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阅读的变与不变

时间:2024-05-04

尹后庆

阅读的变与不变

尹后庆*

人类科技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代。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同时,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环境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时代急剧变化的特征在于,阅读的介质从纸媒向“屏读”迁移,阅读的素材从静态向富媒体扩展,阅读的时空趋于泛在和碎片化。阅读的素材借助社交媒体(如微信、QQ等)快速传播。智能检索工具(如百度、Google等)可以让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资源。各种阅读App帮助读者更好地管理其个性化的阅读。层出不穷的智能平台和应用能记录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根据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向其智能推送适切的内容。更多的新应用工具和资源层出不穷……学校教育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该阅读什么,该怎样阅读,真的是需要重新予以思考、做出调整的。

我们必须让年轻的一代通过阅读等各种学习手段,获得数字时代应具备的能力,比如信息处理、批判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如何使用各种新技术,了解音频、图像处理,熟悉社交网络、在线交流、数字居民之间的协作等。同时,阅读也不再是单纯以文本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线性活动,而是要让以“启屏在网、问疑索知”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方法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阅读习惯。

然而,也有不变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阅读助力心智成长,培育思维力量的作用没有改变;阅读滋养人生,提升境界,实现精神世界成长和升华的目标没有改变。

当人们在“左书右网”、实体和虚拟、文本和超文本的双重空间中遨游和穿梭的时候,宁静而致远的读书态度不能变也不该变!

培根曾经说过,读书本身是学不到应用之道的。相反,应用之道是在书本之外和书本之上的一种智慧,是靠体验获得的。因此,知识联系生活、理论结合实际、学习观照实践的学风不能变也不该变!

阅读为了“情感更丰富、道德更完善、精神更健全”,使人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的目标不能变也不该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往今来,有志之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为民情怀不能变也不该变!

我们意识到青少年的阅读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青少年学生因为学业负担、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阅读的动机和习惯都还远未达到理想的水平。我们要推动学校和校外机构、企业和社会、家庭和社区力量,共同为促进青少年的阅读使出“洪荒之力”。

当家长煞费苦心地为孩子购买学区房的时候,我们要告诉家长的是:最好的学区房就是你家的书房。书房里的生活时空在个人的知识构成和文化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即便没有属于个人自己的书房,至少应该有个人的书架。爱好阅读的书友都会感觉到:拥有属于自己的书架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因为能够把自己读过的书或者喜爱的书一本一本地放上书架,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时,心中会无比快乐与充实。那时你会发现你的书架记忆着阅读的时光,回味着思想的灵动,也期许着你独自徘徊时的灵魂陪伴。

无论是个人,还是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深厚扎实的阅读力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象征。因为它意味着求知欲与上进心的旺盛,意味着思考力和实践力的强大,意味着精神力和创造力的永恒。

阅读让我们与古今中外的睿智者亲密无间地交流;

阅读让我们在历史与现实的智慧中触摸和感知未来;

阅读让我们在故园的风土里寻回和认同自己的根系;

阅读让我们在文字的斑驳中感受一代代人的风骨。

阅读让人们精神更加充实,生活更加幸福,人生更加圆满!

(本文根据尹后庆同志在上海教育学会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举办的国际阅读节活动中的讲话整理而成。)

* 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