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用舞台搭建课堂,让语文浸润心灵

时间:2024-05-04

黄彦延|人大附中深圳学校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人获取知识,更在于促进人的成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语文课应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和潜能,在更宽广的选择空间发展各自的语文特长和个性。自2020年起,人大附中深圳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整合学校资源,将“戏剧教学”作为语文示范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

建设特色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提出,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合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此,语文学科组通过选修课、社团课、读书分享会等多种形式,打造师生合作学习共同体,推动师生双向成长。

在戏剧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上,学科组以新教材课文为基点,进行适当延伸拓展,鼓励学生自主查找优秀文学作品,结合历史背景进行研读,深入理解作品内容并形成独到认识,进而共同改编创作演出文本,在校内进行排演,汇报学习成果。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学生可增进对课文语言、剧本语言、演出语言三者差异的了解,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通过师生之间和不同班级、年级学生之间的主动参与,打破单一班级教学的传统模式,在互动和学习中共同完成“搭一台好戏”的目标。

打造精品学科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创造力

为进一步打通课堂内外,将新教材的日常教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在学习共同体建成以后,学校开设了多元开放的精品学科活动,其中就包括以“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大戏”为鲜明特色的“戏剧之夜”。为实现作品背景、人物形象的精准呈现,在各科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们进行了合理有序的分工。摄影师拍摄宣传照时要向美术教师学习摄影和构图,舞美要向信息教师学习舞台设备的控制……学生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体现了跨学科融合、跨媒介阅读的特点,实现了对文学作品的开放式阅读与鉴赏。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

在语文戏剧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科组将学科发展与学校“尊重个性,挖掘潜力”的办学理念相结合,借助戏剧打造一方舞台,最大化地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优势。

首先,将戏剧教学与新教材新课标深度融合。一方面,将新课标新教材搬上艺术舞台。戏剧演出剧目的素材来源,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雷雨》《与妻书》,也包括基于新课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开发的校本课程《平凡的世界》。另一方面,完成从艺术舞台回归语文课堂的创新探索。在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学科展示中,学科组将戏剧教学与“革命传统作品研习”的任务群相结合,创作以时代楷模为原型的戏剧《青春中华》,并于演出结束后开设“评估与自我评估”课,加深学生对革命传统作品的再认识和对革命年代、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再学习。

其次,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在参与戏剧创演的全过程中,需要进行基础材料搜集、深入阅读、文本加工等一系列准备工作,通过阅读、创作、表达和沟通,学生获得了探析文学深度和广度的能力,实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最后,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最终目标。“戏剧之夜”是学校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为落实立德树人和大语文观的目标而进行的积极创新和有益探索。在创作主题的选取上,考虑到高中生的学情特点,多以革命传统文学作品为创作素材来源,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通过演出,让学生从主动参与和合作的情感体验中获得感动与领悟,把所得融入生命,成长为面向未来、面向时代的鹏程英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