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江苏省海门中学 (226100) 徐巧石
曲线在某一点处的切线,作为引入导数概念的背景,以及导数的几何意义贯穿在导数及其应用这一章节.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与曲线的切线相关的考题,从求切线的方程,到已知切线方程,求相关的值与最值,再到近几年出现了以曲线的公切线为背景的问题.
看似是切线问题,经过转化后实际为已知方程的解的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的解又可转化为函数的零点问题.函数的零点作为函数的性质,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因此在高考中经常考查,从讨论函数的零点个数,到已知零点个数求参数的范围,再到近两年看似函数的切线问题实则转化之后为函数的零点问题,将零点问题隐藏于背景之中,考查学生转化与化归的能力,关注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
下面从基本思路出发,通过转化条件,化为常规问题解决引题.
图1
基本思路:曲线的切线问题抓住切点,因为切点既在曲线上又在切线上,且函数在该点的导数值为切线的斜率,所以先确定切点,切线.如图1,要使得存在满足条件的切线,则该切线与两曲线切于不同的两点.
图2
转化: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两条,转化为a=
进一步思考:若此题改为解答题,则数形结合的方式有不得分的点,需要对问题再转化,a=
1.两条曲线的切线切于同一点
分析:(1)只需说明方程组无解即可;(2)由已知建立方程组,解方程组即可得;(3)两个参量分各处理解方程组.
反思:此题3问有3个不同的函数背景,(1)是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不含参数;(2)是对数函数与二次函数含有1个参数;(3)是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且含有3个变量.3问将高中常见的函数融合为一题,且层层递进,对学生思维的考查逐问提高,是难得的好题.第3问中有3个变量满足∀a>0,∃b>0,∃x>0,使得方程组成立,多变量问题的处理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处理容易解决的,如题中先转化为a与x的方程有解,即构造三次函数证明存在零点,再建立b与x的关系,说明b>0.
2.两条曲线的切线切于两点
分析:找到y=ex上的切点,是解决的关键,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是处理的技巧.
分析:本题为例2的一般情形,处理的关键是消元构造函数,转化为函数存在零点.
图3
分析:(思路一)设切点,求出切线,两直线重合,建立方程组;(思路二)利用两切点求出斜率与求导得到斜率建立等式.
反思:法一的关键是消元构造方程,换元转化为函数零点;法二的关键利用斜率相等构造齐次式,换元化为函数的零点.
1.关注高考真题,研究命题动向
学生要善于解题,作为教师更要善于解题.每年的高考真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经过精心构造,巧妙设计的好题,很有研究的价值.研究真题的背景、考点、解决策略,探寻命题的方向,对于高三复习有一定的帮助.例如上述2019年全国Ⅱ卷理20题与2018年天津卷20题本质为同一类型.
2.关注基本思路,研究等价转化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高考命题的原则:考查内容应围绕数学内容主线,聚焦学生对重要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思想的理解和应用,强调基础性、综合性;关注数学本质、通性通法,淡化解题技巧;融入数学文化.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问题处理的基本思路,建立等价命题系统,将综合性问题灵活转化化归问基本题型,常见结构.
3.关注课堂生成,研究探究价值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对问题进行联想,寻找题目背后隐藏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模型.基础是发展的“根”与“本”,根深才能叶茂.课堂有生成说明学生在思考,思维在提升.高考题的题源来于教材,往往是教材某些概念的深化,例题的推广,因此在课堂中要重视习题,联系教材概念、例题,进行适当的探究推广,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