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建设下高校俄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研究

时间:2024-05-04

俄语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最主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宏伟的跨文化交际工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需要大量的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型俄语翻译人才,关注俄语口译人才培养问题,为国家对外发展战略提供高质量语言服务是当前俄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分析俄语口译教学现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建议,从而大大提高俄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 高校俄语口译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主体存在问题

1 师资队伍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目前国内科班出身的俄语口译课程教师少之又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滞后。从事俄语口译教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和正规的口译教学培训,口译实践经验少,缺乏口译的理论和教学研究。由此可见,一些教师在口译教学过程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课程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就不足为奇了,更不用说培养出合格的口译人才了。

2 学生语言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

随着国家高校招生扩招及调配志愿政策的实施,各高等院校入学分数一降再降,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升入高年级后自身基础不牢、厌学等问题不断显现出来。一是语言基础薄弱,具体表现为:发音不准、单词量匮乏、听力较差、语感不佳,还不能完全适应口译训练的要求。二是俄语专业生源调配志愿较多,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通过调配志愿被录取的,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对调配的专业不感兴趣、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经常产生排斥的心理,更谈不上对俄语口译课产生兴趣了。三是俄语口译课是高年级开设的课程,此时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部分学生都忙于考研,考取各种文凭证书,去选修其他课程,为今后工作做准备,这也是学生学习口译动机不强的又一原因。

(二)教学目标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俄语本科专业的口译教学目标和方向不统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指导。一是以强化听力理解、口头翻译技巧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忽视基本理论的培养。二是以翻译技巧、口译理论为中心,轻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各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专职的口译人员还是仅仅着重于口译教学,完成教学任务,都没有明确的指导性的说明,这势必会造成口译教学培养目标混乱,教学思路不清晰的局面。

(三)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1 口译课程设置不合理

口译课是集听、说、译于一体的即席性、实践性很强的语言思维活动,口译训练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相互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过程需要大量的课堂时间加以练习。据调查,高校的俄语口译课程大部分是在第五、六学期开设,而且总课时不超过60学时,课时的严重短缺阻碍了学生口译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是很多所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国内高校口译教学班级规模较大,一个班级30多人,轮流发言每人最多两次机会。这样不仅影响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减少锻炼机会,也达不到强化训练的目的,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2 缺乏适合的口译教材

优秀的教材是教师教得好的基础,是教师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必要条件。我国近年来编写的许多关于俄语口译的教材,最常见的是以一些技能培训为主,但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风格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语言学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认为口译教材都配备了声像资料,关注了选材真实性,对现在市面发行的教材基本满意,但也指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口译翻译技巧讲解的简单,辅助例子不够丰富;二是一些口译教材不符合口译教学的特点,篇幅过长,难度较大,不适合口译教学使用。

(四)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讲授内容较多,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在一些口译课堂上,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理论授课方式讲授口译技巧。教师在那里说,然后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最后教师点评。这种简单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了解口译的表层现象,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专业口译方面的技巧。此外,有些教师照本宣科现象严重,习惯于按教材的编写方式授课。对于俄语口译课来讲,它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的方法应以实践为主,不能把口译课上成基础课或笔译课。应该经常设定各种特定场合,引导学生运用口译技巧进行锻炼。

二 高校俄语口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主体问题的对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外引进、内培育、共举措,不断优化口译的师资队伍。不断引进口译专业人才充实教学队伍,做到专人专用,稳定口译教师队伍。选择适当时机通过选派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进修的方式,提高口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水平。其次口译教师应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或邀请专家讲座等方式,及时了解口译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国家扩招及调配志愿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升入高年级后不具备俄语的听、说、译等基本语言技能,严重影响了口译课的教学质量。口译教师不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低年级就应掌握的听力、口语等语言基本知识。每学期,在选修口译课的学生中进行考试,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可以下学期重新选修,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进度和质量。

(二)教学目标问题的对策

明确俄语口译教学目标,首先要制定可以遵循的统一的教学大纲。高校口译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同于职业口译培训。它首先是一门专业必修课。就是必须保证本专业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口译知识与技巧的普及与训练。所以高校口译课堂教学大纲首先应该坚持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基本语言技能训练为手段,保证本专业的学生初步学会口译知识与技巧,进行口译员的素质培养,同时发掘口译人才[2]。

(三)教学内容问题的对策

1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能力培养

建议各高校俄语专业口译课应在第四、五、六、七学期开设,共4个学期,每周课时增加为4课时,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多提供给学生在校外的实践机会,如参加展会等方面的口译工作,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口译工作的氛围。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口译大赛,积累口译人员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

2 编写选用适用的教材

高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已对口译课的内容做出了方向性的定位。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依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大纲强调的“精讲多练”原则,编写了《大学俄语强化教程》(口语翻译)教材,该书力求材料新颖、紧跟中俄时政热点问题,并附有翻译技巧联系,得到师生好评。除编写教材外,笔者还紧跟中俄社会热点问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资源选用鲜活的语料,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符合时代要求。

(四)教学方法问题的策略

1 注重角色扮演,促进师生互动

口译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实践性,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口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这种活跃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打破死板的课堂规矩,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一个在众人面前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机会[3]。进而达到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参与性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最终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 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

俄语口译课作为俄语本科专业的一门言语实践课,比较适宜采用“精讲多练”这种教学方法。“精讲”体现于教师的主导性,通过系统的讲授基本的口译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规律,为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打下坚实的理论支撑。“多练”是指教师要扮演好总导演的角色,正确引导学生、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即听即译、双向互译、同声传译等方法持之以恒的练习,口译的方法便能转化为学生掌握的技能。

3 坚持口译的标准

在口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李越然提出的“准、顺、快”的口译标准。“准”指的是要忠实原意,不能曲解、错译和漏译原意及关键部分。“顺”是在“准”的前提下,注意选词、组句以至修辞,尽量避免中文式的外语,或外文式的汉语,译文应力求简练易懂。“快”是指及时,但不是单纯追求速度,而是要做到立即把所谈的问题和事情表达清楚,不是结结巴巴,慢慢腾腾[4]。

总之,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设,中俄关系越来越紧密,现阶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俄语口译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口译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俄语口译的教学水平,认真完善俄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方法,强化口译教学效果,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俄语口译人才。

[1]姚小平.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2]刘艾云.高校口译课堂教学思考[J].社科纵横,2010(9).

[3]鲁俊彪.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丛亚平.俄语口译课的教学与探讨[J].中国俄语教学,199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