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探究

时间:2024-05-04

杨天河 (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背景下,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123456”班级文化建设模式,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班级文化,将班级打造成优秀班集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建设优秀班集体,提升学生集体归属感,形式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及班级竞争力的需要。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熏陶、影响作用。因此,一个班级一定要为孩子学习、生活创设一个宽松、健康、文明的环境。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就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推动班级凝聚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及班级竞争力。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需要。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班级文化,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丰富学校内涵,凸显学校特色。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班级集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主要环境,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进程,而且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它既是教育的结果,又是教育的主体,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一旦形成就能发挥凝聚、同化、驱动等重要的教育效应,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发展。

心理学理论:根据马斯洛动机理论,班级是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的场所,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是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通过积极的手段,学生在班级里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追求的统一,实现自我价值,是实现了马斯洛动机理论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班级文化的构建正是为了帮助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实现自我意识,拥有健全的人格。

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的创造个性。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下,无论是课堂教学、文体活动、班级命名、班风确立,还是班级图腾的形成、班级奋斗目标的确定、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乃至班歌、班徽、班旗、班报、班刊及文化专栏的编写制作,在上述一切班级活动中都应彰显学生个性,激活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

以学生为主体的“123456”班级文化建设建设模式中,“1”即培养学生的一个核心素养,即“立德树人”;“2”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研究抓手;“3”即发挥全体学生、全体家长和全体任课教师这三支队伍的作用;“4”即努力实现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5”即利用班歌、班徽、班旗、班报、班刊等五个载体;“6”即采用主题班会、经典诵读、辩论比赛、体育竞赛、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六种活动。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模式让班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共同构建起灵动的班级文化体系,会在建设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