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顾玲玲 (江苏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小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古诗词对小学阶段阅读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并继承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也接受了快餐式阅读,但是这类浅显的文字会降低学生的审美趣味,影响其价值观的构筑。由此可见,教师要利用古诗词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促使其体会古诗词的美,远离粗俗的文字。然而课本所收录的古诗词有限,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联通课堂内外,在课外补充阅读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并尝试展开各种形式的学习探究活动,这样才能做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促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要有效联通课堂内外,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阶段通过上网搜索等方式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先自读作品,思考有哪些想要了解的信息,如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生存环境、作品创作年代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等。这样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词作品,探究其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在课堂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作品。
在学习《寒食》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展开自主预习活动,尝试搜索各种与之有关的背景信息,为深入了解这首作品奠定基础。教师首先鼓励学生查询了解寒食节的由来,了解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什么人,尝试挖掘隐藏在其中的节日文化。此后还要结合《寒食》这首作品了解其中的典故,了解“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说的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要在作品中引用这个典故。在这样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作者并非简单地描写寒食节的节日气氛,其中还包含着一些隐喻的意味。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他们认识到:“从表面上看这首作品展现了对太平盛世的歌颂,但是如果能深入了解典故,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可以在寒食日点燃蜡烛,则能体会到其中的讽刺意味,作者借古讽今,讽刺宦官的权势很大。”
在课前预习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自主搜索相关资料,还要鼓励学生尝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结合难懂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在相关地方做出标志,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课堂所阅读的古诗词在课后展开比较阅读活动,尝试自主搜索在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作品,在对比分析中找出异同点。由于学生此前已经通过阅读和品味了解了课本中的诗歌,所以他们能举一反三地学习,抓住时机掌握其中的知识内核,从而激活思维,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展开比较阅读,尝试将杜甫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说说该作者的创作风格是怎样的。学生在对比后发现:“杜甫的创作风格并不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样都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他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展现了民众的疾苦,体现了战争对于百姓的伤害。”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内核:“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对其创作风格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在课后搜索了不少生活在动荡时代的作者,发现不少作者的创作风格都发生了变化,如李清照前期的作品细腻生动,而在战乱时的作品则凄凉悲哀。由此学生认识到时代背景是影响诗人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围绕同主题作品展开比较,尝试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又如围绕同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还可以将古诗词和其他文体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这样能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不要直接将语法点灌输给学生,而要引导他们结合文本展开学习。利用比较阅读能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相关语法要点。
在组织学生联通课堂内外的时候,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巧妙地利用课本中的诗句,展开随堂练笔活动,在课后学习中也可以自主展开练笔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充分掌握古诗词。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直接引用古诗词,增加自己的表达效果;此后则可以采用活用的方式,尝试多角度、多层面地引用古诗词;还可以尝试在写作中写一下自己的感受。这些方法都能让学生写出更精彩的作品。
《芙蓉楼送辛渐》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教师鼓励学生展开随堂练笔活动。首先试着了解该诗句的意思,然后在创作中直接引用该诗句。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活用该诗句,尝试调换其中的一些词句,但是沿用诗句的寓意。如有学生尝试创作:“望着同学牺牲休息时间给我送来的课本,我十分感动,若是今天没有课本,我就不能复习了。古人说‘一片冰心在玉壶’,而今日我感受到了同学的爱是‘一本书本在心中’啊。”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看看谁化用的诗句最为自然,表达的效果更好。在课后则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是否可以合理地运用,加以借鉴。
在古诗词中常常有一些展现人生哲理的词句,若学生能在写作的时候加以利用,则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审美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随堂练笔中多写一些自己的切身感受,在课后积极思考该诗句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启迪,这样在下次写作中就能更巧妙地运用。
由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所以学生常常不能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深意,对某些文化主题的理解也不深刻。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分组,尝试展开主题探究活动,这样他们就能建构起知识体系,增强对古诗词的领悟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课堂上发现的质疑点展开探究,也可以尝试整体化地了解某位诗人、某诗歌风格的相关内容。这样能让学生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激发学习兴趣。
在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村晚》时,教师鼓励学生展开专题探究活动,尝试围绕田园诗展开具体分析,思考田园诗的特点。很多学生在课后自主展开搜索活动,寻找了王维等田园派诗人的经典作品展开了分析,他们很快发现田园诗所写的大多都是充满情趣的田园生活,还有学生发现在田园诗中常常展现了淳朴的民风,表现出了作者对恬静自然生活的渴望之情。在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促使学生更好地展开知识的自主建构。如引导学生思考田园诗和边塞诗同样都展现景物,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发现田园诗展现的是优美的田园风光,而边塞诗展现的则是穷山恶水和边塞困苦的生活,在表现的情感上也有不同,边塞诗展现豪迈之情较多,而田园诗则展现的是雅趣。
在课后专题探究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撰写调查报告,并将报告上传到师生交流群中,供大家进行互动讨论。此外还要在课堂上就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这样能更好地联通课堂内外。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古诗词融入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在课余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结合古诗词展开多元创作活动。和随堂练笔相比,课后写作活动更丰富多彩,形式更为多样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古诗词改写成作文,又或者写一下阅读后的感想,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古人,为其写传记、小说,代替古人发朋友圈等。只有坚持不懈地展开课后多元创作活动,学生才能更好地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古诗词中蕴藏的文化。
在学习《塞下曲》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创作活动,围绕这首诗歌提出各种不同的创作主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这首诗歌展现的是谁的事迹呢?你能说说自己阅读该作品的感受吗?”“你能将这首作品改编成小说,展现出该主人公的形象吗?”“这首作品属于哪一类的诗歌,你能说说对这类诗歌的评价吗?”这些创作主题十分多元化,包括写读后感、创意写作、评价类写作等各种不同的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可以发现不少学生对改写小说这样具有趣味性的写作主题很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多设计此类活动,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仿写、改写、写读后感等都是多元创作中常用的形式,在这样的活动中,能看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也能促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让古诗词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古诗词作品对提升学生语文修养,促使其提高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习古诗词能让学生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鉴赏能力等多种语文素养,让学生继承并发展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好习惯,教师要积极联通课堂内外,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和古诗词有关的活动中,这样能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发掘他们的潜能,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古诗词作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