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融梦课程”,成就每一个学生

时间:2024-05-04

刘京丽 | 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

“做最好的自己”,是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师生步入校园第一天起,就铭刻于心的信念,也是大家持续为之践行的誓言。2018年,***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构建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将五育深植各育人环节,让学生在融合中接受滋养,体现着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内涵。

基于需求,践行“大融合”理念

学校秉持“大融合”幸福教育观,以“融梦共享,幸福绽放”的理念为导向,站在学生立场,将学生需求作为课程构建的根本依据,打破学科壁垒,提升每个学生核心素养,在“融梦课程”的创生与实施中,实现课程、教学、评价 “一体化”转变,以融合的方式助推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以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圆心,以培养目标为半径,构建融合管理、融合教研、融合队伍、融合环境的四维融合教育保障体系。如组织管理层面: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融合教育工作委员会,形成“主任委员—执行秘书委员—成员委员”三级组织构架,保证融合教育工作有序开展;将融合教育发展中涉及的部门、具体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为融合教育的稳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成立个别化教育指导中心,在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培养目标。又如师资队伍方面,学校建设水平高、能力强,有专业情感的融合教育筑梦团队,管理队伍(德育+教学)、资源教师队伍、随班就读教师(班主任)队伍、学科教师队伍,四支队伍各司其职,负责筛查评估、课程开发、实践研究、学生管理、课程实施等工作,以求让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在融合教育中茁壮成长。

搭建“融梦课程”,唤醒成长潜能

清晰明确、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融合育人深化发展的助推器。学校根据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系统构建了三大课程板块,创建了立足核心素养培育,指向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融梦课程”体系。

融智课程——融于成长,学会学习。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以班级课堂为主阵地,重在夯实学生文化课基础,促使其掌握相应程度的学科知识、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教师注重差异化特色教学,既关注整体发展,也注重对特殊情况学生的个别化分析,采取学业支持策略辅导其学习。如以英语知识学习为主的融合学科学习中,小马同学在“听、读”两个维度上具有一定的胜任能力,而在完成“说、写”两个维度的学习目标时,有较大困难。据此,教师减少或简化对小马“听、读”两方面的要求,重点关注其“说、写”两方面的进步。目前学校开设了十多个学科的基础学科融合课程,占学校总学科的85%,这些课程中教师均追求一人一案的教学设计,力图让所有学生热爱知识的种子在综合学科课程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融心课程——融于生活,爱护生命。该课程遵循教育规律,从康复训练、心理健康、体育训练、劳动训练、生活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入手,在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引导所有学生,尤其是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适应生活、融入生活、热爱生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他们的个性与潜能。比如以瑜伽、球操为主的粗大运动训练课,以精细动作为主的“巧手造生活”课,以美绘认识世界的绘画课,特殊儿童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和思维逻辑训练课等。学校赋予课程更多的融合内涵与价值,使所有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光与暖中感受生命的力量,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期望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融爱课程——融于社会,育真善美。该课程的主要载体是着眼于学生人格完善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坚持“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共同活动、互助成长”的原则,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境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具体以亲子课程、研学课程、社会志愿服务课程为主,将家校社视为融合育人的成长生态场。如设置阳光学习伙伴,召开随班就读学生个别化教育研讨会,为随班就读学生组织“动手烘焙蛋糕”“亲子观影”社会实践活动,组织课后阅读、运动社团、家访等。以学校为主导,联动家校社,搭建起贯通个人与集体、校内与校外、课上与课下、家庭与社会的融合课程网络,配合阳光伙伴助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并收获,体会生命本真的爱与美好。

优化实施,实现教与学全方位融合

融合育人的稳步推进需要立体多元的实施途径。学校为学生创设高效的课堂、适宜的环境、全面的教育,在教与学的全方位革新实践中促进融合。

学科内容融合:让校本课程链接知识与成长。腰鼓文化是学校承载五育融合的一个特色载体。学校自行研发了融合课程系列的学生读本《腰鼓声飞传四方》,深受全校师生喜爱。依据国家课程标准,该读本铺设知识学习和学生成长两条线索,融知识、技巧、文化于一体,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从五育融合角度,阅读感知、体验实践,了解腰鼓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等,感受腰鼓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进而爱上腰鼓,以腰鼓传承民族文化,并发展特长。

普特学生融合:阳光助学共同营造“家”的温暖。作为北京市海淀区的融合教育十佳先进集体,学校始终以平等、全纳的态度保障每一个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能够在公平的环境中享有适宜的教育。为此学校积极进行融合教育的课程协调与建构,除了专门为其开设资源教室课程之外,还将其融入学校基于五育的“大融合”幸福教育观,强化与普通学生的整体性融合,如绘本阅读社团课和少儿瑜伽社团课中,让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一同学习,使他们可以彼此帮助,共享成长的快乐。

学习环境融合:打造滋养生命成长的“融梦教室”。传统教室在格局设计等方面更加突出“学习的场所”的功能,学校通过打造“融合教室”,为学生营造一种家的氛围感,如:将讲台拆去,在地面铺上泡沫地垫、沙发软垫;在书架上摆放学生喜爱的各种书籍,以及生活补偿课程学具;对教室墙壁造型进行改造,融科幻、自然、人文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将没有装饰的空白墙变成展示墙,学生的创意作品随手就可以贴上去……在融合课程教室里,学习资源唾手可得,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教与学。学校的每一间教室、每一处角落,都成为丰盈学生成长的文化土壤。

教学方式融合:赋能教师自主权益,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共生。学校在“ 融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权。所有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先备技能,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这样的管理“留白”,给教育教学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能够激励教师大胆突破、自主创新,与学生一同创造出更为别开生面的课堂。通过不断实践,教师围绕学生个别化教育需求逐渐摸索出了协同、抽离、陪读、同班共读等有效教学形式,支持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多元共生的教育生态。

评价方式融合:设置多元评价体系,聚焦学生实际成长。为了更好发挥评价在融合育人中的导向功能,学校秉承“不用同一把尺来衡量所有的孩子”的评价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索评价改革,不断优化评价机制,对标“让每一个孩子融梦绽放”目标,采取了多元融合的评价方式。如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可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主评价,还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进行过程性、展示性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绽放的内驱力被唤醒,能感受生命多样绽放的美丽。

以五育融合为底色的“大融合”教育实践之中,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最美好的世界,学校通过融梦课程的构建,让每个生命都熠熠生辉,让每个学生融梦绽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