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探究型学习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作用——以“求医问药”教学为例

时间:2024-05-04

徐罗艳

浅谈探究型学习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作用
——以“求医问药”教学为例

徐罗艳

探究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具有重要意义。以“求医问药”一课教学中的探究型学习活动为例,结合小组合作、闯关游戏、情境辨析、直观体验、头脑风暴等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分析和阐释探究型学习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运用,以期为“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探究型学习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 课例分析

看病吃药一直是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也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经历。孩子们去医院看病一般都由家长带领,一切事情也由家长操心,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就可以了,对于医护人员的付出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近年来,各类媒体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新闻又使医患矛盾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势必也会影响学生对于医护工作者的正确认识。

作为德育先行者,品德与社会课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传递医护人员身上的正能量,教会他们辩证理性地看待医患问题。上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学期第七课“求医问药”涉及的正是这个话题。笔者以“求医问药”这节课为切入点,让学生知道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同时初步了解医院的类别和主要诊疗室,养成在看病过程中文明有序、积极配合和尊重医护人员的态度。

一、教学设计思路

“求医问药”一课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情感体验为核心、行为养成为目的,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让他们走进生活、走近社会,用自己的方式观察、体验和思考,从而成长为一个健康积极的社会人。

课堂中,教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究型学习活动,运用小组合作、闯关游戏、情境辨析、直观体验、头脑风暴等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深入思考,让他们真正在学习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图1是教师在执教“求医问药”时设计的活动流程图,以期通过不同的学习活动层层推进课堂教学,逐步加深学生对于品德与社会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掌握。

图1 “求医问药”一课的活动流程图

二、案例描述

医院里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和谐的场景,教师通过课前走访医院,收集了几个常见的小镜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辩一辩、议一议,希望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医行为,养成良好的就医态度。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小镜头,有个小朋友怕疼,不肯去抽血,在那里大哭大闹。对于他的表现,谁先来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1:我觉得他做得不对,不肯抽血的话,医生就不知道你得什么病了,会影响治疗的。

学生2:对呀!如果你大哭大闹还会影响其他病人,他们身体本来就不舒服,现在更难受了。

教师:说得很有道理,如果你碰到这种情况,又会怎么做呢?

学生3:如果是我,我就给他一粒糖,或者一样他喜欢的玩具,趁他注意力分散了再抽血。

学生4:我会勇敢一点,就当被虫子咬了一下,好好配合医生,让病快点好起来。

教师:是呀,越怕就越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小镜头,看病的人很多,家长心急孩子的病,挤在诊室门口,结果和医护人员发生了争执。

学生5:和医护人员吵闹会影响他们工作,也会影响到其他看病的人。

学生6:挤在诊室门口太乱了,病人需要安静,这样吵闹他们的身体怎么会好呢?

教师:你们说得很好,家长焦急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耐心候诊,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从学生踊跃的发言状态中,教师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两种情形的不认可,别看学生年龄小,他们也有是非观,明白不少道理,这就为后面进一步地激情促思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接着教师“趁热打铁”,引出了下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看病时积极配合医生,能让他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你们可能无法想象,他们的工作有多辛苦!

(播放视频:医生手术32小时累趴地上——用生命拯救生命)

教师:在这32个小时里,3位外科医生为这位病人做了6种不同的手术,6个麻醉医生以及8个器械、巡回护士也忙碌地支援着,手术中一共用去了330张脑棉片……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呢?

(教师配乐讲述,随机出示上述几组数据)

学生1:医生的工作实在是太辛苦了,他们真不容易啊!

学生2:医生为了拯救病人,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都累趴下了,真了不起!

教师:医护人员的工作这么苦、这么累,希望他们保重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帮助更多的病人恢复健康。

这段视频对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力的,他们看得很认真,从他们若有所思的眼神中,教师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悄悄的变化——原来做医生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呀!这时,教师又选取了一个更贴近学生的事例,由她自己来讲述亲身的经历,进一步加深他们的情感体验。

教师:有一次,老师的外公生病住院了,我在医院陪他时,认识了负责我们床位的谭护士,我还特地采访了她,记录下了她一天的工作。

(播放录音——谭护士的一天,PPT随机出现关键信息)

教师:一天里,谭护士在病房和护士站之间来来回回跑了近300趟,大约走了1万多米。根据“压力最大职业排行榜”公布的数据,医务工作者成了当今社会压力最大的职业,不仅是因为他们工作的忙碌和辛苦,更多的是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为病人容不得他们出一点点错,他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同学们,如果你以后再去医院看病,你会怎样对待这些医护人员呢?

学生1:我会好好配合他们的工作,不再给他们添什么麻烦了。

学生2:我会好好对他们的,如果他们帮我看好了病,我会说一声“谢谢”。

学生3:下次去医院看病,我会听他们的话,让他们不这么累,我还要送他们一些礼品呢!

教师: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容易,同学们要做个文明的小公民,对他们报以最真诚的微笑,让他们工作起来更舒心,也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

图片、视频、录音……层层推进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受到感染和震动,也让他们直观地认识到除了积极配合治疗外,还要体会医务工作者的忙碌与辛苦,从内心愿意理解、尊重他们,对他们报以一颗感恩之心。

三、案例分析

《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试行稿)》指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必须实现知、情、行的统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仅要知道在求医问药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做,还要在情感上认同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这才是课堂成功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了教学三维目标的渗透,由浅入深慢慢地浸润学生,以此引发新的课堂生长点,达到激情促思的目的。

(一)情境辨析促认知,学会文明就诊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适时地创设情境,能够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在充分的思考、交流中,自主构建认知路径,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在“求医问药”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两个医院常见的小镜头,让学生在情境辨析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思辨经历头脑风暴,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明白在医院里要有礼貌、守秩序,还要配合医生检查,这样他们对于文明就诊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进而能把认知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习惯和行为,去指导实际的生活,也为接下来的激情促思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直观体验促情感,感受工作辛苦

情感是架设在认知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在品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结合音乐、图片等,创设具体生动的体验环节,推动教学的进程。本课中,教师选取了社会上引发热议的真实素材《医生手术32小时累趴地上》,结合一张张令人揪心的图片和一串串让人动容的数据,给学生以极大的感染和冲击,让他们深切感受医护人员工作的繁忙和辛苦。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触动和思考达到了高峰,这样情由心生的体验也是教师最想看到的课堂场景。

(三)亲身经历促行动,尊重医护人员

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教师或学生们充满正能量的一言一行具有良好的导行效果,学生非常愿意倾听他们的经历、感受,以此改进自己的行为。本课教学中,教师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与学生分享了谭护士一天的工作,结合“压力最大职业排行榜”公布的数据,引发了学生更进一步的思考,让他们了解到医护人员除了辛苦之外,身上的责任和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去理解、尊重医护人员的工作,用自己点滴的改变去影响身边的人,让良好的行为力量向更广的范围辐射。学生经历激情促思后的正面行为表现,才是影响他们最有效、最长久的精神财富。

笔者希望学生通过“求医问药”一课中不同的学习活动和体验,更好地掌握看病过程中的知识和本领。同时,教师也不断优化教学,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展示的机会,提升他们社会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深入思考,让他们养成文明就诊的习惯,形成尊重医护的意识,争做一名可爱的小公民。

徐罗艳 上海市宝山区永清路小学 20094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