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妍妍
“家长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家长的阅读量、亲子阅读的开展频率、家庭藏书量、家中有无阅读环境创设等,与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长、閱读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
近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组、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少年儿童分级阅读标准研制与应用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京师分级阅读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报告为家长、学校及相关部门提升儿童青少年阅读水平、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等提供了科学依据。3-15岁儿童青少年的阅读情况如何?教师怎样创新阅读活动方式,为孩子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我们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标准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组首席专家边玉芳,以期为阅读赋能,引领儿童青少年在阅读中享受乐趣、幸福成长。
“喜忧参半”的阅读现状
《教育家》:《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中发现,儿童青少年在阅读现状方面,呈现“喜忧参半”的现象,孩子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仍有一定的距离。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
边玉芳:从本次调研的结果来看,儿童青少年阅读的现状确实是“喜忧参半”。我们看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调研结果,比如,儿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普及,孩子比家长认为的更喜欢阅读,家庭和学校都在积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这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并号召建设“书香中国”有关。阅读对儿童青少年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长和学校对儿童青少年的阅读关注日益增强,调研发现,有近七成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近三成孩子在3岁前开始阅读,尤其是目前在幼儿园的孩子,在3岁前开始阅读的达到六成。只要孩子想阅读,家长和学校都会尽可能地为孩子阅读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比如:孩子的年阅读量整体偏低;家长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但其自身的阅读情况不理想,没有做到以身作则;不同地区儿童青少年阅读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充分、不均衡现象等。
出现这些情况与很多因素有关。一方面,孩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受到家庭阅读环境创设、家庭阅读氛围、阅读资源,以及家长和教师对阅读的支持和指导情况等影响,我们需要思考孩子想阅读的时候是否有书可读、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有人指导、指导的方法是否合适等。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城乡和东中西部区域之间还存在着教育资源、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家长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也存在地域差异,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阅读是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途径,城乡和东中西部区域之间的阅读差距,或使得农村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儿童“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家》:调研指出,四分之三的孩子报告自己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阅读,这一比例比家长认为的高12.2%。在您看来,数据不一致背后反映出哪些问题?为何孩子比家长认为的更喜欢阅读?
边玉芳:一方面,孩子对阅读本身是有需求的。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渴望了解世界,而阅读就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孩子还能通过阅读开阔视野、增加人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并从阅读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所以孩子是喜欢阅读的,只要为他们阅读创造好条件,孩子会比家长想象的更容易爱上阅读。
另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没那么喜欢阅读,可能跟家长对阅读的功利取向、家长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兴趣不了解甚至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有关。有些家长希望孩子读的书,孩子不一定喜欢,因为孩子更喜欢自己选择的、感兴趣的图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生活的范围日益扩大、自我意识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下降。
《教育家》:从相关数据来看,家长报告孩子阅读的主要原因与孩子报告自己阅读的主要原因存在差异。家长报告孩子阅读的首要原因是“学习需求”(53.5%),孩子报告自己阅读的首要原因是“自我提升”(54.2%)。如何看待这种差异?结合孩子比家长认为的更喜欢阅读的现象,您认为我们该如何支持孩子的阅读?
边玉芳:这种差异可能提示了家长对孩子阅读的功利取向,有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孩子阅读是因为学习的需要,但孩子认为自己阅读更多的是自我提升和喜欢阅读。家长阅读的功利取向还可能体现在盲目追求数量、追求阅读“有用”的书籍等方面。这种功利取向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有可能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家长支持孩子阅读,关键是让孩子回归阅读本身,尊重孩子的阅读需求,为孩子提供喜欢且适宜的阅读资源,在孩子阅读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指导,让孩子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享受阅读的乐趣,进而爱上阅读。此外,家长还要以身作则,先爱上阅读,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本次调研发现,家长是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大的人,家长的阅读量、亲子阅读的开展频率、家庭藏书量、家中有无阅读环境创设等,与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时长、阅读量都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果家长能放下手机,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我想孩子肯定也会受到良好熏陶。
随年级增长,兴趣是制约阅读的主要原因
《教育家》:调研显示,当前孩子的年阅读量整体偏低,但个体差异大。超七成孩子的年阅读量在10本以下,有近两成孩子的年阅读量为11-30本,也有近一成孩子的年阅读量在30本以上。在您看来,哪些因素导致孩子年阅读量的个体差异较大?
边玉芳:孩子年阅读量个体差异大与许多因素有关。一是孩子是否有书可读,也就是说孩子身边是否有足够的阅读资源。这个问题可以分在家和在学校来看。在家里,要关注家庭藏书量和家长为孩子的购书情况,以及家里的书是否适合孩子,孩子是否喜欢;而在学校,则要关注学校的藏书情况,比如阅读资源是否丰富、想读书时是否随处都有书。二是孩子想读书时是否有地方可读。比如家里是否为孩子阅读做过环境创设,孩子有没有自己的书桌、书架等;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以及教室、走廊图书角的创设情况,孩子是否能时刻与书相伴,时刻有地方可读。三是孩子阅读遇到问题时是否有人指导。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频率越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越高。四是孩子自身方面,如对阅读是否有兴趣、是否有阅读习惯、阅读时间是否充足等。
此外,调研还发现,孩子阅读在低龄段受阅读氛围影响大,随着年级增加,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阅读兴趣是制约孩子阅读的主要原因,到初中,孩子还会面临没有时间阅读的问题。其中,阅读氛围不仅跟阅读的硬件设施有关,还与家长的阅读习惯,学校、社会的整体阅读氛围有关。孩子身边从小没有阅读氛围,长大了就可能没有阅读兴趣。
从整体来看,幼儿园孩子年阅读量比小学和初中孩子高,可能与幼儿园孩子的读物类别以字少图多的绘本为主有关,现在很多家庭,尤其是低龄孩子家庭,会为孩子购买各种绘本,有的一套绘本就包含一二十本。
《教育家》:家里是孩子平时阅读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幼儿园或者学校,在各类公共阅读场所中阅读的孩子比例较低。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或者学校阅读的比例比家里低?在阅读方面,学校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边玉芳:在学校或幼儿园,孩子需要完成各种课程和活动,尤其是上小学后,还有各种作业需要完成,所以他们在学校的课外阅读时间相对没有那么集中。相比于学校,孩子在家里阅读的时间可以更集中,而且还能更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
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在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学校对孩子阅读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阅读环境创设、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和要求、教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等方面。其中,阅读环境创设包括为孩子提供阅读资源和阅读场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和要求对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有效指导能帮助孩子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习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丰富孩子的知识。但从调研结果可知,当前部分学校存在图书馆资源更新慢、教师普遍在指导孩子阅读方面存在困难且提升渠道和途径有限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学校阅读教育,开好阅读指导课,保证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丰富且优质的阅读资源和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的阅读指导能力,夯实学校作为孩子阅读能力和兴趣培养主阵地的作用。
强化教师阅读指导培训
《教育家》:调研显示,不知道怎么選书、不知道阅读的方法、缺少可阅读的书籍是大多数孩子在整体阅读方面遇到的困难。教师如何根据孩子的阅读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阅读计划,帮助孩子迈过阅读的这些坎?
边玉芳:只有了解孩子在阅读方面遇到的困难,才能针对这些困难找到应对办法,从而改善家长和教师面对孩子缺乏阅读兴趣却无计可施的局面。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一位专家说:“在学校,语文老师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班主任是学生阅读的第一责任人。”确实如此,上学后,教师对孩子阅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孩子阅读呢?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教师先对孩子的阅读水平有一个比较精准的了解,然后基于孩子的阅读水平,帮助他们设定合适的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并适时提供阅读指导和个性化的阅读支持,定期评估阅读效果并调整阅读计划。
现阶段的问题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阅读水平往往更多依据孩子的语文水平,暂时还无法做到对孩子的阅读水平进行精准评价,而“分级阅读”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可以通过专业的阅读水平测试,为他们推荐与其阅读水平相适应的图书,同时定期监测阅读的效果及阅读水平的提升情况。
《教育家》:教师是把孩子带到阅读世界的引路人,然而,由于一些教师的专业提升渠道不足,在指导孩子开展阅读方面仍面临困惑。具体来看,可以采用哪些策略或技巧提高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教师如何创新阅读活动方式,给予孩子有效支持?
边玉芳: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师提升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渠道和途径主要是在工作中自己反思、总结,并借助图书及网络资源等。除此之外,还有参加阅读教研活动,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分享阅读教学经验和心得,参加专业培训来提升自身的阅读指导能力。然而,现阶段参加过阅读相关培训的教师比例不到一半,未来相关部门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队伍的阅读指导专业素养,强化教师队伍的阅读指导培训。
创新阅读活动方式主要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以此激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发现在不同学段,幼儿园、小学、初中都有丰富的阅读活动,比如开展主题阅读、跨学科阅读、课外拓展阅读,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召开读书交流会或报告会,进行绘本故事戏剧表演、故事改编等。
《教育家》:随着年级增长,一些家长对孩子阅读水平的了解程度逐渐下降。为更好地言传身教、做孩子的“引读者”,教师应如何引导家长培养孩子阅读习惯?
边玉芳:阅读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家校合作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阅读指导困难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设立家长阅读指导课程,为家长提供早期阅读、亲子阅读等阅读指导服务,同时给家庭提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方法和策略上的指导。
针对不同家长的需求,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指导,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首先,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相互交流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阅读情况。其次,根据孩子现阶段的阅读水平以及阅读兴趣,为孩子推荐优质、合适的阅读资源,同时帮助家长和孩子制定阅读计划和目标,保障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最后,未来“中文分级阅读”的研究成果可以让家长的阅读指导更有效。分级阅读基于阅读水平测试的结果,能为孩子匹配难度适中的阅读书目,同时包含了挑选、购买、伴读等环节,以期有效解决孩子读什么、怎么评价以及怎么读更有效等诸多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