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永远站在起点上——在学校新教师成长培训会上的发言

时间:2024-05-04

今天,看到在座的各位新教师,心情很是激动。你们年轻,充满活力,知识层次较高,这些都为你们的教师生涯增添了能量。但是,古人也说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该如何履行好教师职责,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呢?我的回答是:站在起点上。无论你的教龄多长,都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夯实教学基本功,从而让自己始终在一个个新的“起点”上,用起跑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一、爱的姿态要实在

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与孩子的沟通。面对性格、兴趣、禀赋等各不相同的孩童,我们还真的需要用“爱”去引导他们,影响他们。实际教学中,除了日常的交流、沟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我还用手中的笔传达着对孩子的期望,无声的“交谈”中,孩子渐渐明白了教师的“好”,也就会自觉地走近教师。小峰是我班的一个特殊的孩子,内向却极其乖戾。怎样才能走近他的内心呢?我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我想到了给小峰写信,一连写了十几封信之后,他终于从最初的冷漠转向了“接纳回信”,就这样,我们在无声的信件中交流沟通。小峰把我写给他的每一封信都贴在了卧室的门上,不允许任何人动。当她的妈妈告诉我这些时,我的内心激动不已。孩子的眼睛是亮的,他们会看到我们的付出。渐渐地,我也收获了孩子们的信任,最难忘的是有孩子在毕业离校时,悄悄地把“老师,谢谢你”的纸条塞进了我的衣兜……多少个感人的一幕幕总会成为我茶余饭后的谈资,“事”不大,可足以让平凡的教师觉得幸福。正如我在《爱是一个动词》中写道的:有爱就有幸福,它在心?在手?在口?想想都是,可更重要的是,你要把它当作一个动词。而这需要我们把自己清空,始终站在新的起点之上。

二、学的姿态要扎实

1931年12月5日,朱自清赴欧游学期间,在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梦境:自己被清华大学解聘,原因是学识不足。无独有偶,1936年的日记中又记录一梦:大学骚动,学生把他从厕所揪出,谴责他不读书,研究精神不够。一向做人低调,做事认真的朱自清先生,总觉得自己的资质禀赋一般,学识修养欠缺,研究能力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提高,否则就有被解聘的危险。从而更加激励他大量地阅读各种书籍,虚心请教一些专家学者,并最终成了一位学富五车、通贯古今的大家。而他也为我们的成长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唯有持续不间断的学习,学习,再学习,才不会被“谴责不读书,研究精神不够”。平时,我非常参加学校开展的照镜式教研、师徒结对等活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再就是,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一些名师、大家的书籍成了我的最爱。在我的包中常有三件宝:一支笔、一本书、一个本。苏霍姆林斯基、梅建哄、管建刚的书我都读过。阅读中,“多元评价”式课堂作业探究进入了我的视野,学生在“小组评、自己评、教师评、综合评”中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不断地完善自己,孩子的书写质量、做题效率都明显提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有了厚重的底蕴,我们的课堂才能受到孩子的喜爱,我们才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三、写的姿态要灵动

教室应该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唯有让学生在故事中长大,他们才能拥有灿烂的童年。于是,我便用眼仔细观察班级中的点滴,用心梳理教室里的人和事,闲暇时刻的记录就成了我的工作常态,我会把教室里发生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故事里,有希望,有无奈,也有启迪,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我无比欣慰。为了更好地引领孩子的成长,我更多时候是走进书的世界里,寻找开锁的“钥匙”。阅读使我的心灵变得更加平静和充实,是书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几年来的阅读、思考、实践、完善,让我能够用另一只眼看待班级,讲述孩子们的点滴,一个个榜样也成了鲜活的例子,班级中也不断重复着“榜样”的故事。

教学是慢的艺术,唯有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我们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一个学年结束了,我又一次站在了起点上,精心绘制着属于未来的篇章,在踏地有声的坚持中,向着下一个“起点”冲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