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学校特色班级文化的构建

时间:2024-05-04

曹乾龙 (甘肃静宁县城关初级中学)

班级文化通常是指在班级内部师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并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班级文化又可以分为“硬文化”与“软文化”、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初中学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重点是要加强班级“软文化”和隐性文化的,如特色性的班风、班貌、学风等,这样更能塑造出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同时,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工程,所以一定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内容选择,并组织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班级文化活动,注重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促进特色班级文化的有效建设和长期发展。

一、初中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规划

班级文化是一种充满柔性的、温和的、人文的精神、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其育人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是,由于部分班主任和教师对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忽视,导致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特色,这与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规划有很大的关系。同时,有的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主要看重物质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对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内容相对忽视,导致班级文化缺乏真正内涵,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乃至使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很难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形成有效的促进。

(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主体相对单一

基于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和思路,班主任通常拥有决定性的权限和地位,任课教师有时会参与进来,处于辅助地位,学生则是被排除在建设主体之外,这就导致初中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相对单一,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地位受到严重限制,班主任的权限则是相对过大,这就导致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内容、管理细则、活动组织等都是班主任一人说了算,学生则是处于被动管理的位置,必然会压抑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此外,班干部对于班级文化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相对欠缺,对班级文化的概念缺乏深入的理解,进而影响了班干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相关作用的有效发挥。

(三)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缺乏有效管理

班级文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所以班级文化建设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科学的措施。但从初中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很多班级在文化建设上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过于简单,文化内涵的建设途径也比较单一,很多后续管理措施不到位,这显然是不利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而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过程,需要在长期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相得益彰,由于大多数班级没有塑造出独特且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或文化主题,每个同学内心缺乏强烈的归属感,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就必然会大打折扣。例如,有的班主任在规划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主题后,多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班级活动的组织也是班主任一人决定,而且活动次数和组织形式上,学生也很难有决策权,学生没有有效参与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整个过程,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

二、初中学校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与打造策略

(一)重视特色班级文化的规划设计

特色班级文化的规划设计要体现出前瞻性、适应性和科学性,所以需要班主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素质,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专业人格作为支撑,更需要班主任具有教育智慧,以及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实践能力。首先,班主任要科学设计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目标,具体可以结合初中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班集体在特色文化建设上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让每个学生在班级目标的引导下,确立个人的学习与奋斗目标,这样才能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目标的科学性。其次,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班主任一定要针对学生学习与成长需求来制定特色班级文化的具体目标,确保让特色班级文化是为学生服务的,让尊重和民主的理念贯穿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再次,班主任要与学生一起确定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班级文化主题可以是长期性的,也可以是短期性的,如班级的奋斗目标、班级精神、班级口号、班级公约、代表班级形象的标志物等,这些在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实践中可以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能够对学生在班级内的学习行为与校园行为发挥积极的约束和引导功能。最后,每个班级都应当确立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宣传目标,并将自身的特色主题融入其中,营造出优美的教室环境,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室的墙报栏、阅读角、绿化角等区域,都可以成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这也是展现和宣传特色班级文化的有效阵地,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充分的利用。

(二)丰富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并加强合作

在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中,班主任需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主体功能,让学生尤其是班干部有效参与进来。这是因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所以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也需要做到以生为本,有针对性地丰富班级文化的建设主体。除了班主任和学生外,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也可以适时地参与进来,这是因为他们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参与者、监督者,在学情信息、班级文化建设信息的收集上有一定优势,所以班主任可以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此外,班主任还应当加强与学校领导的沟通,确保班级理念、奋斗目标、班训班规、民主管理、评价模式、家长参与方式等符合学校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为各类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主体的共同参与创造良好的条件,并促进彼此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例如,在特色班级文化环境的建设上,班主任就应当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在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学生、校领导的建议后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主题,唯有如此,特色班级文化才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同,才能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并让特色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班级学习与课外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展现。

(三)注重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管理

首先,在特色班级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上,班主任和学生一定要用心经营,注重班级文化活动的科学设计与有序组织,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进步,密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班级要注重实施人文关怀活动,尤其是那些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引导学生集全班之力给予帮助,这是因为初中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缺少爱与友情,只有多实施人文关怀活动才能让班集体更加和谐与团结,打造出特色班级文化空间,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再次,为了更好地突出班级文化的建设特色,班主任可以定期组织和开展特色主题活动,将班级文化中的特色元素有效融入其中,如每个班级可以挑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歌曲作为班歌,设计班级吉祥物,开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等,这样学生的一些兴趣、情感、态度以及个性化素质会得到更好的体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发展,乃至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

总之,建设特色班级文化,是组建优秀班集体的必备要素,是约束和引导班级学生行为习惯、塑造班集体凝聚力的重要举措,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端正态度、提升素养、提高思想品德水平。因此,初中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都应当积极参与到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实践当中,加强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内容优化,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进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班集体的一员,实现共同的进步与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