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学中的“错误”也可以如此“美丽”

时间:2024-05-04

姚玉娣 (江苏启东市善成小学)

教学中,教师沉浸于学生的“应答如流”,却将学生的错误视为洪水猛兽,尤其体现在小学的数学课上。其实错误并不可怕,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说过:“差错人皆有之,而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不加以利用则是不能原谅的。”如果教师懂得适时抓住学生的错误,并从中找到有价值的思维方式,加以引导,在纠错中启迪学生,那么,“错误”也可以成为课堂中最“美丽”的风景。

一、善待“错误”,把握教学契机

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敢回答问题,怕答错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就会出现恐惧、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教师要懂得宽容学生,引导学生敢于回答,不怕错误,敢于分析错误,在错误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教授“圆的知识”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判断:“一个圆的周长是否始终比直径长?”有同学说不是,全班同学都认为他错了,这时候教师没有直接说对错,而是委婉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该学生说:“圆的周长是固定的一个,但它的直径可以有无数条。”虽然,他的答案是错误的,但不能否认该学生的思维是开阔的,在经过教师详细的解说后,学生恍然大悟。

二、巧用“错误”,激发探究热情

相较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强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错误引导学生思考,甚至巧妙设计一些错误来锻炼学生,让学生自我反思,发现错误并且解决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以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为例,教师提出问题。第一题7+3等于几?学生立即答出。第二题7+3-10等于几?同样,学生毫不犹豫答出;接下来,教师提问7+3-10×0等于几?根据前几题的算法,学生不假思索立刻答出0;教师问学生四则混合运算法是先算什么?这时候学生恍然大悟,有时候适当设计一些错误,反而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奇妙。

三、指导“错误”,发现问题根源

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一个引路者的角色,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我探索的过程。布鲁纳有一句名言叫作“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真正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带领他们思考研究,判断分析,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具备独立学习、思考、解决的能力。

如教学“如何用简便算法计算”时,例如“543-99”,学生通常会这样算:543-99=543-100-1。这种错误在教学中屡见不鲜,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简便算法的原则。遇到这种错误,教师可运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指导学生,如去超市购物,买了99元的东西,支付了100元,是不是要找回1元?那支付的100元是不是就是减了100,重新找回的1元是不是就是加1,同样543-99到底是等于543-100-1还是543-100+1呢?让学生自己思考,哪种运算方法是对的,又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如此赋予的场景指导,自然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找到问题的根源理解起来也更轻松,让错误成为通往成功的基石。

四、记录“错误”,反思促进学习

课堂上的错误资源对教师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应建立错题集并时时反思。减少同样错误的出现,优化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利用这些资源帮助学生进步。

教学“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只是简单说明并没有针对其特点和其他图形进行区分讲解,所以导致学生在答题时经常将菱形当作矩形来解题,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这个错误及时记录,同时要求学生也记录下来,随后向学生详细讲解这两个图形分别有什么特点,对应的算式,及教学生两个相似的图形是怎么区分的,课后,将这种教学上的缺失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若再遇到此类相似知识点就需用举例对比的方式告诉学生,避免混淆,避免类似的错误,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各项知识点。

总之,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自主创新、辨析探索能力的基础阶段,唯有发现错误,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正确的教导。知识的积累就是从出错到正确的探究中形成的,教师唯有正视错误、宽容错误、巧用错误,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