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入生活,探究案例——以“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为例

时间:2024-05-04

◎ 王 莺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形式设计,笔者关注的是地理实践和综合思维。考虑到在线教学互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象的广泛性,借助家庭调查活动、图表指导训练、典型案例探究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提升在线教学实效。此外,为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本单元内的4节课均设计新课导入、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三个环节,以帮助学生课前热身、及时回顾和巩固提高。

一、教材分析

(1)单元分析。高一地理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由“第三产业地域差异”“商业区位条件”“不平衡的国际贸易”和“产业结构及其变化”四个课时组成,结构上呈现总—分 —总格局。

(2)课时分析。“产业结构及其变化”是高一地理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的第四课时,也是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的最后一课时。学生在分别学习了三大产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位影响因素后,最后在本课中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整体上认识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联系和调整规律,尝试用地理的眼光看待社会经济生活,学习有用的地理和身边的地理。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产业结构的概念,能够根据某地三大产业产值、从业人数比重的数据图表,分析其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理解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原理、区别和联系,熟悉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结合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案例理解产业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图表阅读、资料调查、案例探究等活动培养读图技能,提升地理综合思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的原理、区别和联系。

难点:运用概念分析与评价某地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四、教学流程

“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一节课的教学流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流程

五、设计说明

(一)采访导入,预热地理学习体验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调整变化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以往我们会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获得先期的实践体验后再深入学习,而疫情下的在线教学又阻断了这一实施路径。考虑到居家学习时间比较弹性、充裕以及和家人长辈共处时间大大增加这一新形势,笔者在上课伊始设计了一个家庭小采访交流活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通过采访家里的祖辈,了解他们退休前的职业,听他们讲讲工作经历,间接获得与之相关的生活体验,激发探究兴趣,为即将开展的产业结构部分的学习预热,也为后面的案例探究埋下伏笔,该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素养。

(二)读图指导,提升图表阅读能力

地理学科对于图表阅读有着较高的能力要求,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一课的学习更是需要学生具备较为细致敏锐的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因此,本节课选用了三角形坐标图、柱状图、饼状图等统计图表以及相关的概念图、专题地图等多种图表素材,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由图入心,由表及里,锻炼其图表阅读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产业结构的概念、升级和优化等地理知识。受在线教学的限制,教师无法面对面开展直接指导,因此笔者在本课中设置了“读图指导”环节,希望通过详细具体的视频讲解帮助学生读懂各类地理图表。对于较为复杂的图表,如三角形坐标图,学生也可以借助播放设备的暂停或回放功能加强学习,从而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扎实推进读图能力的提高。

(三)读图思考,培养地理思维品质

地理思维品质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深化学科素养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向。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有很多,考虑到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读图思考、有效设问成为现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重要方法和有效路径。虽然在线教学缺少了师生、生生间的实时思维火花碰撞,但教师只要能够优选素材、巧妙设问,依旧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层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中,通过“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在时间上有什么规律?”“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越低,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越好吗?”“分析新疆成为上海纺织工业转移承接地的主要原因”等一系列素材的阅读和设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客观辩证思考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规律和意义。

(四)案例探究,感受生活中的地理

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原理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陌生和抽象的,教师只有通过对身边熟悉案例的介绍和剖析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应用。本课选取了学生生活所在的城市——上海作为案例探究对象,以时间为轴线,介绍了改革开放前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的一系列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及收获的成果。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前的家庭小采访,通过对祖辈工作经历的访问调查,切身感受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对上海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课后,学生如果感兴趣,还可以进一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上海未来产业结构规划的发展蓝图,早日思考自己将来的生涯规划。

六、学习建议

本课作为高中地理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的收尾课时,在内容组织和教学要求上都承接了前几个专题的学习所得,因此学生在上课之前需要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和回顾。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关注地理学时空并重的研究方法。通过横向比较同一时期我国和其他国家、上海和其他省市的产业结构,理解产业结构差异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通过纵向比较我国或上海不同时期不同年份的产业结构,感受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三产业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产业部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联想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例来加深对第三产业部门及其特点的理解,并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第三产业的变化,感受上海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过程中给普通市民日常生活带来的细微变化。

我们利用学生居家在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的优势,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点或兴趣点,让学生借助网络资源通过官方网站多查询收集相关资料,并进一步开展线下探究活动,开拓地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专家点评】

(1)导入情境特殊,立足在线教学。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不同,常规课堂中实时进行的师生、生生互动都无法开展,王老师针对“宅家”的特点为本单元的每一课时都设计了课前小调查的教学环节,如“你的父母从事什么职业?属于第几产业?”“找一找,你家里有哪些国际贸易商品?”等,导入情境切口小且“家庭化”,拉近了“产业”和生活的距离,使教学更接地气。

(2)探究案例鲜活,彰显学科德育。案例探究活动中选取的案例多以上海为研究对象,王老师通过国家统计局等正规渠道收集资料补充了大量的最新经济数据,让学生了解到上海产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充分体现了学科德育价值。

(3)统计图表多样,培养读图技能。图表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的学科技能。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选用了多种统计图表,如三角形坐标图、柱状图、饼状图、数据表等,通过详细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4)课后实践活动,促进学以致用。王老师还专门设计了课后实践活动,如“登陆你居住地所在区的区政府相关网站,了解本区产业结构的现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认识生活中的“地理”。

(点评专家:单伟文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