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的思维图式应用研究

时间:2024-05-04

董有志

小学语文课堂板书的思维图式应用研究

董有志

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板书通过各种图式来直观剖析作者的思路,解读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建构学生的作文结构图式,完成文章结构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快速搭好作文的框架。以沪教版五年级语文课本的部分课文为例,从基于思维可视化的视角,揭示连续性思维图式、发散性思维图式、辐合性思维图式和抽象思维图式这四种主要的思维类型,剖析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种基本文体的结构图式,依此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分析文本、展开写作思路。

思维图式 板书 思维可视化 思路 结构

海涅说过:“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是思维着的花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概括的反映,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性。“图式”(schema)是连接范畴和现象之间的具有感性和理性双重特征的中介[2],是人脑分析和识别外界事物的途径,是概念、范畴的图形化,是反映结构和关系的示意图[3],是组织或包含人脑认知环境中所固有的信息之类的“背景知识”的认知框架,是对于事物、环境、事件、事件的顺序、行为、行为的顺序的普适性的概念[4],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基石。图式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思维工具,它的特征是普适的、概念的、先验的、原型的。[5]思维图式是反映思维活动的结构、关系的概念和认知框架。

语文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最表层的和入门的是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第二个层面是语言的技巧,包括修辞、章法等;真正内核的是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文学习本质上是学习民族的或人类的思维图式和精神图式的瑰宝或共有财富。[6]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文化学者于丹曾说过,“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获益,无疑是通过语文课程的学校教育形式让学生增值的一种主要途径。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也表明,69%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视觉型的,31%的学生的学习风格是语言型的。来自“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意为“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结构及规律、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7])的研究也表明,思维活动的训练应尽可能地直观形象,这样才易被感知,对小学生更应如此。视觉学习理论认为,概念图的图形化表征可以引导学生清晰地思考、处理和组织知识,并通过模型建构的方式反映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发展诸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包括非线性思维)。[8]

课堂板书通过各种图式来直观剖析作者的思路,解读文章结构(作者思路的外显形态)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建构学生的作文结构图式,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搭好作文的框架,完成文章结构知识的内化,把文章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有机地结合起来。布鲁纳认为,有效的教学是教给学生知识的基本结构和提供能够形成这种知识结构的学习条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满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用板书来解构文章的关于结构、选材、组材、用材、立意等方面的作文知识,对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作文能力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一、小学语文课堂板书的基本思维图式

思维按照其运作的方式一般可分为连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根据思维的方向,可将思维分成辐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按照思维的凭借物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从思维的创造性维度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思维启动的方向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小学语文课堂板书可以体现连续性思维图式、发散性思维图式、辐合性思维图式和抽象思维图式这四种基本的思维图式。

(一)连续性思维图式

连续性思维强调思维持续的在时间上或者逻辑上的连贯性和持续性。连续性思维能让问题解决者紧紧抓住问题不松手,持之以恒地寻找解决办法。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在解析连续性思维图式的板书时,用单向箭头可以表明事件的各子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核心人物贯穿始终,用宽箭头和窄箭头表示层次的高低,用双向箭头表示对比,括号里面的词语表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字号大小表示详略的程度不同。

1.起步式:线状

图1 《捅马蜂窝》板书设计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捅马蜂窝》一文叙述的是“我”小时候的一段在奶奶抱怨要请“外援”、爷爷胆怯的背景下,孤注一掷大胆计划后捅马蜂窝的淘气经历。这样的布局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写一件事情的时候采用正叙方式的话可以分成前、中、后三个层次,中间的经过需要详写的叙事规律和方法,板书设计如图1所示。如果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叙述,则属于线状的变式。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陨石》是一篇以逻辑顺序为说明顺序的说明文,从直观到抽象,介绍陨石的样子、来历、成因和价值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符合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习惯,体现的是认知逻辑上的连续性思维。板书即:怪石(样貌)→怪石(来历)→陨石(成因)→陨石(价值)。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蛇与庄稼》一文为了向读者介绍规律就是事物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的观点,先从广东沿海的庄稼歉收的异象(有什么)说起,接着类比英国的关于猫和苜蓿之间的故事,引出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是什么),最后自然总结收尾,研究联系掌握规律解决问题(为什么),遵循的就是人们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习惯。板书可设计为:现象(有什么)→观点(是什么)→本质(为什么)。这样,学生在介绍说明事或物时就可以把握从直观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这两种原则性思路。

2.提高式:互动流程式

大多数事件都不是主角的独角戏。二号人物或者配角同一号或者主角“唱戏”,推动故事向前发展。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月光曲》一文中,贝多芬听到了盲姑娘和她哥哥的对话以及盲姑娘的演奏后,演奏了自己的一首曲子,听到了盲姑娘的夸赞后又即兴演奏一首曲子,世界名曲《月光曲》才得以诞生。学生可以领悟到叙事中的人物不能“单打独斗”,需要有人来“补台”甚至是“拆台”,这样才能“好戏”连台,板书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月光曲》板书设计

3.拓展式:波浪状

以感情(受)、心理活动起伏变化为线索或者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的叙事文章,可以让学生领会到“文似看山不喜平”需要“一波三折”,人物的内心越丰富越能感动读者的道理。依照文本中主体数量的多少和核心事件的性质,可以细化为单主体同质事件和双主体异质事件。

单主体同质事件以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寻找幸运花瓣》一文为例,讲述的就是“我”在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中“上下求索”,并终有所悟:幸运是不断努力把心中萌发的希望变成现实之后的心灵感受,板书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寻找幸运花瓣》板书设计

双主体异质事件以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坐在最后一排》一文为例,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要人物的教和学的故事。“我”在读五年级之前,因为“丑、笨、脾气倔强、性格孤僻、没人愿意和‘我’坐”等原因被教师安排到最后一排;听到白明教师自我介绍时说“对每个同学的情况我都能知道得明明白白”“我”不屑;“我”做练习册时被白明教师关注享受“弹头”礼遇时“我”心暖,被翻阅练习册时“我”畏惧,后来作为造句范本“我”快乐幸福;白明教师和“我”密切接触,“我”“紧张、激动、惭愧、欢乐”以及反省后自责;被白明教师发现近视“我”倍感委屈;白明教师要求同学和“我”换座位并号召向“我”学习,“我”激动不已。板书设计如图4所示。

4.升级式:台阶式

“三”在汉语表达文化中有一个表示较多的内涵,连升三级、三顾茅庐和事不过三莫不如此。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中莫泊桑三问,福楼拜三答,问的人层层深入,答的人步步推进;问的人勤奋好学,答的人指导有方。而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母亲的谎言》一文亦有异曲同工之妙。《莫泊桑拜师》板书设计如图5所示。

图4 《坐在最后一排》板书设计

图5 《莫泊桑拜师》板书设计

(二)发散性思维图式

发散性思维体现在思考者的思绪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多感官性的特点。发散性思维主要通过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来进行。联想思维根据当前感知的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活动,主要有相似联想、对称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和定向联想等。想象思维分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和憧憬性想象。[8]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和连续性思维相似的是,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文章里也有人物和事情,但没有详尽、完整、连贯的情节,较多的是有内在联系的情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用思维导图来剖析文章,打开思路。

1.起步式:离心轮状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繁星》以“繁星”为线索话题,运用发散性思维和对比联想思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看到繁星时的不同思绪和感受,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板书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繁星》板书设计

2.提高式:环(转盘)状(又称风车状)

这种类型的文章一般在整体上体现为总—分—总式结构,其中分写部分为横式结构,以时间为序,串联一个个场景。这种类型的场景以一个点为轮轴中心成闭环分布,体现的是局部层面分写上的发散性思维和整体层面上的辐合性思维。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快乐的杉树林》首尾呼应点题,开头总述,结尾总结,中间四个自然段依次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从形式上看是连续性思维,其实运用的是发散性思维)运用对比联想展开,四个季节分别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快乐,板书设计为环(转盘)状,如图7所示。

图7 《快乐的杉树林》板书设计

3.拓展式:孔雀开屏状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林海》从名字、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等三个方面感受到了“亲切舒服”,每一个小的方面又逐步展开,就像开屏的孔雀的尾巴,板书设计如图8所示。

图8 《林海》板书设计

(三)辐合性思维图式

如果说发散性思维是自中心向边缘辐射思考的话,那么辐合性思维则刚好相反,具有收敛的特点,可以说是发散性思维的“逆运算”。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打开视野,开阔思路,而辐合性思维则有助于聚焦,深入全面表现对象。

1.起步式:向心轮状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运用多点视角法,从大众、侄女、人力车夫和女佣四个视角,依据与鲁迅的关系亲疏不同,详略得当地向读者呈现不同人的眼中的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图9)。这样,学生就学会了多角度来展现一个人的写作手法。

图9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板书设计

2.提高式:同心圆状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瑞恩的井》一文表现瑞恩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世界,也影响了世界的故事。瑞恩的影响范围从身边的家人、同学和教师,到同胞乃至全世界的人们,不断扩散,就像一块石头投到水中激起的涟漪,体现的是从中心到外圈的扩散(图示略),直观形象地呈现了瑞恩用个人的力量为世界增添美好的阅读启发。而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讲述了朋友送“我”的一对珍珠鸟的小宝宝——“小家伙”,起先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在屋里飞来飞去,后来敢落在“我”的小桌上,蹦到杯子上喝茶,还敢啄笔尖、手指,最后落到“我”的肩上睡着了。表现的是小珍珠鸟对作者从陌生、害怕到亲近的过程,升华出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主题。小珍珠鸟则是从外圈向中心不断靠拢(图示略),是同心圆状的逆向思维变式。

3.拓展式:轮毂状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詹天佑》开篇第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提纲挈领,后文围绕工程师这一社会角色展开,选择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作为典型材料,以“爱国”和“杰出”作为两个轮辐,围绕着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克服的心理和自然环境方面的困难,表达了赞美之情、由衷的敬意以及民族自豪感,如图10所示。

图10 《詹天佑》板书设计

(四)抽象思维图式

抽象思维的“抽象”是相对于“具象”而言的,是最能体现逻辑力量的思维形式。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主要属于初步逻辑思维,但却具备了逻辑思维的各种形式,并具有了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运用抽象思维构思的文章,大多围绕题目或者中心句、点题句展开,展示文章的抽象思维的严密性和说服力。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构思作文,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的多寡深浅灵活地使用这些材料。

1.起步式:加法式

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冰城》一文通过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来表现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美和快乐,产生叠加效应,板书设计如图11所示。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也是用入馆、找书、看书三个小镜头来表现“文革”后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其中“入馆”从人物的头发和鞋子的多样化,“找书”从眼睛和手的丰富性,“看书”又选择男(青年)、女(青年)、老、少(幼)这四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来详细表现,可谓用心良苦,张力十足。

2.提高式:乘法式

乘法式可以分为概括素描式和细节切片式两种。

图11 《冰城》板书设计

概括素描式以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伟大的友谊》一文为例,通过展示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奠基,在生活上互相帮助,在事业上互相支持,用粗线条的轮廓式的事例来表现两人感情的深厚,共同走过四十年历程来凸显友谊的“伟大”,板书设计如图12所示。

图12 《伟大的友谊》板书设计

细节切片式以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夜的工作》为例,通过作家何其芳观察到的周总理一整个晚上的工作这个生动形象的“切片”式细节来突出周总理日理万机的劳苦、工作认真负责的特点,板书设计如图13所示。

图13 《一夜的工作》板书设计

3.拓展式:和积式

继续以《一夜的工作》一文为例,在为读者呈现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这句话来倍增乘法效应式放大周总理鞠躬尽瘁的特点,达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板书设计如图14所示。

图14 《一夜的工作》板书设计

二、基于思维图式理论的课堂板书的价值

(一)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形象直观又不失思考深度的流程图、波浪图、台阶图等本身就可以训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在这些图式的诞生过程中,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如果教师以这些基于思维图式理念设计的板书作为提示训练学生的转述、复述,则可以提高相关的能力。在学习沪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一文时,母子俩的安危牵动着读者的心。板书时可以套用章回体小说回目的思想和台阶图、流程图的形式,用板块和箭头来训练连续性思维,用人物、时间和场地的变换来规划故事情节的概括,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图15的板书也是师生共同推敲的成果。

图15 《妈妈,我们要活下去》板书设计

(二)指导阅读,理解文本

“直观历来是思维不可缺少的成分和前提。无论思维达到了何等抽象的程度,它多多少少也需要感觉直观性,需要形象性。”[9]语文课堂中动态生成的基于思维图式理念的板书,可以随着文本的解读,连贯、动态地展示作者思路展开的历程,可以从视觉上强化学生的记忆,降低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把隐性思维显性化,把隐形知识显性化,是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有效地深度学习的地图,有利于学生从阅读内容中提炼、梳理文本要表达的核心要素以及层次关系,理解表达的内容(“写了什么”)、表达的手法(“怎么写的”)和表达的意图(“为什么这样写”),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精准度。图15中,概括文本内容时融合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体现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了洛迪自强不息、绝不放弃的特点,塑造了坚毅的人物形象。

(三)快速构思,流畅行文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努力动态生成的板书,可以浸润写作知识,让学生精准把握各种类型文章的展开思路,学习作者的构思和表达的方法技巧,有利于学生迅速打好作文腹稿,列出写作提纲,做好作文规划,强化写完一篇作文的底气,巩固写好一篇作文的信心。学生运用连续性思维可以让文章前后衔接、连贯有序、自然顺畅、条理清晰,运用发散性思维可以在触碰到表达的话题时灵光乍现,开发和储备更多的表达的备选项,让自己的选择游刃有余,让文章内容充实、生动具体;运用辐合性思维可以让文章主题鲜明、中心突出;运用逻辑思维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长期、系统的呈现可以使学生把阅读方面关于结构、表现手法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内隐知识,在作文练习中加以运用。

三、思维图式理论指导下课堂板书设计的原则与建议

(一)重在思路,兼顾语言

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在单纯时间上、单纯空间上、时空结合上和逻辑上的外在或内在联系,或者分析文本上突出运用的表现手法,在熟悉基本思维图式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语文课的本质——言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可以尝试把凡是可以不需要用普通的文字上下和左右排列的板书,都按照图示而不是故事中事物的图画或者素描图的方式进行板书(或者多媒体呈现)。设计板书是重点在凸显作者的表达思路和内在的思维范式,兼顾遣词造句的推敲,彰显课堂的思维含量和思考的深度。这种训练旨在搭好文章的框架,至于单个词句方面的表达训练可以放在这个大框架里面进行。

(二)以特设图,灵活运用

体现连续性思维的用流程图,体现波动曲折的用波浪图,体现步步推进思维的用台阶图,体现定点发散性思维的用轮状图,体现影响扩散或关系不断拉近的用同心圆图,体现平行发散性思维的用孔雀图或塔状图,体现论证说服力的用算式图。教师要保持开放性心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需要来调整自己预设的板书设计、创设新的板书图示。

(三)同化预设,顺应生成

教师的思维方式要由预设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10]转变,板书的轮廓需要经过教师的前瞻性思考,梳理文脉后或概括文本的内容,或总结文本的表现手法或方法,在文本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深度的问题情境,有选择地纳入师生交流、讨论、商榷后动态生成的词句,通过留白让学生参与到板书的设计,保证学生先同化教师预设的不同类型的思维图式,保证阅读和写作知识的内化,尽可能选用原文中的词句。如学习《詹天佑》时,以“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要克服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作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从心理和自然两个方面思考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的所作所为。教师对于已经思考成熟的板书,可以考虑用不同的线条、箭头、括号、圆圈、字体、字号、粉笔颜色等设计好板书,对于还没有现成的设计,也可以先搭框架,然后根据课堂动态及课后反思不断填充、完善细节。等到学生基本把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图式后,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或者课堂中小组讨论、自行设计板书的方式来顺应生成新的思维图式,达到动态提高思维训练的目的。

[1] 俞红.语文思维培养路径探微[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11):43-46.

[2]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 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42-148.

[3] Johnson M.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0.

[4] Anderson R C,Spiro R J,Montague W E. School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C]. 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4:99-135.

[5] 潘晴.“图式”概念的源流和应用[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8):101-105.

[6] 胡立根. 语文教学应向深层的思维图式与精神图式掘进——简论中学语文教学体系的内容错位[J]. 语文学习,2012(10):4-6.

[7] 刘濯源.当学习力遇到思维可视化——基于思维可视化的中小学生学习力发展策略[J]. 基础教育参考,2014(21):7-10.

[8] 谭小宏.创造教育学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8.

[9] 斯卡特金. 中学教学论——当代教学论的几个问题[M]. 赵维贤,等,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301.

[10] 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 中国教育学刊,2001(4):1-6.

董有志 上海市戬浜学校 20181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