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国:构建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评价系统

时间:2024-05-04

杨明全 赵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过程中,评价问题备受关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教学评价?美国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研发了多种课堂教学评价工具和系统,对我国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具有一定启发价值。

以宏观政策引导建立课堂教学评价系统

20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出现了关于课堂教学评价与测量的研究。例如,希勒等人使用计算机调查了有效课堂教学的语言特征,发现当教师语言更加流利清晰时,学生的考试分数更高;弗兰德斯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开发出“师生言语互动分析系统”(FIAC),旨在评估社会情感氛围对学生态度和学习的影响。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美国积极推动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相关教育政策也强化了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要求。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国家处于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提出英语、数学、科学等学科应该有严格的内容标准,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也应该有可测量的标准。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强调应该开放教育的过程,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进行检查评估,明确教师的绩效责任,提高学校教育质量。2009年实施的“‘力争上游’计划”和2015年颁布的《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也强调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引导教师通过高水平的教学培养有竞争力的人才。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政策也需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上这些政策大多强调以学生学业成就为核心开展教学质量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法精准有效地诊断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帮助其提升教学水平。因此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究如何克服传统教学评价的弊端,并尝试推进以课堂观察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标志着美国课堂教学评价开始走向多元和开放。

美国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与标准

一是“课堂评估评分系统”(CLASS)。该评价系统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发研制,将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划分为“情感支持”“课堂组织”“教学支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划分出具体的评价维度。以幼儿园至小学三年级的评价系统为例:“情感支持”领域包括积极氛围、消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和尊重学生观点四个评价维度;“课堂组织”领域包括行为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活动形式三个评价维度;“教学支持”领域包括认知发展、反馈质量和语言示范三个评价维度。此外,各维度下还进一步划分了具体评价指标、确定评分标准,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堂师生互动观察工具,评价者可以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估并打分。

二是“教学观察方案”(UTOP)。该评价系统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开发研制,主要应用于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等科目。它将课堂教学评价划分为“课堂环境”“课程结构”“执行效果”和“教学内容”四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细分为若干观察要点,例如“课程结构”细分为课程顺序、重点突出、即时评价、课程探索、课程资源、课程反思等观察要点。在此基础上,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对观察要点计分,1分最低,说明课堂表现与预期最为不符;5分最高,说明课堂表现呈现了最佳状态。此外,评价者还会结合课后教师访谈等收集更多信息,为评价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是“为深刻理解而教数学”(TRU)。该评价系统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密歇根大学共同开发研制,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数学课堂内容”“学生认知需求”“公平学习机会”“学生表现度”和“课堂反馈”五个维度,根据评估标准再把每个维度分为三种水平,并赋相应分值。以“课堂反馈”为例,评估标准的三种水平分别为: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十分有限,仅仅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水平1);教师能够考虑到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总结出学生的常见错误,但对个别学生的错误并未多做处理(水平2);教师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对不同学生的反馈都体现出恰当的教学方法(水平3)。水平1对应1分,水平2对应2分,以此类推,评价者就可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量化打分。

四是“教学质量评估系统”(IQA)。该系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开发研制,针对数学和阅读等科目的教学进行评价,划分出“任务认知需求”“解释性话语”和“教师期望”三个评价维度,每个维度下又细分了若干指标。以“解释性话语”为例,包括参与、教师关联、学生关联、学生反馈等具体指标。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评价者结合师生访谈、作品分析等方法共同对课堂教学做出评价。其中,课堂观察和作品分析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进行计分,1分为“非熟练的表现”,2分为“接近熟练的表现”,3分为“熟练的表现”,4分为“示范性的表现”。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评价启示

一是贯彻基于循证教育的评价理念。循证即遵循证据,目的是保证事物或事件的真实性。循证理念最早起源于医学领域,1996年有学者提出教育领域也应该严格遵循研究证据,由此拉开了循证教育的序幕。此后,美国的一些教育法案陆续强调循证手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例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多次提到“基于科学的研究”,这种研究突出获得有效知识的严格、系统和客观的程序,其中包括使用实验或准实验设计进行评估;《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这种基于科学研究证据的理念,日渐成为美国基础教育学校改革的指导原则。美国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正是循证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为让教学质量评估更加精准、公正,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评价者会以课堂教学评价系统为依据,收集课堂教学的信息和数据,对课堂教学展开评价。在教育实践中收集到的数据即证据,这些证据反过来又能改进教育实践。这样的评价理念改变了传统的基于经验和主观感受的评价范式,为课堂教学评价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为了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学校往往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来收集课堂教学的相关信息,并以此为证据做出评判,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二是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人,天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的评价者对同一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时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由此导致其信效度不高。为保证评价效果,促进课堂教学评价的规范化和专业化,研究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将课堂教学拆分为若干维度,并进一步设计了子维度和观察要点,还编制了详细的操作手册,给出了具体的评分标准和案例,以便于评价者采用量化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打分。但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复杂多变的,仅仅采用量化的评价方式也可能带来评价的单一化和机械化,因此研究者也采用了访谈、作业分析等方式,形成了以量化为主、质性为辅的课堂观察评价体系,以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准确、细致的评价。

三是以推动有效教学作为评价目的。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追求,也是美国学者研发诸多评价系统的基本目的。不少美国学者坚信,“无法测量的东西,就无法改进”。传统的课堂评价更多基于评价者主观的实践经验,无法将课堂教学外显为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导致被评价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无法真正促进其专业发展。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涌现出的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多从课堂教学的本质出发,把整个教学过程拆分成若干维度和具体的观测要点,有利于教师依托评价发现教学中的优势和薄弱之处,实现精准指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进步很大程度上也会带来学生的高品质成长和学业水平提升,从而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育人效果这一根本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