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探索

时间:2024-05-04

耿晓露

提高初中物理复习课有效性的探索

耿晓露

为提升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复习课的兴趣,以“压强复习课中的例题设计”为例,通过两次例题改进和教学实践比较,探索如何将复习课例题设计得更有梯度和层次性,从而调动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物理 复习课 例题

复习课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型,对夯实学生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相比于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学生对于复习课的兴趣相对较低,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复习课中的例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不仅要能帮助学生巩固梳理所学的知识并能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的设计还要有梯度、有层次,能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例题设计的实践

“压强复习(二)”是“压强”知识的专题复习课。在第一轮的复习中,学生对压强知识的脉络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认识,能够依据研究对象(固体、液体)选择合适的压强公式进行计算,能对压强的增大和减小进行定性的分析,但在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定量计算方面还存在困难,尤其是分析情景中所包含的大量信息的能力及灵活运用 p=F/S、p=ρgh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所以,为了突破教学难点,笔者打算在这节课上通过设计例题“试一试”,让学生经历从所给的大量信息中提取、分析、处理和归纳的过程,认识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历了几次试讲的过程后,笔者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对例题的设计做了修改,以期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考虑到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课时“认识固体、液体压强变化的引发因素”,在本节课上,笔者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深化学生对固体、液体压强变化的认识。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试一试(方案1)”例题。

试一试(方案1):

有一薄壁圆柱形容器甲,质量为0.8kg。在容器中倒入水,并将体积为1×10-3m3的金属球放入其中,分别测出金属球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如下表所示。求:(1)容器甲的底面积;(2)金属球的重力。

?

在试讲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反应出现了以下两种值得思考的情况:

(1)机械套用公式。部分学生直奔问题,在明确了所需求解的“底面积”后,就迅速地从脑海所储存的公式或方法中寻找和底面积有关的内容。一旦找到了这样的公式,便开始代入计算,算得出具体的数值就算做完此题;若是算不出来,就继续寻找下一个有关联的公式,直到算出一个结果。

无论是否答对本题,学生这样机械“套用”公式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实际是对题设条件的思考辨析乏力或者说是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本例题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或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分析表格中的压强数据变化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表现却没有达到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例题意图。

(2)思维痕迹的展现空白。本例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较高,学生根据物体放入前后固、液压强的变化情况,需要找到“液体压强不变”等关键信息,进而分析压强变化量所蕴含的物理情境。部分同学通过对比表格中放入物体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值,确实分析得到Δp水=ρ水gΔh=0,即Δh = 0,由此判断容器初始是装满水的,放入物体后有水溢出。但是他们没有在课堂学习活动卡上记录下任何思考的过程,有些学生的活动卡上这道题下面是空白的。

学生通过上述分析,并不能列出求得两个物理量的最终公式,会认为所写内容无用。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前期思考的价值是不高的,这样他们会对思维要求较高的习题失去思考分析的积极性。但这些思维过程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极为有利的,首先积极思维的状态是学生最需要的,勤于思考、大胆表达的行为能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学习积极性;其次,这些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线索,无论多么繁琐的题都需要慢慢深入这些线索才能渐渐明晰起来的,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在总结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后,笔者意识到例题的设计要尽量照顾到全部学生的能力水平,要能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充分展开了思维活动,学生才能高效地进行复习。因此,笔者继续设计如下的“试一试(方案2)”例题。

试一试(方案2):

有一薄壁圆柱形容器甲,质量为0.8kg。在容器中倒入水,并将体积为1×10-3m3的金属球放入其中,分别测出金属球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液,如下表所示。

放入物体前 放入物体后p固/Pa 1960 2940 p液/Pa 1568 1568

(1)分析比较放入物体前后________,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可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根据上述分析,求容器甲的底面积及金属球的重力。

对比之前,学生对“试一试(方案2)”的课堂学习情况如下:

(1)关注问题解决的方法。相比方案1,方案2并没有一上来就让学生求容器甲的底面积及金属球的重力,而是让他们挑选表格中合适的一组压强值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中得出的信息。这样的例题设计能让学生不再仅仅去关注要求的那几个物理量,而是让他们拿到题目后,可以清晰地去了解题意,对整个题目做到心中有数。弄清楚题目给了什么已知条件,再去试着发现题目中隐含了什么条件,特别是要弄清楚题目中关键词或句的意义,恰当地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去试着分析,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感受分析问题的方法。

(2)提供思维活动的空间。相比方案1,在方案2中,各个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例题的讨论环节中。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过程中,有些结论可能解决不了这道题目的最终解答,但是每个同学都可以从设计的例题中找到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的地方,结合教师课堂上的鼓励和引导,调动起每个学生在分析中的合理部分。学生们围绕例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讨论环节,这道题目的条理清晰了,解题的方法明确了,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题目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感受分析问题的方法,最终找到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表格中的压强值,得出了以下结论:

(1)分析比较放入物体前后的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得到

Δp水=ρ水gΔh =0,Δh = 0,水装满

(2)分析比较放入物体前后的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得到

(3)分析比较放入物体前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得到

(4)分析比较放入物体后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得到

当学生得出了这些结论后,他们很清晰地明确了运用分析结果(3)就可以求出容器甲的底面积,运用分析结果(2)或(4)就可以求出金属球的重力。

二、例题设计的认识

(一)例题的设计要考虑习题的思维量

经历了这次复习课中例题设计的实践和改进,笔者发现例题不可能涵盖每一个知识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教师可以通过例题的精心设计,让学生经历从例题情景中提取、分析、处理和归纳的过程,感受并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例题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让学生在完成例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思考、大胆推理,一步步理出解题的思路。这样的例题设计注重思维的灵活性,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二)例题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度

复习课和新授课一样,也应该给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机会,对于例题的思考和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这就要求例题在设计的时候要有坡度、有层次,让各个能力水平上的学生都能在思考过程中有自己分析的结论,要让学生把解这道题目的思维过程讨论出来,而不是只看重最终的答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参与到问题的分析过程中来,这对每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都是一次锻炼和培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应该会非常深刻。

(三)例题的设计要考虑学习的发展性

在方案2的最后,笔者还是让学生求了容器甲的底面积及金属球的重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觉得这样的例题才算是完整的例题。但上完这节课后,笔者又有了新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意识。

精心地设计例题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更有目的和更有效率地去感受和认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这样能让学生在思考相同类型的问题时省去很多摸索的实践,提高分析问题的质量。但这样的话,学生的思路又会有所限制,所以笔者认为这道例题可以再修改为:讨论完这些压强变化的物理意义之后,不要求学生求容器甲的底面积及金属球的重力,而是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分析,你们可以求出哪些和题目有关的物理量呢?”这样的问题设计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不再限制于“最终题目要求什么,我的思考就要往哪个方向靠”,他们可能会提出不止一种的方法去求相同的或不同的物理量。这样的设计,实现学生思维上的突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例题教学是初中物理复习学习过程中具有活力的环节,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体验物理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例题设计的重点应是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基本能力的运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在今后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探索情景信息类、实践应用类、过程方法类和探究开放类等例题的设计,以充实合理的知识复习体系。

耿晓露 上海市长青学校 20008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