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的作业设计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04

◎ 陈一星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年级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寄寓着作者对社会人生的透彻观察和深刻思考,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文化内蕴极其丰厚。面对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的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对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是巨大的挑战。

课堂时间的有限与作品的体大思精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也指出“阅读整本书,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1]整本书阅读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与方法,学生在反复阅读中重点解决几个问题,有些地方仔细推敲,有些地方可以略读,不必面面俱到地精细深入。

由于整本书阅读单元的大部分阅读和学习时间是在课外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业设计就成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和学习的关键。为了提升《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笔者通过两轮实践探究,提炼出以下策略和思考。

一、单元整体规划引领:各项作业有机关联

单元作业设计的一般流程是:通过研读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材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单元、课时作业目标,接着拟题(选题),进而分析题目,最后优化平衡形成单元作业题组。[2]

对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这样的流程依然适用,但作业设计的对象单位未必限定在课时作业,而是可以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编制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规划,将单元教学课时划分为几个主题板块,然后以主题板块为最小单位来设计相应的预习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长期作业。依据板块式结构框架来进行作业设计,既可以避免按照课时设计作业过于细碎局限的弊病,也可以避免作业设计只着重单元整体目标而与具体教学过程脱钩的问题。有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以下12 课时的单元教学实施规划如表1 所示。

表1 中,“通读全书”板块是进入《红楼梦》课堂专题研讨之前的基础和准备,该板块与后面的板块相隔时间较长,供学生课外自己通读全书。但是,通读阶段中教师切忌放任学生不管,而是应当借助作业设计进行有效引导监督。教师可以在高一寒假前先进行一次通读指导,并设计课后学生在寒假通读过程中的导读作业,激发兴趣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初次通读。作业具体如下。

表1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教学实施规划(12 课时)

请在寒假期间通读《红楼梦》全书,完成以下作业。

1.请完成一份读书笔记/红楼阅读手账(形式自选:摘要、概括、关键词标签、感想困惑等),记录每回的主要事件和出现人物,以备后续快速定位和片段重读。

2.《红楼梦》描写了众多的人物,人物关系也纷繁复杂。请梳理人物关系,绘制一张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图。

3.请为开学后的班级“红楼知识竞赛”命制一道创意选择题,并提供答案解析。

这份导读作业中,作业1 是整个单元教学的基础,以清晰明确的要求给出了初读方法的指导;作业2 有机勾连了后续教学板块;作业3 意在激发阅读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感。

接下来的“人物形象”“重要事件”“日常生活”“主题思想”四大板块在高一下学期的日常教学中穿插进行,主要设计布置与相应板块教学内容匹配的预习作业、课后作业,以及迁移运用课堂所学的小组合作展示作业。

最后的撰写探究小论文是一项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的个人长期作业,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最有心得的一个角度,将自己之前尚显零碎的学习所得加以整合,重新审视、梳理、建构、表达,形成自己的最终学习成果。

笔者认为这样的作业设计具有结构化和整体性的特点,导读作业是单元教学正式开始前的基础准备,各板块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课后作业为最终单元长期作业的完成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关键能力,高难度综合性的长期作业带来的挑战又成为学生努力完成各板块学习任务的潜在驱动力。因此,各项作业有机关联,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更有效地进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学习。

二、注重建构经验方法:前后作业相互支撑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对课时“精打细算”,为有限的课堂时间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走进红楼世界,分析情节、人物、环境等小说基本要素,关注日常生活细节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化对小说思想主题的理解;另一方面,整本书阅读的学习“重在引导学生建构整本书的阅读经验与方法”[1],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完整地体验阅读探究的过程,主动建构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对课堂学习所得的经验方法进行归纳反思,迁移运用到课外自主阅读中,在完成与之相匹配的作业任务中习得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这个过程中,每一主题板块的预习作业和课后作业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支撑保障。预习作业与教学设计相关,诊断学情以明确教学针对性,调动学生已有学习经验,搭建支架为即将开始的新学习热身;课后作业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探究,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迁移方法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通读全书”板块的预习作业为例。

请以小组为单位,阅读《红楼梦》的序言/出版说明/凡例等,从中寻找信息、圈画关键词,结合个人课外积累,在以下两个主题中选择一个,准备一段3—5 分钟的介绍性演讲(建议对内容要点进行板书设计)。

1.曹雪芹其人(生平经历、创作《红楼梦》的过程、创作意图等)。

2.《红楼梦》其书(思想内容、艺术价值、后世影响、版本系统等)。

该作业意在提示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不能遗漏正文前的“序言/出版说明/凡例”等内容,应当从中获取信息了解作家作品的背景资料,并且作业中演讲和板书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

又如“人物形象”板块的预习作业中,笔者整理了一张香菱人物卡片,包括她在小说中的外貌着装、身世背景、情节大事件、思想性格、命运结局(判词)等,然后将其中一些内容挖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章回后进行填写。

梳理人物关系、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长篇小说的关键方法,此处“整理香菱卡片”的预习作业更是为学生搭建了完成人物形象分析的支架。之后,笔者在课堂上以香菱卡片为抓手为学生进行示范导读,带学生一起返回文本进一步理解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的美好内质和曹雪芹安排她入大观园学诗的创作意图,关注人物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中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引导学生感悟《红楼梦》的女性悲剧主题。接着,笔者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就要求学生迁移运用所学方法,模仿整理一张其他人物的卡片。

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一个,为他/她整理一张《红楼梦》人物卡片。

备选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探春、史湘云、晴雯、袭人、贾政、贾母。

表1 中学生小组自选题目交流展示环节也是要求学生在体验了课堂上香菱人物研读的学习过程之后,以相同的方式进行其他人物的重点研读,面向班级同学进行讲解展示,并且小组互相打分点评。这样的作业设计是帮助学生建构整本书阅读经验方法的有力支撑,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相扣,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深化,达成学习目标。

在整本书阅读中,梳理与探究是关键的学习活动,也是重要的阅读方法。除了通过上述的卡片、关系图等进行梳理,表格也是常用的梳理工具。以“主题思想”板块的预习作业为例。

1. 请重读《红楼梦》第23、27、31、34、37、38、48、49、50、62、63 回,填写表2。

表2 大观园初步印象

2. 请重读《红楼梦》第58、59、60、61、71、73、74、75 回,梳理“厨房风波”“误拾绣春囊”“抄检大观园”三个事件,完成表3。

表3 大观园再探究竟

笔者通过作业设计的表格工具提供支架,引导学生梳理和辨析不同章回中“大观园”呈现的不同面貌,进而探究《红楼梦》之“两重世界”的哲学主题。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验从一个小角度切入串联小说前后内容,借助表格进行可视化的梳理辨析,进而挖掘作品深层思想的探究性阅读过程。在本单元最后“撰写小论文”这一长期作业中,笔者看到有的学生能够自己设计表格或思维导图对小论文选题进行梳理探究,真正做到了学习经验的迁移运用。

三、加强情境任务设计:个性化作业促进深度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年修订)》在“教学建议”部分特别指出“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做好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设计、引导和组织,注重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学习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深度参与的学习情境。”[1]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学习情境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地参与体验、获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构建自身的认知结构,激发内在学习动机,从而达成高效的深度学习。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作业设计中,笔者也尝试以具体情境为载体,根据学生个性、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分层式的个性化作业,让学生循序渐进、有所选择地完成,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3]

对于“重要事件”板块,笔者设计了以下四项课后作业。

1. 请借助你在通读阶段的读书笔记/阅读手账,将以下《红楼梦》情节“名场面”的编号填入下面方框[4]中正确的位置。

A.黛玉进府、宝玉摔玉;B.宝钗扑蝶、黛玉葬花;C.刘姥姥一进贾府;D.贾府抄家;E.宝黛共读西厢;F.抄检大观园;G.探春理家;H.晴雯补裘;I.宝玉挨打;J.贾宝玉游太虚幻境;K.惜春出家;L.元妃省亲;M.刘姥姥三进贾府;N.黛玉焚稿、宝钗大婚

2. 请选出《红楼梦》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名场面”,把你喜欢的理由写成一段推荐词。

3.(1)请本板块参加展示的小组准备“事件研读”交流展示。

•备选事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管理贾府(王熙凤、贾探春)/过生日(贾宝玉、贾母)/办丧礼(秦可卿、贾敬、贾母)。

•研读要点:事件过程概述、各色人物表现比较、内在矛盾纠葛梳理、事件与前后内容的结构关联、思想主题和写作意图。[5]

(2)请本板块不参加展示的小组准备作为评委进行现场提问,并完成下面的评审打分表(见表4)。

表4 小组展示评审打分表

4.“宝玉挨打”后,贾宝玉自己会怎么想?他身边的人会有何反应?请你帮他发一个微信朋友圈,并分别代他通信录里的五个朋友在底下进行回复。[6]

这四项作业的属性情况如表5 所示。

表5 作业的属性情况

这四项作业由易到难,分为基础必做、选择性必做1和拓展选做作业,按照“知道”“理解”“应用”“综合”四个等级的学习水平梯度来排列,阅读类、写作类、口语交际类和综合学习类结合,封闭和开放答案的作业相结合,个人作业和小组作业结合,增加作业的选择空间和反馈形式,灵活地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也做到减负增效。

这四项作业也将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学科认知情境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在反思、调整、实践的过程中,在丰富多样的同伴交流和合作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作业1 作为“热身”,带领学生再次快速浏览小说,回顾主要情节故事;作业2“名场面”的表述贴合学生在今天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环境,调动学生的观影观剧经验来鉴赏评价小说情节事件;作业3 要求学生借助课堂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与同伴分享交流成果,并且除了教师的评价反馈,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的评价反馈,进一步提升参与、深化理解;作业4 的综合性最高,古今连通的二次创作情境也广受学生欢迎,学生作业反馈有成为“搞笑段子手”的倾向,但经过教师引导后,学生通过此项作业能够真正走进《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深入体察各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相互关系,达到了深度学习的效果。

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单元作业样态相较其他任务群可以更为多元、丰富。而且,整本书阅读单元的教学也更需要借助不同类型的作业来进行学情诊断和教学反馈,以便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设计、提升教学针对性。在上述的《红楼梦》作业设计中,通读阶段导读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教师开始本单元正式教学前最重要的学情起点判断依据;每一主题板块的预习、课后作业则可以反映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经验方法的习得和掌握程度;小组交流展示作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迁移运用所学,并且互评的方式也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学生对评价要素的理解水平;而最后“撰写小论文”的长期作业则可以成为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的最终诊断和反馈。

从笔者两轮探究实践的作业反馈来看,学生能够有效达成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群学习目标,尤其在小组交流展示和个人小论文撰写中,有些学生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整本书阅读单元作业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建构经验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