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扎根课堂,推进区域线上教研的“成都经验”

时间:2024-05-04

袁 文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丹艺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教育研究所教研员

自开展线上教学以来,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群策群力,形成了一套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大关键教学阶段的线上教研机制,探索以成都教研新实践为“云端”课堂保供提质。

课前:顶层规划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基本保障

建立“市—区(市)县—校”三级统筹的网格规划,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顶层设计。市域层面,成都市教育局与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依据线上教学准备情况摸底调研结果,制定了《成都市线上教学教研指导意见》,对示范区线上教学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区域层面,锦江、青羊、金牛、武侯、都江堰、天府新区等十余个区(市)县均制定线上教学工作建议、行动指南及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确立了区域线上教学工作的具体举措;学校层面,各学校在区域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将指导意见细化到班级、学科,形成“一校一案”“一班一策”的线上教学方案。

精选网络平台建设“保底+分层”的高质量课程体系,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课程规划。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加强对学校科学编排线上课程的指导,关照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五育”课程的合理分布,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创造性开好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为成都市中小学生规划了满足基本需求的“保底课程”。在此基础上,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还依托网络平台,汇集“一师一优课”“基础教育精品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呈现不同教学标高与学业水平的分层直播课程与录播课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划了个性化的“提高课程”。此外,成都数字学校还为初三高三学子特别打造了线上直播课程,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进毕业班课程的实践变革。

健全“即存即用”的在线共享教学资源库,群策群力开展精细化集体线上研培,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教学设计。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以质量为中心,依循“明确学习任务—在线课堂学习—布置课堂作业—师生反馈交流”等线上教学基本环节,通过线上集体教研细化学习任务、课堂互动、作业布置、学后反思等教学安排,及时跟进线上教学教研动态,重点针对线上教学可能存在的一些热点、盲点、难点问题开展及时高效的线上研讨和线上培训,以实效性、针对性、前置性的线上集体教研切实保障线上教学质量,缩小教材在教学使用过程中的落差。同时,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充分利用区域内名师教学资源,发挥各学科、各学段中心组的作用,科学遴选、分类梳理如课前练习、教学设计、学习工具等实用型资源,教师也在使用后将自己的修改和建议即时上传,汇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校本特色的在线共享教学资源库,健全资源使用指南,为教师备课提供可靠保障。在此基础上,建成网络平台的教案、素材、课件、动画、试卷等多模态学科教学资源,并且学科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每周还在不断更新资源。其中,成都数字学校按照教材课时,创建了336节课时教学资源,覆盖中小学所有学段的全部国家课程。

课中:精准指导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质量把关

创新邮寄教材与云端互动,夯实区域线上教研的“软硬件”保障。由于新学期线上课程的需要,成都22个区(市)县开启了教材寄递服务,邮寄量约36万册,确保老师和同学都能在线上教学的第一节课便用上配套的教材,护航所有学段的教学教研与课程学习。此外,为拉近进入新学段的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距离,对同学们进行心理疏通与心理调适,部分学校开展了师生互动活动,形成了“疫情防控中心—教学管理中心—业务指导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后勤保障—心理关怀—特色研发”七大部门联动的动力保障机制。

多线并进开展“以终为始”的任务型教学,“以少为多”变革区域线上教研的育人逻辑。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采用“在线直播教学”“观看线上课程视频+在线讨论与答疑+作业布置与反馈”“资源推荐+线上研讨答疑+作业反馈”“双师线上教学”等多种线上教学模式。例如,都江堰市为每个网络班级配有一名负责学科教学工作的主讲老师,一名负责网络平台运行的辅导老师。在具体教学实施上,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和学校依托优秀教研团队分解课程标准,以评价为导向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分学科、到单元,手把手指导教师设计“小而精”的线上学习任务,设计情境体验、任务驱动的多样态学习活动,营造互动式、沉浸式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思考留白,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与课堂参与度;指导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单元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源与支架;指导教师加强教学管理,借助网络平台增加视频互动、随堂练习反馈、学生随堂问答等环节;指导教师不定期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适当降低教学重心、控制教学难度、放缓教学节奏等,以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健全“市—区(市)县—校”三级“包片到校”的巡课视导机制,铸就区域线上教研的质量引擎。一方面,成都市建立了“市—区—校”的三级巡课指导机制与线上教学视导机制,健全线上听课、巡课、评课制度,并依托各级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制订切实可行的线上听评课计划。教研员采取“包片到校”的不定期巡课方式进入直播课堂进行听课和指导,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效果评价,并每天梳理线上教学提示卡反馈给学校,力求实时解决线上教学的问题并着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以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下沉班级、深入线上课堂,制定“一班一案”的班级课程实施方案,建立线上课堂教学与线下教学常规管理相匹配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方案,并且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解答教师疑惑,分享先进经验,重视线上教研活动后的效能反馈,以“年级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把关老师—班主任—任课教师”五大群体的纵向联动,激发学校自主线上教研活力,推动线上教学教研高质量发展。

课后:边走边看做好区域线上教研的反馈提升

分层布置可选择的“基础作业+拓展性作业”,以单元作业巩固区域线上教研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学校作业管理的文件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制定区域线上教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等相关制度,举办关于高效作业管理的线上教研活动,针对学生在居家学习中遇到的作业问题开展研讨,及时解决学校、教师反馈的共性作业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作业设计质量。同时,学校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线上作业精心设计与实施、有效批改与分析、科学讲评与辅导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线上集体备课的内容范畴,整体建立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作业设计体系,提升作业的科学性和统整性。教师针对学段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居家学习实际,统筹规划书面作业与实践作业,分层布置可选择的“基础作业+拓展性作业”,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及时批阅、反馈、指导学生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效果。

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结合,以“视导—问题—反馈—改进—回头看”的帮扶机制,打通区域线上教研的问题解决路径。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依托本区域的省、区、市名师工作室组建名师指导团队,基于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开展线上教学的课后分析、经验分享等教研活动,针对区域线上教研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做好“清单式”管理、“跟踪式”推动,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交流共享成熟的线上教学模式,建立“名校带弱校”“名师扶弱师”等资源共享机制。成都市教科院也组织专家团队,对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的线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有效性等进行抽查、评估和指导,采取“全覆盖、诊断式、协商型、改进性”方式,形成“视导—问题—反馈—改进—回头看”的问题解决机制,发挥“点上剖析、面上带动”作用,努力保障线上教学“实质等效”。

依托多元平台建设区域线上教研示范引领高地,提升区域课程改革能级水平。不论是教学还是教研,第一要务都是育人,成都市各级教研部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根据区域、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成都市中小学学生的线上学习及中小学教师的线上教研保驾护航,既保证线上教学保质保量进行,又为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提供助力。同时,依托多元平台为全国开展线上教研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