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初探*

时间:2024-05-04

■刘登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初探*

■刘登科 (湖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医院以及患者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敢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具有重要意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必须创新思政课堂,优化课程教学机制、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底线约束机制、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统一协调机制、树立典型模范,构建榜样示范机制、融入社会生活,构建实践教育机制。

新医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讨论,新医改正式启动。新医改方案的主体框架是“四梁八柱”。“四梁”指的是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柱”指的是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新医改是我国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也是医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新医改对医学院校和医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引导医学生深刻认识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的新情况,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伟大实践,这是一个亟需研究的现实问题。

一 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它是指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对国家、社会、集体以及他人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1]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对国家、社会、医院以及患者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敢于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态度。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道德认知和行为规范的统一。

二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意义

实现健康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健康是幸福之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健康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建设健康中国必须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医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一部分,适逢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只有切实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担当这一历史重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八大以来,以***为首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医学生只有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会脚踏实地,勤奋学习,严于律己,才会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视为自己的责任,否则,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将成为一句空话。

促进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古罗马著名思想家西塞罗说:“生活的全部高尚寓于对责任的高度重视,生活的耻辱在于对责任的疏忽。”***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关键期。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学制时间长,面临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临多重迷思与诱惑,只有加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期盼健康成长。

三 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创新思政课堂,优化课程教学机制。不断改进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第一,丰富教学内容。新医改要有机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形势与政策”要把新医改列为核心内容;“中国近代史纲要”,可侧重讲医疗卫生改革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可就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的新医改开展讨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可将新医改纳入到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关内容之中。第二,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医学生的特点和新医改的要求,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运用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多采用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多开展辩论、分组讨论等互动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增进医学生对新医改的认知,激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运用法治手段,构建底线约束机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仅仅靠理论宣传是不够的,还需要“务实”,即贯彻落实在行动上。长期以来,不少高校注重大学生言行的正面引导,较少列出负面清单和利用法治手段,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破底线、踩红线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实习生在没有带教老师在场的情况下,擅自手术,造成患者死亡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是对患者生命责任的严重缺失,也严重影响了医患关系,与新医改的要求背道而驰。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要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加强执业医师法律制度、乡村医生从业法律制度、执业药师法律制度、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开出负面清单,明确规定哪些不能违,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使医学生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整合多方力量,构建统一协调机制。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组织、哪一个机构的事情,需要各方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三者之间,相互掣肘,就容易产生零和效益,甚至负面效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完成此项目标,需要相当数量的医学生毕业后下基层。尽管学校和社会舆论对此作了大量的宣传工作,然而,就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由于父母亲的反对,超过四分之一的医学生不愿下基层。所以,学校、家庭、社会要加强联系,有效整合起来,建立联系会议制度,聚同化异,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树立典型模范,构建榜样示范机制。榜样或典型教育是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及其事迹进行教育,使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行为上的仿效。和说理教育相比,它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具体的特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榜样教育要符合医学生的身心特征,贴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要注意选择与医疗卫生密切相关的先进模范。如: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艳、抗击埃博拉病毒的中国援非医疗队。要善于利用新型传播方式。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介具有个性化、交互性、即时性等特征,已成为医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这些媒介,宣传模范人物及事迹。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论教育时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用来描述教师的影响力是最恰当不过了。教师正是那摇动的树,推动的云,唤醒的灵魂。教师的最佳教育方法就是做出榜样。要发挥优秀同伴的示范作用。同伴在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这种作用的生动写照。要发动医学生选树身边的榜样,树立标杆。身边的榜样容易让同龄人产生共鸣。通过榜样的示范,促进医学生群体责任感的提升。

融入社会生活,构建实践教育机制。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医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民众、增长才干、砥砺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体验,医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责任认知能进一步得到稳定性提升。“这是因为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体验是主体情感的生长剂,体验是道德信念的稳定剂。”[3]要建立医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引导医学生走出校门,步入社会,走进基层,深入医院,到群众中去,到患者中去。医学院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规划,编入大纲,规定学时与学分。要划拨专门的经费,为社会实践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要充分利用假期,设置医疗保险、医疗资源配置、医疗纠纷等主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要组织医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活动和多种形式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要根据医学生的特点,汇聚多方资源,建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基地,明确职责,科学管理,确保成效。通过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受教育、长才干、砺品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1]刘洋.“90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及教育管理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3).

[2]***.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1110528066.htm。

[3]邵广侠.体验: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的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G641

A

1008-2549(2017)11-0050-02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循证教学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BDY012);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BB294);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12C026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