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 潘霖滋
单元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也是区教研活动与研修活动的实践研究内容之一。“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项目研究旨在探索单元内容与要求指引下的学情分析的方法与路径,更精准地定位课堂教学,优化单元教学设计,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为了了解教师在单元视角下开展学情分析的现状,项目组对全区初中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67 份。同时,项目组对三所学校的全体初中英语教师共42人开展访谈。问卷与访谈主要围绕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开展分析的时间、如何运用分析结果,以及对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的认识和碰到的困难等几个维度展开。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教师有思考学情分析的过程,超过半数的教师有将学情分析写进教案的习惯。约43%的教师在每单元备课时有分析学情的习惯,约24%的教师在课时备课时有分析学情的习惯,而其余教师则仅在公开课前、学期初或考试前才会思考并分析学情。教师普遍认识到,学情分析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等。调查结果明确了本项目研究的内容与方向。
教师在解读与使用《初中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与《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试验本)》(以下简称《教学基本要求》)中发现:《教学基本要求》体现的是学段的特点,而非年级特点,更不是单元特点。因此,教师在做单元教学规划时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单元教学设计中如何分析学情是教师的一大困惑,也是日常教学准备过程中的需求,是进一步解读与使用《指南》的必要环节。其次,教师的学情分析往往比较模糊笼统,缺乏对学生学习起点的准确定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合理性、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性以及课堂教学容量的合理性等。
本项目开始之初,我们组建了徐汇区内十所学校为项目校,教研组长为核心团队组员。参与项目的学校包括各级各类学校,如公办初中、公办完中、民办初中,总数占了区三分之一。教师在进行实践研究与探索,旨在探索出“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的实施路径、学情分析的属性表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导向。在研究过程中,项目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研究工具的开发经历了多次修改与试用。项目组行动研究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行动研究流程
各项目学校在校本研究中,项目团队积极展开了各年级的课例实践,开发工具表用于课堂观察与课例研讨,不断完善学情分析工具表。在117 份样本分析的研究基础上,学情分析要素确定为:本单元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的应达水平、学生的实际水平。
围绕着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十所项目校开展了以“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为主题的校本研修。区校教研联动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校本研修解读教材,确定学情分析内容
M 中学以《英语》(牛津上海版)6AU5 Open Day 为例开展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与课例教学实践。学情分析围绕“文本分析”“知识起点和话题背景的已知程度分析”和“非智力因素分析”三个方面,并通过学情分析表呈现分析结果。结合文本分析与六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本单元的学情分析结论如下。
(1)学生乐于与同伴互动交流,因此课堂活动需采用对子活动和小组活动;
(2)六年级以听说教学为主,因此需要教师设计课文听读环节;
(3)生词不必都教,多数小学已学,可以用复习的形式来激活已有知识;
(4)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方法训练,阅读能力欠缺,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5)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偏向视觉型,喜欢受表扬和肯定。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多采用活泼、表扬为主的授课方式,铺设脚手架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配以图片与板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单元第一课时课例研讨中,教师们发现学情分析能使教学目标更清晰。例如,课文中“programme”一词,学生在小学已学,教学中需加强其意义理解与准确运用。因此,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学生通过设计校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在区校教研联动研讨中,如何使学情分析的结论清晰地指向教学活动设计、形成教学解决策略,成了项目组研究的焦点。
2. 以校本研修为依托,开发学情分析属性表
N 初中以《英语》(牛津上海版)6AU8 Food and Drinks展开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该校学生的整体语言综合能力属于区内的中等水平。项目组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明确了学情分析的流程:从解读《教学基本要求》与《指南》到全面解读教材单元,再到确定教学内容。学情分析的工具不断完善,添加了教学重难点与教学解决策略。学情分析工具包含学习起点与非智力因素两大类。
授课教师在单元第二课时教学中发现,学情分析使教师能更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教师确定的本课时重点为:读懂食物商品的图表与价格标识,理解并恰当使用have bought。难点为:听说表达中以购物为话题,从食品质量及其价格、便利程度等方面展开沟通。在此基础上,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购买食品时考虑其质量、价格、便利程度等。在区校教研联动的研讨中,在确定重难点基础上,如何形成教学解决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成了项目组研究的另一个焦点。
3. 以校本研修为依托,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X 中学以《英语》(牛津上海版)7AU6 Different Places展开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该校学生的整体语言综合能力在区内较领先。项目组团队在学情分析后发现,教师更应关注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材的话题语境优化活动设计。以下为本单元的学情分析结论。
(1)整体而言,学生们有相对较高的学习起点。尽管口语中时常出错,但学生们有强烈的表达愿望。所以有必要创设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2)学生常见的错误是时态的灵活运用。虽然单独描述过去行为与现在行为时基本无困难,但当谈论“搬家带来的变化”时,学生会更多关注内容,而忽视动词形态的变化;
(3)本课时的话题为“搬家”,学情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活经历,难以体会“搬家”带来的情感变化;
(4)七年级学生大多缺乏关注周围人或环境的变化及其造成的影响。一些变化是积极的,而另一些可能不那么令人愉快。因此,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有待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引导。
在区校教研联动的研讨中,项目组进一步思考学情分析的问题导向。希望通过围绕学习起点、重难点、教学解决策略三个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引导教师思考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
1.明确学情分析概念
项目组查阅了各类文献资料,对有关“学情”的表述与界定做了梳理,主要有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的“学情”指“学生情况”,一般用概括性的语言,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等多个维度进行定性的描述。狭义的“学情”是指“学生学习情况”,多采用列举式的方法,将与学生学习情况相关的信息一一列举出来,作为学情概念的内容。《教育大辞典》中对学情分析一词的界定是:“‘学情分析’亦称‘教学对象分析’,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学习者一般特征和学习者初始能力)及学习风格的分析工作。”
2.关注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
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是教师为了有效进行单元教学而开展的对诸多潜在困难的分析。这些困难会影响单元教学的发生、发展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同时还需进行与学习者相关的一切变量和因素的诊断、评估与分析。从单元教学设计的流程来看,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处于前承单元教材教学分析,后启单元教学目标确定的重要位置。
通过一学期的项目研究,在市教委教研室的多次指导下,全体项目组成员共同研究、通力合作初步开发了“单元视角下的学情分析”工具。教师运用工具能较科学地从“学习起点”开始,依据《教学基本要求》与《指南》,开展单元教材教法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内容的应达水平与实际水平,确定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解决策略得以形成,具体表现为:单元活动设计、单元资源与单元比重。
项目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更要思考当前“学情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方法是否精准,数据是否有效,学情分析后教师能否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等问题仍需项目组的继续深入实践与探索。同时,文案撰写也值得继续研究。教案中“学情分析”这段文案撰写其规范性、准确性值得教师对“学情分析”加以梳理、归纳与小结。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