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读懂“爱”字好为师——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上的讲话

时间:2024-05-04

一、爱是严慈想济

出于教书育人的需要,师爱应是严爱而不该是溺爱。但需要严中有慈,严慈想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热烈,又有父爱的深沉、庄严、厚重。

严格要求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严就是爱。严爱必须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严而有“格”,应该按照学校规章制度、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好学生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随意设定、擅提要求。二是严而有“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妥善处理学生问题;不能侮辱学生人格,侵犯身体。三是严而有“恒”,要依据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能一曝十寒,葬送严格。四是严而有“方”,即讲究方法和艺术,刚柔并用,寓刚于柔,不能简单粗暴,率性而为。教师要拿捏得当,严中有慈。“慈”是指态度上的和蔼、友善、严肃,行动上的关怀、引导、帮助。

二、爱是客观公正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个人情感,而是职业情感,故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公正、无私的爱。

人“不患寡患不均”,学生最期盼教师的公正、公平。学生的成长环境、个性心理乃至容貌、气质各有不同,学生家长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也会有差异。教师不能按自我喜好和利益得失而厚此薄彼、有所偏袒,而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师爱。决不能因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不同而对一些学生另眼相待。至圣先贤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爱满天下”都在说师爱的公平性,我们当铭刻于心。

三、爱是尊重信任

尊重就是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承认个体差异,允许犯错误,不把自己观点强加给学生。信任就是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充分信赖学生。

学生与教师,角色不同,人格平等,我们必须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和信任。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尊重和信任时,会涌起一种莫名的自豪和无限的喜悦,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信任和依赖,无形中师生关系和谐了,教育效果增强了。无论是对于品行端正、学业上进的学生,还是对于那些犯过错误,成绩不好的学生,给予他们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算是真正的师爱。

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起点,是尊重学生、对学生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无的放矢的教育。

四、爱是欣赏赞美

爱是发自内心的欣赏和赞美。人都希望得到承认与赞美,这是基本的心理需求,人性使然。“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这已是教育界的共识。

在教育大家们的眼里,是没有所谓“坏孩子”的,在他们看来,所有孩子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他们能以无比快乐的心理去欣赏孩子、赞美孩子。学会欣赏学生,能够发现他们的特点和长处,发现学生身上可能连其父母都不曾发现的好根芽,通过口泽心润,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自信,健康成长。

学会欣赏,要跳出眼前,着眼发展,以阳光心态去审视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鼓励是良药,教师的激励和赞美是给孩子的精神按摩和抚慰,能让他们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五、爱是包容等待

爱是一种过程,是人们发现事物的美,容忍其缺点,使其逐渐完美的过程。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庄稼生长需经过拔节、蹲苗、抽穗、扬花等固定阶段和必要时间,有足够的光照和积温,才能结果收获。学生也必须经历相应的阶段和历程,在磨炼的感受体验中成长;我们需要等待,急躁不得。

法国社会主义理论家欧文说过:“教师对学生的温和态度,甚至比他们的学问和修养更为重要”。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有毛病、犯错误在所难免,教师需要宽容,需要大度,需要耐心,需要等待,要给“花开的时间”。要记住:钢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切不可急躁冒进,因爱生恨。

微笑能包含一切,更能拉近一切。教师的微笑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与学生心灵相通。不要吝惜我们的微笑,那不经意间的微笑,往往就能改变一切。

总之,我们既要“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苏霍姆林斯基语),也要注意把握爱的分寸、尺度,掌握爱的技巧、艺术,懂得爱的基本“元素”,使学生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