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必要性及路径

时间:2024-05-04

赵 育 陈天顺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关系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维护学校及周边安全,学校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安全问题已经从校园内部转移到校园周边,校园周边环境对学生安全影响巨大,已经严重危及学生的人身安全。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等主体必须重视起来,共同努力,为孩子撑起保护伞。

一、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提出与内涵

1.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提出

2001 年,日本池田小学特大命案发生后,日本政府建立了社区安全防御网,标注潜在安全区,并告知社会,以便学生能够加强相关区域的安全防患意识。在韩国,政府将幼儿园、小学和特殊学校等校园主要出入口半径300 米以内的道路区域划定为“儿童保护区域”;2015 年2 月28 日,韩国《儿童食品环境安全管理特别法修正案》正式实施,严格规定学校及周边的“食品安全区”内禁售所有垃圾食品和高咖啡因食品,各种容易引发儿童联想的人体特定部位、金钱、香烟、酒瓶形态的食品和游戏也在禁售范围。

2015 年,我国首都师范大学荣利颖发表《合力划定校园周边“安全圈”》一文,对学校选址及周边环境建设进行思考。2017 年4 月28 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在学校周边探索实行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在此区域内,依法分别做出禁止新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设施,禁止设立上网服务、娱乐、彩票专营等营业场所,禁止设立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等相应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湖北省、安徽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区根据实际情况也纷纷做出相关决定。

2.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内涵

学生安全区域制度是在学生安全区域内,通过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进一步改进学校周边的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等,为学校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的一项探索性的创新举措。学生安全区域的距离分别为学校周边200 米和50 米,包括学校门前及两侧范围,由此距离划分了两大制度:禁止制度和护学制度。禁止制度是刚性区域制度,是指在学生安全区域内禁止设立任何有安全隐患的场所,属于要求制度。食品摊贩不得在200 米内区域开展经营活动,禁止设立娱乐、上网服务、彩票点、油气站等场所;50 米内禁止设置集贸市场、垃圾站和地上公共停车场等场所。通信、电汽油等公共管道铺设不得穿越学校,并控制安全距离。护学制度则是弹性区域制度,是指在学生安全区域内应该采取的保护措施,属于保障制度。公安机关要健全日常巡逻防控制度,加强学校周边“护学岗”建设,完善高峰勤务机制;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住建、环保、交通、质检、消防、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日常管理。

二、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必要性

1.校园周边的现实需求

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目的是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目前,我国校园周边环境不容乐观,这给社会安定增添了各种不利因素。

(1)安全隐患数量众多、种类繁杂。校园周边环境主要有治安、交通、消防、食品卫生、文化等安全隐患,重点在交通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隐患三个方面。笔者用近一年的时间,对本市三小、九小、十三小、七中、九中五所中小学进行排查,发现均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交通安全隐患。该五所学校均位于市区的老城街道,属于交通要道,道路狭窄拥挤,来往车辆多,车速快、流量大,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尤其是市三小,位于本市商业中心,学校出门50 米处就是新玛特商场和新天地步行街,来往顾客人流量多且杂,学校门前道路两旁停放着拥挤的车辆,中间只留出5 米左右的过道,严重影响了校园周边的交通环境。

第二,治安安全隐患。学校周边的娱乐场所是造成治安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问题最严重的是七中,它位于我市的闹区,出门便是大排档和KTV“商业街”,来到这里消费的往往是社会人士,甚至是一些地痞混混,极易出现打架斗殴现象,这对放学回家的学生构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笔者还发现,九小、七中门前并没有设置任何报警设备,若是有突发事件,根本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第三,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经笔者调查,每所学校周边的小吃店和流动摊贩不少于10 所,小吃店条件简陋,卫生差,而流动摊贩大多是无证经营,数量多,占用校园周边的交通要道,更是引起交通堵塞的一大问题。

(2)安全隐患易演变成安全事故。安全隐患危害严重、影响深远,若不加以有效地管控和化解,安全隐患就会演变成安全事故。安全事故不仅会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的更会危及学生的性命。例如,2010 年,仅仅40 天内,我国接连发生南平实验小学凶杀案等5 起校园惨案;2018 年11 月5 日,广西合浦县实验小学10 名学生在食用了校外烧烤摊食物后,出现中毒现象;2018 年11 月22 日,辽宁省建昌县第二小学校门前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一辆轿车冲进过马路的学生队伍。安全隐患若不及时治理,只会带来更严重的安全事故。

2.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需求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现代化程度日益推进、社会风险问题也更加突出。社会风险会导致社会处于一个非和谐的状态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严峻的挑战。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富差距拉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新型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于是一些对社会不满的不法分子将矛头对准学校,防御能力较弱的师生便成为他们发泄情绪的牺牲品。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目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防止向校园师生转移或转嫁。

3.未成年人的保护需求

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需要予以特别保护。首先,中小学生缺乏科学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很容易受到安全事故的影响和危害。其次,青春期的叛逆心理使学生产生情绪波动,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校园周边环境杂乱,各种娱乐场所的不良风气引诱着学生沉迷其中,甚至引发其从众心理,导致暴力行为。最后,由于未成年人涉世未深,社会经历少,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更易受到挫折与打击,很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对未成年人予以特殊保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路径

在社会治理全面创新的背景下,我国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必须采用由行政路径、市场路径、社会路径三位一体的多元主体治理路径,单独使用任何一种路径都无法实现学生安全区域的有效治理,只有把三种路径结合在一起,同时切入,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

1.政府主导的行政路径

行政路径由政府主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具有权威性。第一,出台学生安全区域法律制度。法律具有强制性,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安全治理,推动立法部门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政策。第二,设立学生安全区域治理的行政机构。应由市政府牵头成立学生安全区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市食品药监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消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商局等相关部门人员共同承担治理工作。必须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建立学生安全区域治理的风险评估标准和监管制度。先由各部门针对学生安全区域的相应领域做出风险评估,由学生安全区域治理联席会议综合整理,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标准,定期对学生安全区域进行监督和管理。

2.企业竞争的市场路径

市场路径是在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提升治理效率,具有灵活性。第一,学校将学生安全区域治理外包给保安企业。在我国中小学,负责安保工作的主要是学校保安,但是保安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年龄普遍偏大、力量明显不足,伴随着后勤社会化发展,安保企业逐步专业化和规范化,学校可以外包给安保企业,利用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第二,鼓励市场筹集资金。目前,学校对校园安全的投入主要还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出,由于出资主体单一,数额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安全区域治理的开销。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可以根本改善校园周边环境,这样一来,学校周边的公司企业、社区居民都是受益主体,可以向这些受益主体收取一定的成本,完善出资体系。

3.公共参与的社会路径

社会路径是调动社区、家庭、多媒体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学生安全治理中来,具有全面性。第一,鼓励社区参与其中。目前,我国实行学区制,这为社区保护中小学的安全提供了便利条件。让社区成为建设学生安全区域制度的主干力量,政府可以采取奖励性政策,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学生安全建设中来,真正发挥社区居民在校园周边的监督作用。第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目前,家长教育卷入的重点已从学业卷入转向校园安全,家长开始重视学生安全问题。因此,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并以身作则,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榜样作用,从而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第三,发挥媒体的正面效应。大众媒体的报道对学生安全治理有着重要的监督作用,一定要合理运用媒体,规范报道,广泛传播安全知识,保证媒体的正面效应最大化使用。

综上所述,切实保障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安全,建立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已经成为必然,尽管这项任务还很艰巨,但笔者认为,只要全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势必可以给孩子一片美好的蓝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