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驱动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4-05-04

苏江山|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任务驱动是一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教学策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活动主题类教学设计以及教学与评价案例都属于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可见其在当下课程改革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任务设置的各个阶段,对任务驱动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可行性策略,以期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目光

创设情境是任务驱动的首要基础。任务的设计要求具备情境,任务的展示也依托于情境。在任务驱动式的高中历史课上,学生需要感受、体会历史的真实境况和当时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历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直观和形象,从而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分析和完成任务,促进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任务驱动的核心是“任务”。通过任务本身所具有的驱动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要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紧密结合,明确某一具体任务是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而进行的。在任务驱动式的课堂中,教师可依据课标的具体要求设置课程“总任务”,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子任务”或“分任务”。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把“子任务”设计为一个个具体的、层层递进的、由易到难的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不断得到增强。

落实任务,驱动学生探寻

与传统教学不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不仅仅靠记忆教师直接讲授的知识点和现成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认识和理解历史。具体到教学中,教师应从单一讲授向科学、多元的讲授方式转变,注重课程教学与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迁移,通过问题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认真思考,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由“被迫”接收转变为“主动”探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逐渐开放,能够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的发展,其学科核心素养也会得到提升。

任务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是任务驱动的最后一环。在任务评价方式上,传统评价往往更关注结果,较少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事实上,过程性评价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更加紧密,能够更好地发挥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因此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在任务评价主体上,可以从多角度出发,除了教师评价以外,适当增加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通过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完善问题解决方案、巩固各项任务成果、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让学生从传统课堂中的聆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感知者和体验者,在课堂中增强历史体验感、感受历史生命力。通过解决各种复杂开放的问题任务,学生逐渐掌握历史学科领域特有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享受成就感与满足感,进而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