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传媒课堂教学的转型及其对策

时间:2024-05-04

■唐卓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传媒课堂教学的转型及其对策

■唐卓 (吉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在信息化教育势在必行的当下,传媒专业应该在高校率先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要确立“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并且积极践行,开创“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建构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开放式课堂新形态,传媒专业教师必须担当好主导者的责任。

课堂教学转型;以学习为中心;开放式课堂;主导者

一 传媒专业应该率先实现课堂教学转型

虽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在中小学课堂获得逐步转型。但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一直以来基本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当前,在社会及教育发展中,我们对教育教学已经有越来越清晰的本真认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已成为当今公认的教学“三维目标”。现实告知我们:社会需要三者统一的人才,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并形成素养才能塑造成问世立世的人才;教育需要确立三维统一的培养目标,并实施操作三统一的教学,学子们也只有达成三者统一才能更好地在未来人生旅途中安身立命,三者缺一不可。

地方高校传媒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目的及培养目标的,所以,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尤其要坚守培养能力及提高素养的教育教学取向。特别是,当今社会的信息技术首先强力冲击了传媒领域,新媒介相继问世,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业态发生大变革,媒体单位急需大量具有高端信息技能、胜任大变革业界岗位的创新人才。所以,为了适应新时代传媒业界需求,当下的传媒专业教学必须特别强调三统一下的“培养能力”及“提高素质”,以实现毕业生从业入职后既能“上手快”又能“后劲足”。也就是说,办学目标与业界需求,决定了当下的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必须在高校率先实现课堂教学转型。正确的教学价值取向、先进的教育理念,恰是指导我们实现专业教学课堂转型的理论基础。打破单一的“讲授型课堂”,转变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统一“三维目标”的新型课堂,便是当今我们传媒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具有的理性自觉。

二 开创“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新型的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这种课堂转型要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操作运行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课堂转型要付诸大量的创新实践。如何由“讲授为中心”转型为“学习为中心”呢?概括说就是,减少讲授、强化训练,以“学”为主、加强互动,即时评价、注重反馈;这是“以学习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必须执行的课堂教学行为。减少讲授、强化训练,是由培养能力与提高素养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教师单向度的讲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素质的养成。教学要实现化知识为能力、素养,必须历经学生的内化,必须让学生的“脑”与“手”都动起来,使学生深度参与、真正进入课堂。以“学”为主、加强互动,是对课堂“教”与“学”双边全部行为过程的一种概括,它是保障学生真正进入课堂的关键。以“学”为主,是指课堂的全过程要以学习为核心而设计并展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运行并完成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的课堂突出互动的行为,而且不仅是师生双边互动,还凸显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即时评价,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让所学确凿化,这是课堂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活动。在这种新型的课堂中,教师的行为主要是导学、助学、促学、评学。就是说,课堂的一切行为都要在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的多边互动中完成。总之,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就是将学生学习活动作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中心或本体的课堂。

地方高校传媒专业必须开创“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传媒专业是归属艺术大类的专业,它具有艺术类型专业的共同特点,即学习中务求的实践性。其实,在传媒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纯理论型课程比例较小,大部分都属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艺术人最讲求能力及素养,艺术品最需要制作能力,传媒产品的制作及传播,均需要传媒人具有其相应的能力及素养。根据专业及其课程特点,传媒专业的教学尤其要尽早实现课堂转型,开创并逐步完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其落实新时代地方高校传媒专业的办学目的及培养目标。

三 建构现实与虚拟相融合的开放式课堂新形态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体制下,以教室为场合、以班级为集体,以教师讲授为活动主线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表现形态。虽然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出现一些新变异,但建国后的五十多年里,我国的大中小各级学校,均基本保持着这种现实的课堂形态。这种现实课堂外显的依托是——纸质教材、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资源,尤其教学活动展开的凭借是话语场域,是一种师生现实运行的课堂教学样态。

但是,最近几年,在信息技术驱动下,我国一些学校一些学科的课堂形态已经领先发生了大变革,出现了现实课堂与虚拟网络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新形态。教室里不只有黑板粉笔和教材,还呈现了屏幕视频,这视频不是简单PPT课件的载体,而是教师自做的微课或借用的网络微课(以至部分截取慕课)的载体。微课以短小为形态特征,通常只针对某个学习点或某个学习环节,教师往往选取学习的重点、难点而制作微课这种课堂片段。学生们可观看收听课堂内大视屏,也可手持平板电脑、甚至智能手机等数字媒介新资源,登录小视频而随时互动。就是说,课堂增添了网络虚拟的教学新场域,学生们会间或接收视频走进网络虚拟课堂。教学中,现实与虚拟两种场域协调变换,黑板与视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这便是信息技术催生下新兴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新样态。我们这里不去全面评说网络微课、慕课在教学中的积极效应,只就课堂教学而言,由于这种网络课堂成分的进入,不仅拓展了课堂空间,加大了信息量,便捷课堂交流,而且,虚拟场域、移动的镜像画面,又十分利于情景教学等,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构成开放式课堂教学新样态的主体动因是新兴的数字化传媒技术,是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而掌握新兴传媒技术、运用新媒体,正是传媒专业学生当下学习内容的一部分。那么,传媒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就不单单只是以教学形式促进本课教学内容了,而且又兼具提高学生运用媒介技术及培养综合素质的教学意义了。当然,虚拟课堂进入现实课堂,二者不是简单组合,不能两层皮,二者要以学习内容为核心进行完美整合,实现相互间的融合,构成一体。

当下,传媒专业教师可依托教学本体师生的坚实媒介素养而尝试大力开发网络课堂教学。教师应积极制作微课,并通过校园网的“桥”让其进入课堂,为学生搭建在线学习的校园网络环境。而且,由于与媒介近距离的专业特点,传媒专业学生熟悉数字化传输渠道,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情感乐于去借助媒介在线学习。所以,在今后不断发展的信息教育里程中,教师在努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尤其要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技术水准,力争创制卓越的上线精品课程,做慕课,走出校门大规模开放,成为真正的教学共享资源,为专业教育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在当下的课堂教学转型中,传媒教师应广泛投身于微课制作中,并从内容与形式双维度努力完善微课,力争让微课普及专业教学的课堂,以助全面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制作的跨时空、组合性、灵活性和便捷性的特点,精心设计并制作出适于本专业教学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的微课,虚拟的专业课堂教学形式包括出镜讲解、幕后讲解、实景授课、专题短片和访谈式教学等等。这便会大大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活动行进在现实与虚拟两种场域的协调互动中,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中翱翔于学习的万里晴空。

四 传媒教师在艰难蜕变中的责任担当

当下,我国基础教育层面,特别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形势如火如荼,而高校教改却相对滞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由媒介技术转化生成教育技术,由教育技术促推教学改革,这种连锁机制是新一轮教改多动因的重点之一。而新媒介的问世,是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全方位地冲击了传媒教育。面对这种首当其冲的位置,作为高校传媒专业教师,是必须而且应该有所作为了。常言道,机遇与挑战共存;又有诗句,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改革是在践行中实现的。要达成专业课堂教学转型,教师就必须在当下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自觉而积极地投身于这场教育大变革中。无论课堂怎样转型,无论开发或运行何种教学模式,教师永远是课堂的第一责任人!一句话,在转型的课堂中教师必须承当起“主导者”的角色。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绝不是教师可以靠边站、大撒手。恰恰更需要教师非常精心地设计课堂,极其认真睿智理性地运行各学习环节,一切课堂行为都要以落实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开发理想的课堂,努力创建高效率的课堂学习生态环境,让我们的专业课堂成为培养卓越专业人才的摇篮。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在相对稳态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在既定教学中会比较顺利地得以发挥。但是,信息技术催生下的融合式教学的转型课堂是开放而灵动的,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设因素大大增加,教师的教学施为及主导作用发挥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例如,学生们可以随时链接、课上问网,瞬间搜集海量碎片信息。这便需要教师即时指导学生恰当选择信息与正确解读信息。特别是,对课堂当下研讨的内容,网上呈现的会更丰富更新颖更前沿,这便更需教师以丰富的知识底蕴、敏捷的思维能力等,甄别规划内容,掌控课堂围绕既定教学目标而进行教学。

[1]朱德全,李鹏.课堂教学有效性论纲[J].教育研究,2015(10).

[2]施晓秋,刘军.“三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3]彭美云.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共性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4]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

G642

A

1008-2549(2017)10-0102-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