、一次次实验在尝试,属于青年人的版图,也在乡野里无限扩张。

对话:

现代青年:几年的工作变动,到现在选择青年共创、乡村振兴这一领域进行创业,对比以往,现在的工作对你来说有什么改变?

Jeremy:思维上的转变就是从给别人打工到给自己打工的过程,这个时候需要去承担更多,也有更多的自由去探索想要去做什么东西。

生活上压力更大,或者说挑战更多。以前是正常的工作节奏,现在工作和生活没办法分开,所以要在里面去找到一个平衡的点,这个是很重要的。

以前做的事情更多是商业上的变现,但现在在做的乡村振兴、青年共创,有社会意义的创造。比如我们的串门乡村杂志舍,可以让村民看到,原来村里的房子改造也是可以做成这样的。对身边的年轻伙伴来讲,他们也可以看到,做这样的尝试没有那么难的,他也可以在他的生活里面去做一些相应的尝试。

总的来说,就像把我丢到了更大、有更多可能性的环境里去面对这些挑战。整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不是说你在做所谓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完全没有烦恼,这是更磨练一个人的心智和能力的阶段。

现代青年:在你们看来,“串门Chitchat”在村庄中是一个怎样的存在?你们给当地人带来了什么?

Jeremy:入村将近一年,“串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存在。很多村民不一定感兴趣我们在做什么,因为这个事情跟他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同时也有一些人对我们是感兴趣的,比如我们这个空间里有很多书,有小朋友写完作业以后会来这里,把它当做一个图书馆。除此之外,需要一些时间和契机让大家更接受这个新的存在,让大家慢慢去参与进来。

除此之外,还给当地带来一些新的可能性。比如这个村子的基础设施还在完善,当村长有资金可以做一些調整,他就会来问我们的意见,我们也是从年轻人的角度,从专业设计的角度去给他一些建议。不一定马上就采纳,但相当于给他们也种下了一个种子。以前的话更多是相对传统的改造方案。

现代青年:入村至今,你们是否完成了某些目标呢?未来还有什么计划?

Jeremy:我觉得这方面是没有所谓的目标,只需要呈现我们真实地在这生活,而且是保持开放的状态,那就够了。不需要说我要去拜访多少户村民,或者说我要做到怎样才算是一个新村民,这些是自然而然去发生的事情。

后面想要通过物的联系去让人建立连接。比如说像这边的龙眼,八九月份熟了以后,整个村子树上都是龙眼,但是大家对这个东西习以为常了。因为它卖不了什么好价钱。我们计划做农产品的二次开发,或者是以不同的形式去让村民习以为常的东西能有其他价值的提升,这时候再去跟他们建立联系就变得很自然了。

现代青年:结合你的个人经历,有什么话想传达给当下的青年吗?

Jeremy:每一份工作的变化,都不代表那个阶段的失败,只不过是一条你尝试的路,这时候发现走不通了,换一条路走就可以。除了多尝试,要去多观察自己的感受,因为只有自己的感受最准确,能真正告诉你自己想要做什么。别人的评价也好,社会的标准也好,可以作为参考。另外一点,要多跟人去沟通、建立联系,因为这些都会给你后面的工作带来新的机会。当然,不要为了社交而社交,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也让别人能看见,这就足够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