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课堂评价:从“对学习”向“为学习”转变

时间:2024-05-04

刘远鑫|东北师范大学大连保税区实验学校

李炎|大连教育学院初中教师教育中心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坚持素养导向,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目标愈发清晰。促进学科核心素养更快、更好、更稳地落地,成为生物教学的首要任务。课堂评价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要去哪儿以及如何去,从而促进教、学、思、改。为促进核心素养落地,将生物“高利害性”课堂转变成发展性学习课堂,本文尝试转变评价观念,从“对学习”转向“为学习”,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搜集、解释、反馈证据为边界”的课堂评价三角形框架,以面向初一学生的生物学实践活动“从东师书屋到中草药园”为例,探究如何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制定学习目标,设计活动方案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终点也是起点,在课堂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清晰的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去哪儿以及如何去。教师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课标要求进行适当分解及延伸,并融合多学科特点,制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为学生指引学习方向。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根据校情、师情、学情,设定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说出中草药相关的文化典故及与人类的关系并物化成果,增加文化自信;2.观察中草药萌发生长过程,能够说出并呈现中草药的一生,培养科学思维;3.识别并指出中草药的种子、叶片等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4.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影响中草药萌发、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基于学习目标,教师介绍活动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带学生实地考察,划分责任田。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自行建组,分工合作,制定本组计划。教师设计涵盖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劳动等学科内容的开放式中草药园问题单,各组讨论作答,教师据此分析了解学生元认知水平。

搜集多元素材,提取有效证据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均可作为证据被搜集,但须保证证据的信度和效度。其中,多样化体现在——来源多样化:书面证据、实况证据、具体证据、抽象证据、学生擅长及不擅长的证据、生成性证据、预设式证据等;时间多样化:课前、课中、课后;对象多样化:个人、小组、班级;手段多样化:录音、录像、访谈、课堂观察、活动观察,等等。

活动过程中,教师需要搜集多元素材,从中提取有效证据。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

走“近”中草药园:各组查阅的中草药资料来源、计划介绍的实况、中草药诗词的解读实况、标签牌。

走“进”中草药园:各组调查表及调查实况、观察记录表、探究实验计划表及实施实况、观察日记、中草药种植过程及实况。

走“出”中草药园:各组探究性实验单、实施过程实况、讨论交流问答实况、健身疗法演示实况、中草药手抄报、薄荷膏、薄荷茶等实践成品及制作过程实况。

现以学习目标4为例,设计实验任务:探究酸雨(不同浓度、不同剂量)对中草药(种子、幼苗、植株)一生的影响并实施。根据任务类型,明确评价标准:如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探究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可行性(选材的合理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关键词如变量的描述、实验实施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贡献率、实施的情况及效果、交流讨论中“问”的条理性和“答”的针对性等。针对上述标准,参照行为类型,最终将“说”“答”“问”“思”“做”的学习证据确定为搜集证据的类型。

定性定量分析,多向解释证据

通过证据解释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儿、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如何缩小差距。多种多样的证据,须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解释。对于相关联的证据,要考虑学生的前概念、先备知识等。同时,对于证据的解释不能拘泥于表面,要从“源—链—网”层面进行解释,深度思考背后的原因;也可建立跨学科评估体系,进行定性、定量解释,增加证据解释的广度和深度。

对于证据的多向解释可让教师多角度定位学生在哪儿。活动中,根据评价方法和学习目标的关系,师、生、组多元评价主体对查阅的资料及来源进行论述式评价;对介绍实况中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优美程度和计划的全面性、合理性进行交流式评价;对于标签牌进行表现性评价;对调查表、观察记录表、观察日记等进行选择式、论述式、交流式评价;对调查实况及实施实况、种植实况及实践态度进行表现性评价;对探究报告单进行论述式评价;对分组交流讨论问答实况进行表现性和交流式评价;对中草药手抄报进行选择式、论述式评价;对实践作品及制作实况进行交流式、论述式及表现性评价。

以“说”的学习证据的解释为例。“选择薄荷作为实验材料,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多日持续向实验组施加一定量的酸雨,对另一组施加等量的清水,置于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该证据中包含实验材料但不准确,应具体至种子或幼苗或植物体,这反映出学生对于实验对象表述模糊。另外,表述中未涉及多次实验,未考虑重复性原则,虽说明置于相同条件但未指出“适宜”,表明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原则理解不深,对于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思考欠缺。“实验结果表明酸雨对于薄荷植株生长有影响。”学生虽对其进行了定性分析,即有影响,但未对其进行定量表述,即有什么影响,表明学生缺乏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思维。

及时反馈证据,促进学生学习

反馈是基石,是促进学习评价齿轮运转的润滑剂。师、生、组联动反馈可以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转变学生的认知。反馈时要注意导向性和激励性,既要有量的评价又要有质的描述,且要考虑反馈的方式、反馈的时机、反馈对象的特征等。

证据反馈是促进学习的重要一环。针对搜集的证据,学生先自行反馈,进而组间反馈,最后教师进行融合反馈,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例如,生被生问:“酸雨、薄荷是从哪里来的?”结合校园生物资源,生答:“薄荷应为薄荷幼苗。”在此过程中,生可意识到表述的问题。组被组问:“为什么在实验组中发现一株薄荷长势和对照组差不多?”组答:“这株薄荷幼苗生命力顽强,或存在偶然性。”在此过程中,生可意识到应进行多次实验以减少误差,从而理解坚持重复性原则的必要性。师引申设疑探问:“若将你的薄荷幼苗都放在冰柜中会如何?1ml、1mol/L和2ml、2mol/L酸雨区别在哪儿?你的实验设计能否探究酸雨的浓度和量对薄荷植株生长的影响?”生答:“薄荷幼苗死了,无法进行实验;体积和浓度都不一样;好像不能。”通过教师的设问,学生能够意识到无关变量不仅要相同还要适宜,且可从酸雨的浓度、酸雨的量等多角度来完善实验设计。

之后,各组再次作答问题单,多元评价主体对前后问题单、完善后相关证据进行二次评价,对前后证据评价量表、实践实况评价量表进行比较。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评价及解读中草药诗词和中草药的外形、习性、作用等,学生增进了对中草药的认识,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提升了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通过种植、记录观察、设计探究实验,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均得到了培养;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对中草药的一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根据中草药绘制具有中国元素的手抄报,并制作薄荷膏、艾灸条,在“创”中学、“做”中学,将内在对美的认知同中草药结合,增强了动手能力,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