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燕萍 符瑞羽 | 海南陵水思源实验学校
化学是一门知识纷繁的学科,特别是涉及微观结构及变化实质研究时,较难理解。老师们常常通过图片,或者挂图、模型等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微观实质,以帮助学生探寻微观变化,而很少做化学实验,或者只是老师演示实验,这对于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弱的学生,很难清晰、直观地感受物质微观世界的奥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实验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反应机理,探寻微观奥秘,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空间想象能力等科学素养。
常规的演示实验,大多是老师在讲台操作,学生在座位上观看,实验效果很差,此时老师可以利用一些投影技术展示实验过程。比如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笔者将一枚金戒指和一枚网购的假金戒指(铜锌合金)分别放进两杯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以辨别真假,并同步投影在屏幕上,学生清晰地观察到金属表面是否产生气泡,从而判断出真金和假金,这样就避免了距离较远的学生观察不到有些细微或不剧烈的现象。信息技术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化学本质的理解与认知。
同时,老师可以利用视频或图片技术,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参与化学实验中,提高观察、分析能力。例如,铁钉生锈条件探究需要较长时间,老师让学生提前探究,再将各个过程的现象以图片形式呈现,还可以选取一些实验小片段,拍成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不仅节约时间,还能让学生真实感受铁钉的变化,参与实验讨论,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效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实验现象可以凭借感官获取,通过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直观感受到,但是微观的反应机理,就要凭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达成。初中生心智尚未成熟,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都不健全。若能借助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机理形象化,学生就容易接受,也容易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溶液实验:向水中加入蔗糖,可观察到蔗糖溶解消失,为方便学生理解,笔者采用动画模拟技术展示出烧杯中有很多水分子在运动,加入蔗糖后,蔗糖分子刚开始聚集在烧杯底部,慢慢地水分子对蔗糖分子产生作用,使得蔗糖分子慢慢向水分子中扩散。在电解水实验微观实质分析时,笔者应用动态模拟技术,把整个反应过程分为三部分:通电前,水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通电中,水分子慢慢分裂开,变成了氢、氧原子;变化后,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通过过程动态图,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原子重新组合的反应过程,理解了反应的实质。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例如,学习二氧化碳制取时,需要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装置,教材中提供的仪器种类很多,可设计出来的装置也很多,但每一种装置都进行组装并进行实验操作,会消耗大量时间,导致一节课的主次不分,甚至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笔者打开仿真化学实验室软件,快速组装多套装置,进行仿真实验操作,学生通过电子屏幕清晰看到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产生了大量气泡。
同时,传统化学实验现象的获取是通过五官感知,信息获取不精确,导致现象到实质的分析出现困难。而数字化实验因其实验数据处理“智能化”、实验过程“可视化”、教学过程“现代化”等特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验素养。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适时融合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避免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为学生呈现生动活泼、先进高效的实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带领学生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走进奇妙的微观世界,建构完整、系统的化学知识网络,逐步形成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