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时间:2024-05-04

■罗杰思 秦涛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社会经济转型中的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
——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

■罗杰思 秦涛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会计行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愈来愈突出,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会计行业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对现有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标定位、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产业升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 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国家教育改革趋势与产业升级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提出“自201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高校要加强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为响应政策文件要求,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建设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教育培育体系非常必要。《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2015年教育部发布)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创造精神,善于将创业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人才。

面临当今社会的发展新形势,我们应该去积极思考高校会计专业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如何能够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并且能够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支持,如何建设好创新创业基地等载体,形成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联动发展格局。

(二)教学理念与人才定位转变的内在要求

发达国家高校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认识到大学会计专业面临生存发展的考验,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以市场导向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动力,会计职业界呼吁会计教育界进行一系列的变革。面临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会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噬待研究。我国2015年教育部提出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此基础上,应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

(三)树立会计专业新型教学理念,促进会计高等教育多层次发展

教学的最根本目的不仅是对教师自身价值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更是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创新能力与价值所在。如何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充分认可,如何提高学习的创新性,如何让将课堂真正赋予人文主义色彩,体现以人为本,充分将一堂具有鲜明色彩的课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仅需要教师授课方式需要转变,更需要教学理念与培育模式的转变。每一个专业都需要树立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核心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转变培育体系能够进一步带动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调整。经过几年的积累、沉淀、发展、创新,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本科教育取得了教育层次逐渐完备、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设置日趋合理、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发展创新等成绩,但同时仍存在着教学内容略显陈旧、会计教学模式呆板、教学考评方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必须转变思路不断变换教学理念,将课堂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在会计课堂上建立合理、新颖的驱动型学习任务,优化课程体系与授课方式。

二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现有的培养模式

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代表之一,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深度转型,针对自身办学发展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转型工作方案,并在此引导下,更新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典型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其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伴随自身的转型也颇有特色。

(一)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新方案的修订将紧跟市场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能力需求,需要注重人才多样性的培养目标;第一层次:研究型。培养科学研究能力,鼓励这部分学生考研从事科学研究。考知名财经大学,扬我院会计学专业之名;第二层次:专业应用型。理论与实务相结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到用人单位,扬我院会计学专业之能;第三层次:素质型。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增加管理能力,在帮助学生拓宽专业视野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新型的高级管理型人才。虽然在最新一版培养方案提到了专业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会计实务届的发展与产业经济转型的社会现实并未完全考虑进去,也就意味着在制定本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时,其定位式建立在已有的现实基础上。

(二)课程设置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学校依照理论知识基础建立,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原则,在大一大二开设相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主要课程,在大二开始加入相关的实训课程,随着培养方案的不断修订,理论课程的比例,相对减少,实训课程不断增加。理论课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学,管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其授课模式基本为上课教师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与传授,老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实训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课程附带的实训课程,例如基础会计学与中级财务会计附带的简单的实训,另一类是单独设置的实训课程,例如手工做账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ERP实训等。其实课程授课模式主要为,给出某一制造业企业一个月业务的基本资料,要求学生基本数据完成相关的做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样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没有体现创新创业的指导思想,只培养了学生的会计核算方面的能力,如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计专业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值得我们深思。

表1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结构分类统计与毕业学分统计表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2012年,湖南文理学院协同湖南华南光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组建了“洞庭湖区生态经济发展”等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8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进行整合,联合了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湖南大学等单位,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通过了“中心”《章程》,制定了《科研组织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设置了1个服务平台、3个委员会、4类创新岗位、4个创新平台,明确了协同创新方向和目标,革新了人员聘用、考核机制,建立了多级分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及区域合作机制。即使建立了创新协调中心,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联系,转型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逐渐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但是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不够,校企合作没有打破区域界限,与该校合作的企业只局限于区域内部,而与外部区域的企业合作比较少,不利于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会计实践平台。

三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选择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目标定位不准确,存在诸多因素影响其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起着导向作用。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典型的应用型大学,如何趋利避害,怎样去解决深入转型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一)考虑未来发展的会计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中国经济要素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新兴产业的出现,湖南文理学院在对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时,不仅要考虑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现有的产业企业的发展,还应考虑未来作为一名会计执业者或研究者在未来是否能够胜任高质量的与会计有关的职业,不仅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还有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经济变化中做出迅速反映的能力。

(二)优化会计课程设置

课程的性质决定于专业的特点,课程的设置也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的条件下,人力资源“市场化”的步伐加快,应用型高校越来越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力量。因此,会计专业课程一方面需要会计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的根据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和结合社会上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会计行业市场进行深入研究,探寻更为符合市场发展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体系的主要价值取向,深入挖掘和分析会计行业动态信息,加入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与会计专业教育,探索更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践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表2 湖南文理学院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课程设计建议

(三)因地制宜完善会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

从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人才现有的培养模式可知,“校企合作”的力度严重制约着该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而实践基地的建设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用型大学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不断结合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结合自己的办学实力,可从下列两个要点着手完善会计人才实践基地建设,明确会计实践基地指导思想。第一,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主,同时以校外实践基地为辅。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实践教学不仅要突破传统实践教学的模式,还要结合不同课程的特征加以设计。对此,校内实践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采用参观访问模式,即根据某些课程的需要,有计划地安排老师和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参观、调查,并通过积极鼓励学生现场提问、相关人员现场答疑的方式,促进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可采用联合培养模式,即根据学校会计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及时安排学生到教学实践基地整班实习,通过小组讨论、现场答疑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要遵循“产教结合,校企共育”方针,具体方式可采用联合研究模式,即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多方面开展同地方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用人单位的合作,此外,学校要针对性的选择有明显专业性和技能技术要求、公司领导具有强烈纳税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意识的用人单位,这对会计专业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较好的思想教育作用。

[1]滕晓梅.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内涵研究[J].财会月刊,2014(9).

[2]廉宏达.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教育探索,2015(9).

[3]欧阳秋珍,邓丹.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仿真实验的发展之路——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教书育人,2017(3).

G644

A

1008-2549(2017)11-0024-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