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5-04

■曲秀敏 刘晓敏 高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曲秀敏 刘晓敏 高晶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

随着我国高校纷纷实施大类招生和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大类招生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已经成为高等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本文结合实践活动,对佳木斯大学计算机专业实施了四年多年的本大类招生下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深入分析,证明这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大类招生;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

一 我国大类招生下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现状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造诣深厚、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等进行个别指导教学制度。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部分高校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大类招生,是指在高校本科招生中按照学科大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进校后,低年级进行通识教育,高年级按照学生意愿再具体选择专业,分流培养。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各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情况,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高校大类招生始于199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的“管理科学类”招生,如今,大类招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纳。

目前,我国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和大类招生都处于不断探索和改革中,我们学院2012年开始进行大类招生,同时为了进一步体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协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一培养思路,我们学院对2012届计算机本科学生实行导师制,实行了“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致力于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以期成为改进当前本科生教育质量的新的有效管理模式,探索导师制在其制度、管理方式、在不同教学环节(如计算机专业综合型设计性实验、实训环节)的表现形态等方面深层次的理论,为构建适合我们学院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

近些年,高校大规模扩招,生源素质有所下降,我们计算机系的三表学生就是如此。本科生以前的小班上课变成大班上课,每个指导教师要比以前指导更多的学生,教师负担很重,种种原因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一些指导教师忙于科研、晋职、评优,有时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后辅导,而很多学生又不主动联系任课教师,中间跟踪指导过程的严重缺失,到最后必然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而教学管理部门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差,教学工作得不到切实保障。

佳木斯大学长期采用的本科生管理体制是“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辅导员负责管理学生生活,班主任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专业课任课教师匆匆地来,匆匆地去,除了每堂课的100分钟时间,学生没有更多与主讲教师交流的机会,无从了解老师的教研、科研方向、专业特长以及治学经历,更谈不上能受到老师品格上的熏染了。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并不只是指导科学研究活动,而要求在思维方式、思想方面、学习方法、专业素质、能力和知识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指导。本科生导师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潮流,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我们学院计算机系进行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从根本上解决“任课教师上完课就走人,辅导员管理面过于广泛且力不从心”的问题。何况“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制”还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分离。本科生导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关心学生生活,加强对学生人生观的引导,稳定学生专业思想,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我们曾做过广泛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0%的学生希望能够在本科学习阶段得到导师的指导,这说明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导师的需求,也是我们实施本科导师制的基础;81%的学生希望在学习方法和科研方面得到帮助;接近一半的学生希望在为人处事和个人前途方面得到帮助指导。因而,在我校进行本科导师制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从根本上解决“任课教师上完课就走人,辅导员管理面过于广泛且力不从心”的问题。

三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对于本科生的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首先,由系里组织本科生导师的教师填写“本科生导师申报表”,该表介绍了教师所主讲的专业课程、近三年的主要教研和科研业绩以及指导学生考研和参加各种大型竞赛情况。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目标和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后,就走进了导师为他们搭建的学习平台。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对于成绩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参与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提倡学生自拟实验课题,鼓励学生参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同时让他们参与到导师的教研、科研项目中来,耳濡目染,逐渐掌握了开发一个项目的基本流程;同时,对于成绩差的学生,尤其是专升本的学生,由于这些学生中一部分专科学的不是计算机专业,很多专业课都没学,我们就采取“留作业”督促他们学习,每一次面对面指导时都确定下次见面时需要考核的题目,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也跟上了队伍,同时还找到了学习的自信,让许多学生有一种从“必学之”到“乐学之”的转变。

我们采用“网络+集中指导”的联合指导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指导,通过QQ、微信、上留言簿、网上答疑、网上讨论和电子邮件向学生介绍有关课题的国内外主要学术文献、专业技术动向,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对学生进行一次面对面指导,学生在与老师交流前首先要提交上周老师留的作业和本周的书面工作总结,这个书面工作总结详实地记录了该学生在这一周的各门功课中所遇到的问题,拟解决的思路与方法,指导教师通过书面总结了解每个学生,从而进行有针对的启发、答疑,这样可以防止抄袭或请别人代做。另外,每周撰写符合要求的书面工作总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使学生逐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保证了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践性很强,为此,我们所有本科生导师在平时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渗透和灌输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学术论文的思想,比如,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如何翻译英文摘要,进一步学会如何撰写中文摘要;在学会数据库原理课程时,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数据库设计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专业水平,这样,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使他们尽快胜任毕业后的岗位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转变自己的角色。

现在我们学院已经根据学生数量、师资情况、学科性质制定了大类招生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此细则包括导师的聘任、导师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导师的考评等;我们将根据此细则建立《专业导师工作手册》,主要是对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计划、记录和总结,如每学年、每学期要制定指导工作计划,每次和每个学生的见面情况以及每学期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专业课程学习情况、阅读专业文献情况都要要进行记录,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持续记录,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指导内容和方式,学期结束做好工作总结,检验及反馈工作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制定进一步提高学生成绩、素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下一步设想。

四 结束语

四年来,计算机专业本科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申请的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校级科技创新项目12项,在国家级期刊和省级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6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共有536名学生参加了中俄高校数学与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东北地区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竞赛、佳木斯市职业技能竞赛、佳木斯大学科技作品竞赛等,荣获各类奖项52项,其中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6项,市级4项。参加科技创新学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极大好评,表现出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针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与时俱进,及时总结思考,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

[2]费英勤,颜洽茂.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6).

[3]周萱,吴令云.本科生导师制——创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趋势[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8(1).

[4]王建方,吴文健,满亚辉,等.“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5]张如庆.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83):225-226.

[6]吴春风.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路径选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7]徐晓东.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5).

G644

A

1008-2549(2017)11-0008-02

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KA2014-04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