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校治理现代化让“以学生为中心”切实落地

时间:2024-05-04

策划 | 王赛 侯京华 辑 | 于杏林

近年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遵循,学生成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构均基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着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探究,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然而,在生本理念之下,容易出现把握不准学生需求、迎合学生兴趣的现象,从而降低教学质量、限制学生潜力的发挥,使“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走向歧路。那么,应当如何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做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本次论坛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就此进行深入探讨。

议题一:如何精准把握需求,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

谭方亮:学生和教师是一个天平的两端,纯粹的“以学生为中心”与纯粹的“以教师为中心”都是极端。学校应当找准平衡点,精准把握学生需求,为其提供多元、有效的成长机会。我校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实施七个“一点五”,让“以学生为中心”有效落地。

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5小时。学生每天在体育科组及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体育课、大课间、眼保健操、课间室内操、午间放松操、校园健步走等活动,加强体质管理。

每学期生均新增熟练劳动技能不少于1.5项。学校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确定各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主要劳动技能,并充分利用手工制作室、班级菜园等学校资源,以及家庭、社会资源,让学生系统掌握劳动技能。

主持人:刘婧媛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谭方亮广东仲元中学附属学校校长

初中学生每天书面作业时长不超过1.5小时。学校建立班级日公示、科组周公示、学校月公示三级公示制度,加强作业量的监管;组织学科组创新作业类型、评改方式、作业反馈与辅导方法。

每学期生均参加校本特色课程不少于1.5门。学校根据区域历史开发出兴于体、游于艺、立于德、博于文、长于史、成于哲的“新六艺”课程,学生可自主选择、走班上课。

每学期生均参加校外研学活动不少于1.5次。学校引导学生走出“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的封闭圈,进入工厂、博物馆、研究所,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合作、探究,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每学期所有学科专项活动时间不少于1.5周。学校以“学科活动周”的形式开展学科专项活动,以学科公开课和学科特色活动为主要内容,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鼓励家长与孩子日均亲子交流不少于1.5小时。亲子交流的形式可以多样,包括言语交流、行为交流等;亲子交流的氛围要民主、平等、和谐,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

徐连佳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彩田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

徐连佳:彩田学校以“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教育目标,以“为师生发展搭建不设边界的平台”为路径,要求教师既要做“经师”,又要做“人师”,让学生“人人有亮点、个个能成才”。

构建个性化育人体系。一是立足“和谐、智慧、唯美、康乐”的“彩田四品”,形成涵盖和谐人文、智慧创新、唯美艺术与健康快乐四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并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个性发展。二是利用AI等技术,构建微课库、短课库、长课库,为学生自适应学习提供全天候、全方位服务。三是启动“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构建个性化教师成长机制。四是创新德育体系,开设一日常规和文明礼仪公约课程,开展生命教育和安全体验活动等,营造积极健康的成长氛围。五是建设融合教室,编辑融合教材,提高具有特殊情况孩子的学习、交往能力。六是创新评价体系,多一把尺子多量出一批好学生。

设置选择性课程,助推个性化成长。我校为学生打造菜单式课程超市,其中,校本必修课程有足球课、领袖课、阅读课、形体课、创新课等,校本选修课程有学科、科技、艺术和体育四大门类个性化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选、有所爱、有所获。

“互联网+”课程,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引领教师在“基本式+变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同屏技术、3D技术、思维导图等,先学后教,把学生放在“驾驶位”,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育“彩田”校园文化,成就个性化师生。我校通过展示的方式传承和培育有温度、有高度、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无论是制度建设、精神追求,还是校园建设、班级管理,都体现了这种个性化的审美向往和文化判断。师生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和生活,能够享受无限的幸福,努力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徐 瑾南京审计大学实验学校校长

徐瑾:我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让卓越教育成就每一个孩子”为办学理念,从建校之初就在思考如何提供多元的教育路径、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我校地处长江之畔,背依南京绿肺——老山,山水资源得天独厚;江北新区的高速发展也成为学校独特的经济生活和地理人文课程内容。在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团队指导下,经过两年的酝酿,我校在2020年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山水文化”课程。

仁山智水,融通德智文化。仁山智水课程注重德性涵育和智性培养,在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中培养德性,努力做到德智兼修、智德融通,让学生兼有实践的道德和智慧的道德。

游山玩水,增强健美体验。山水既为体育提供了广阔而多样的环境和途径,也为美育提供了现实场景和审美对象。学校依此设计了游山玩水课程。游,主要是在山水中锻炼体魄,舒畅身心;玩,是品山水之美,赏山水之妙,使学生在游山玩水过程中练就健康之躯、悟得自然之趣,成长为身心和谐、健美的人。

青山绿水,优化环境探究。青山绿水是和谐生态的象征。青山绿水课程旨在将环境保护的意识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的科学意识,从点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涵养了学生的文明德性。

高山流水,传承经典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山水文化课程的题中之义。学校设置高山流水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规划与实践,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接续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涵养高雅深厚的文明气质。

依山傍水,整合地理乡情。学校立足地理环境、家乡民俗风情和经济生活状况,开设依山傍水课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研究家乡、热爱家乡,并形成为之奉献的思想。

议题二:如何激发教师积极性,丰富教学活动内涵

许邦兴: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关键在教师,推动在学校。近十年来,我校积极激发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学活动的丰富性,有以下做法——

营造“学生中心”的氛围。2012年秋季开学后,学校展开“学生、老师谁第一”的大讨论,得出了“学校因学生而存在,老师的价值从学生身上得以体现,学校时时处处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结论。2013年至今,高三学生放学后可自愿留在学校,学校派教师轮流守护,不再强制学生离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确立“学生中心”的办学思想。2013年3月底,教代会确立了“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办学理念、“养正成人、弘毅成才”的校训,要求学校以学生为本,以“成人”为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充分发展。

实施“学生中心”的办学实践。为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充分发展,学校实施了身心健康、社团活动、养成教育、学风建设、学生能力、校园文化、校园平安等七大工程,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充分发展。

推行凸显“学生中心”理念的“三三三+合作”教学改革。第一个“三”是“三备一反思”的备课流程,即教师个人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以及任课老师个性化加工;“一反思”是指教师课后在教学得失等方面的总结。第二个“三”是“三点”,即课堂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难点、考点。第三个“三”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预习检查、探究展示和检测训练三大环节。“合作”包括教师合作、学生合作和师生合作。

落实人人成就体验制,让学生富有成就感。学校通过实施“七大工程”、“三三三+合作”教学改革、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学科文化节等方式,以及组织卫生打扫、生物园劳作、鼓励学生回家做饭等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平台,使学生生活充实,让每个学生都富有获得感、成就感。

张 英首都师大附中大兴南校区校长

张英:教师的成长是现代学校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关键。我校融整“师德师风引领”“专业素养提升”“职业幸福情怀”三大工程与“群翔雁阵”“新雁行动”“智慧课堂”三大项目,为教师专业化成长赋能。

提升理论高度,激发学习力。2020年,我校启动暑期“阅读·‘悦’成长”活动,让教师在阅读分享、好书推荐、读书论坛中实现专业成长。今年,学院又启动同读活动,让教师共同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佐藤学的教育改造、李希贵的个体教育等,在思想的交融、理论的思考中寻找方向。

直面教改现场,提高行动力。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质量密切相关。我们持续开展“589智慧课堂模式”研究,让教师沉入课堂,探索、实践、改进、深化,逐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升专业素养。此外,学校持续开展学科节活动,全员参与、全员上课,教研组集体备课、反复磨课,专家指导、反思提升,促进教师在交流中成长。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教师转变理念,做主动思考者和终身学习者;适应数字时代,做技术融合的实践者。

洞悉教育本质,引领研究力。目前学校在研的国家、市、区、校四级课题13项,涵盖所有学科、全部教师,实现了基于问题开展研究、基于研究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形成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雁阵群翔科研场。

研发课程,提升线上主体效能。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为应对学习方式的变化,学校课程设置随之调整,研发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成长规律的“N自主”系列线上课程。2022年,学校基于新的线上授课情况,携手进修学校,开展线上教学主题研究活动,深化“原色+”课程体系下的“N自主3.0”线上教学模式,探索研发《线上教学评价标准》,促进线上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议题三:如何平衡质疑与鼓励,让学生在磨砺中独立成长

李尧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和完善人格。中国中学生核心素养对健全人格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

我校在育人实践探索中,对帮助学生在磨砺中成长具有一定的研究与经验。

提高自控力。情商是指情绪商数,分正能量与负能量,我们往往只注重智商的开发,而忽视了对情商的培养。家长、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是影响学生情绪的重要因素,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用语言沟通。语言的力量超出我们的想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对学生的批评一旦达到破坏性程度,对学生的自信系统形成打击,大脑产生过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学生就会产生自卑、焦虑、困惑、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甚至失去自控力,成为情绪的奴隶。所以,家长和教师都应补上神经医学这一课,掌握好批评的尺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有效调节情绪。

李尧东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博达学校原董事长、总校长

增加关爱。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我们的学生有60%以上是留守儿童,父母长年不在身边,缺乏成长所需要的爱。这就需要教师补好位,做到爱生如子。用行动践行 “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办学理念,让学生在温暖的大家庭中健康快乐成长。

增强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现在我们的高中生学习很苦,他们对能够考一个什么大学、今后能够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更多的是茫然和不自信。所以我们要提振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相信自己、依靠自己、超越自己、战胜自己。为此,我校开展主题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多看名人传记,让名人成为他们的榜样;每周组织升旗仪式,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保持自信,永远自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