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项目化实践,探究劳动教育新样态

时间:2024-05-04

李红 | 济南市燕柳小学

新时代劳动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如何让学生热爱劳动?济南市燕柳小学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核心要义,以项目化课程推进劳动教育,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围绕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深度项目融合:凸显劳动教育时代新特点

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学校精准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和价值,把“项目化学习”作为驱动学生深度参与、探索学校高质量劳动课程的关键点。

首先,劳动教育和项目化学习都基于“立德树人”之根本,都强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劳动教育和项目化学习都强调过程的情境性、真实性、探究性、实践性。为此,学校把劳动教育和项目化学习进行融合,以真实问题为驱动,根据新时代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形态的新变化,内化劳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聚焦知识架构,关联学科知识体系,让劳动探究深度化,使劳动教育成为行为、认知、情感、意志等的高度融合与协调统一。

多维体系构建: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新课程

在传统劳动教育中,学生一般是被动参与单一、统一的劳动任务,缺乏自主选择的机会、主动探索的意识。同时,劳动教育在教材上缺少系统的抓手,学科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意识欠缺。

基于此,燕柳小学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发了“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教育课程,对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活动形式、探究方式等进行教学指导,改善了劳动教育随意、零散、浅层的状态,建构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及内外衔接、上下有序、点面结合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中研究、创造,培养有创造力的现代劳动者。

“劳动·创造·幸福”项目课程贯穿六个年级,研究六个维度:劳动·职业·装配,劳动·创新·方法,劳动·工程·设计,劳动·材料·工具,劳动·安全·保护,劳动·环保·科学。该课程通过123个与劳动有关的项目活动,面向学生真实的生活环境、社会氛围,引导燕柳小主人自主、自发地探究生活里真实的劳动现象和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分析原因、优化步骤、设计物化,使学生在实践探究和主题研究中解读劳动的深刻含义。

真实问题驱动: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新范式

劳动兴趣:问题激发,确定项目。发现需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劳动问题,对问题进行思维加工,从而确定一个有意义且可行的项目。例如,在清洁卫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抹布使用久了会有味道。为此,师生以“抹布为什么会变味儿”为驱动性问题,从抹布的材质、使用环境、清洁方法、卫生情况等方面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分解问题、梳理问题、理解问题。

劳动策划:梳理信息,呈现方案。围绕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样的探究方法,如访问相关人员、实地调查、资料搜集、对比试验等,有方向地进行信息收集。以“如何系鞋带不会散”项目为例,学生调查、汇总多种系鞋带的方法,分析各方法的分解步骤、优缺点、难点,并通过信息分享和合作讨论,反复实验,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劳动项目的解决方案可用文字、图片等提供可视化的呈现资料,梳理出清晰思路,优化设计,为实现创意物化提供抓手。比如“设计神奇的边角扫帚”项目,学生从空间小、除死角两个需求对扫帚的把手结构、线条设计展开讨论,明确扫帚的设计需求,继而对扫帚把手形状、转角角度、连接方法等进行改进,自主设计、绘制样图,围绕可行性、实用性等指标进行展示、投票、评定,甄选最佳方案。

劳动探究:学科融合,实物创制。师生基于各学科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劳动项目中融入科学、数学、美术、道德与法治、地理等学科知识点,并把传统的劳动工具、材料与现代化的装配与方法相结合,通过小研究、小制作、小发明等方式,设计出满足劳动需求的工具、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把解决劳动问题的具体过程,以及创意物化的劳动工具、装配材料等进行可视化呈现。

在“如何制作一款环保清洁剂”项目中,师生聚焦驱动问题,融合综合实践、科学、数学、语文、美术多个学科,将难点问题合理分解为“清洁剂各成分的作用”(科学)、“清洁剂中各原料调配比例”(数学)、“可否用画图方式直观表现清洁原理”(美术)等问题,打破教学常规,活动形式灵活多变。“清洁剂的清洁原理”这一环节涉及物理、化学等知识,仅仅通过文字表述讲解较为生涩、枯燥,教师尝试避开语言表达的限制,让学生用彩笔把清洁过程分步骤画出来。学生们各“画”己见,有清洁流程图、有分子动态图、有清洁卡通人物之旅……直观清晰,难点变为亮点。

劳动优化:产品测试,互评完善。对劳动项目成果的试用、测试可以在小组间互换进行,组员体验了项目开发者之后,转变为成果的试用者,可以更加精准地发现产品问题,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促使劳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例如,“如何制作一款环保清洁剂”项目进入“产品推广与测试”环节时,学生化身销售人员,举办班级推介会,向全班展示配方,小组间交换试用,测试去污效果,对清洁产品的效果、成分等进行讨论,从而实现产品优化。

劳动展示:成果分享,品味成长。实践探究后,学生们以思维导图、小演讲、小设计、小制作等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学校公众号开辟专栏,推送劳动项目,既展示了学生们在自主劳动教育过程中的成果,也个性化地显现了项目化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创造性。同时,项目化学习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沟通,在分工、合作、探究中提升了责任感,有效推动问题的解决。

动态过程评价:唤醒劳动教育长效新动因

学校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创新建构具有导向性、即时性、激励性、强化性的“劳动银行”评价模式,记录学生劳动行为,培养学生劳动态度,提高学生劳动实效。

设立“劳动银行”,凸显劳动评价的校本化与时代性。学校设立“劳动成长储蓄银行”,将学校、家庭、社区评价融为一体,搭建系统的评价模型,让学生乐于参与活动。

印制“小主人存折”,实现评价体系的网络化与层次化。学生一人一“账户”,人人都是“银行”小“储户”。作为教育激励的记录册,“小主人存折”记录学生劳动项目探究的点滴,有效将各项劳动评价串联起来,使评价系统网络化、层次化。

发行“阳光币”,注重评价方式的即时性与综合性。活动以“阳光币”为“小目标导向”,“收入”涵盖劳动态度、劳动行动、劳动成效等方面,参与态度、合作意识、活动实效等会即时折算成“阳光币”计入“存折”。学校将“阳光币”的“支出”与“收入”作为集中性综合评价方式,如“阳光币”的积累数量可作为班级、师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