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以武夷学院商学院为例

时间:2024-05-04

一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双创”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厅[2012]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商学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都各具特色。创业本身也是一种专业和职业,有其独特的规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互融共生”的发展模式[1]。

二 商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在“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和“宏观调控”的“投资驱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要依靠“创新驱动”。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商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创业教育的课程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于1947年2月在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ofNewEnterprises),创新创业教育是商学院人才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学院的专业、课程和师资主要是经济、管理、会计、金融、贸易、营销等方面,离创业场景最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先天的优势。商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三 国内外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

(一)国外多层次的融合模式

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早,美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呈现出全过程、系统化、模块化的特点[2],打通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界限,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创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多层次的融合,包括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模式;辅修学位教育模式;MBA+科技创业资格证书模式、资格证书模式和专业培养教育模式[3]。理工大学多采用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模式和辅修学位教育模式,商学院多采用资格证书模式和专业培养教育模式。百森商学院是全球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其本科生创业课程由发现、探索和专精三个阶段的课程群组成,每一阶段的课程群都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内容[4],开展本科、MBA和高层经理研修三个主要的创业教育。瑞典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依托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协同5所核心成员大学、跨国公司、世界知名大学等多元创新主体共同设计课程体系[5],实现了创业教育同商业、生物、艺术等专业教育的融合。

(二)国内单一的融合模式

我国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15年,国务院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专业教育学分,要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由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迟,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必修、选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模式,创业专业学位教育还在起步阶段。清华大学作为全国9所双创教育试点大学之一,初步形成全院学生、创业英才班、创业特训营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正在着手落实有关创业管理硕士项目[6]。

四 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以“创业学院”为载体[7],创业学院在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还比较单一,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不高。武夷学院整合校内团委、学生处和商学院的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入选福建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教育走在福建省前列。商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将商学院教育改革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整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校内基础知识教育与校外实战技能教育融合,构建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方向

一是根据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接贸易新业态,重点突出“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主动对接学校生态食品专业群建设,重点突出“冷链物流”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险学专业重点突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整合各专业优势,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方向。整合商学院各专业的优势资源,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资源,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的院内任选课、实践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方向,作为全体商学院学生可以选择的一个专业方向。

(二)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项目测评和创新创业实战的三部分课程群,具有分层分类、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的特点。

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包括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创业财税实务、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创新创业专题与案例分析、投资理财等校级选修课,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

二是面向商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测评课程群,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测评课程群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冷链物流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设置为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能力,使商学院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三个一工程”:学习一门创业管理基础课程、参与和主导完成一个创新创业计划,体验一次创新创业的过程。

三是面向商学院开展创业实践的少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战课程群,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三)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依据课程群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二是建立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优秀创业型毕业生等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通过多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主,兼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有兴趣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项目测评教育阶段,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专业创业培训师等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在创新创业实战教育阶段,主要以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等为主,为创业团队提供智力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四)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三部分内容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是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阶段践行项目式、互动式、体验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并进行项目化,增强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通过现场举例问答互动、固定场景模拟演绎、观看教学视频回答问题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轻松掌握课程内容;通过沙盘与教具卡片,让学员自主思考及亲身体验,动脑又动手完成实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成效;通过科学测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行为标准,以案例视频、卡牌桌游、情景表演等趣味式教学方法,增强课程趣味性。

二是在创新创业项目测评教育阶段进行分析模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内容课件、视频上传到云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课内课外一体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把精力放在个性化的答疑和指导方面,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旋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分析模拟创新创业典型、成功案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战过程中的经验、决策能力的培养。

三是在创新创业实战教学阶段践行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远程会议等教学方法。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的教学方法,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提出项目的意见建议和合作意向;通过现场直播会议、展览、论坛的远程会议的教学方式,进行远程创新创业决策的交流和执行,解决了实践教学的空间限制问题;通过面对面地咨询教学方法,即有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策略的交流,又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情感交流。

(五)构建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与武夷山富隆公司合作,成立大富隆电子商务工作室,选拔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并邀请企业培训师为学生开设店铺定位、淘宝美工、淘宝SEO搜索排名、手机SEO优化、电商客服培训、互联网创业实践培训等课程。

二是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同国家四大电商示范产业园之一的弘桥智谷共建电商产业基地武夷学院培训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为校内外人员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联合申请的“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教育实践基地入选福建省级“互联网+”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

五 结语

在创新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商学院在专业、课程和师资等方面同创业场景最近,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可以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创新创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上,构建具有分层分类、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特点的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项目测评和创新创业实战的三部分课程群;在师资队伍上,跨专业、校政企联合组建多元的教学团队,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优秀创业型毕业生等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师资;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容特点,使用项目式、互动式、体验式、趣味式、模拟实战、案例式、项目路演、远程会议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1]闫健,刘玉威,武海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24-26.

[2]甄月桥,沈婷,钱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71-75.

[3]刘丽君,李斌,郑焱,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0-51.

[4]李慧清.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解构与启示——基于全球创业观察的理论框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9-43.

[5]郎永杰,张冠蓉,李培凤.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80-84.

[6]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7]陈伟忠.以“创业学院”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困境与改进[J].高教探索,2017(1):113-1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