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红色文化教育:师者“丹”心,教育“赤”诚

时间:2024-05-04

陈淼淼

“凌源市地处冀蒙辽交界处,是红山牛河梁遗址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红山女神,把中华文明的历史提前一千多年。”三十家子中心小学,便是处于这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或许正因如此,校长岳廷君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践行“红色文化育人理论”,创新发展“红色文化”,提出集“朴素、经典、拓展”为一体的“大红色观”,完善“养德培根、励志铸魂、正行世范”育人理念,构建“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主题课程群”育人模式,明确“根植红色文化,打好生命底色”育人目标。在这里,红色文化教育不僅是德育的内容,还贯穿、浸润于学校发展、师生成长、家校合作等教育的各方面。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岳廷君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应该从小抓起。“青少年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也是实现社会成长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红色文化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红色,因这位校长、这所学校、这片土地的教育实践而被赋予了更丰富、更生动的教育内涵。

红色,是校长治校的热忱色

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是当地农村的第一大校,有两千多名学生。到校长任上,岳廷君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来领着大家干活的。接下来两个月,他每天六点到校,六点下班,没睡过午觉,疫情期间依然坚持每天到校。全体教师被感动了,上完网课就参与到红色文化教育的建设中。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里的红色文化综合馆、档案室、艺术馆、图书馆、科技馆、党史馆、丰碑馆、教育馆、郭俊卿展厅、毛主席诗词长廊等十大展馆匠心独运,凝聚了全体师生和家长的智慧。大家在这里流连忘返,制作、欣赏自己作品的同时,体会共产党百年走过的风雨历程,沐浴那穿透时空的红色精神,讲述自己在红色灯塔指引下砥砺前行的感人足迹。

一次,也许是多项工作凑到了一起,也许是连续地起早贪黑,岳廷君竟“破天荒”地于工作时间在办公椅上睡着了。当时,为了便于研讨红色文化,学校领导班子六名成员都在一个办公室办公。而当岳廷君醒来后,却发现办公室里仅剩自己一个人,于是便出门去找。在隔壁办公室的吴春书记这才告诉他:“大家看你太累了,为了让你多睡一会儿,都默默地退出来,找别的屋去办公了。”听到这里,岳廷君的眼眶湿润了:这是多好的战友,多好的团队啊!也正是因着这群“战友”、这个“团队”的共同努力,红色文化教育得以在三十家子中心小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红色,是家庭教育的温暖色

岳廷君说:“给孩子进行红色教育,首先需要获得家长认可。否则,当学校多把时间用到德育和社团活动上时,家长可能会提出一些质疑和反对意见。”磨刀不误砍柴工,他首先做起了家长们的思想工作。打铁还需自身硬,他自己的孩子自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已是一名中科院博士,这也成了家长们信任他会做教育的一块“招牌”。他经常跟家长们说:“我的孩子最值得我骄傲的不是他考试有多好,而是不管他在哪,我都能放心。”他认为,做教育应该是培养一个个“无论走到哪都让人放心”的孩子。通过一次次语重心长的促膝谈心,家长们也渐渐地认同他的教育理念,这也为红色文化教育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辅相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教育离不开家长。我们身处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劳动人民爱劳动。”家长们来校学习红色文化后回到家里,与孩子们热烈讨论学校手工制作的话题。有个孩子的父亲是修家电的,就和孩子一起用纸壳、磁铁、线圈、开关做了个磁力发电机,共同探究,共同成长。有个留守儿童,平时和奶奶一起生活,祖孙俩花了半个月时间一起编了个小蒲团,摸上去暖暖的,就像她们的亲情一样温馨。

红色,是师者育人的关爱色

有个孩子家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享受了很多减免学杂费用的政策,这让他很感激,可有时候也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这些都被岳廷君看在眼里,他总能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保护孩子们幼小心灵。其实这孩子家以前是个富裕家庭,三十家子的石头适合制作石器,这孩子的爷爷是远近闻名的石匠。那时候,山区还很落后,很多粮食要靠石磨、石碾破碎,石匠很吃香,挣钱也容易。随着科技进步,机械更深入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石匠的用武之地大大缩减,又因为这孩子的父亲生病,家庭开始转贫。听说学校正在创设以延安“大生产运动”为背景的“红色文化农耕馆”,这孩子就亲手制作了一套包括石碾、石磨、石槽、石磙、石碌碡的微型石制品送给学校。岳廷君对大家说,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的作品。同学们边看边羡慕,这孩子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自信心也渐渐提高了。

有个孩子一到上学时间就哭,无论家长怎么说,就是不愿去学校。党支部副书记邵武老师主动请缨承担引导该生的工作。刚开始,他把多年的工作经验、心理学知识都用上了,也没多大起色。于是,他就把这孩子领到刚画完的红色文化墙前,讲王二小、雷锋的故事……慢慢地,这孩子的话开始多了起来,还主动讲起自己听过的红色故事。后来,学校展厅建成后,邵老师便天天领这孩子到十大红色展馆。渐渐地,这孩子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自己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也入选了精品屋。就这样,不知不觉间,这孩子开始好好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家长感激不尽,特意给学校送来了牌匾,逢人就夸红色文化教育好,夸红色文化教育出的老师好。

红色,是地域文化的熏染色

岳廷君说:“教师和家长固然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路人,但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应当具备独立思考的品格。”在制作红色粘画时,作品先由社团成员在自己的红色积淀里或在自己看过的红色书刊、红色电影里选出来;然后由社团成员讨论通过,定稿;再由社团里的绘画高手完成初稿;修改后由社团成员选种配色粘贴完成。孩子们在家里带来五颜六色的种子,在粘贴的过程中掌握了许多的小窍门儿:抹胶应该抹多少,种子按怎样的顺序排列才会让画面更美观……于是乎,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出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力亲为、众人拾柴,宛如走了一次新的长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不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里。

在岳廷君心里,自己不能仅局限于将红色文化在校内生根发芽,更应以点及面地带动更多人来学习和感受。顺着这份执着于传播红色文化的决心,三十家子中心小学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休闲之所。每天晚饭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聚集在校园里,在绿树下谈论着自家孩子最近又有了哪些变化,在红色文化长廊里讲述着从孩子那里听来的红色故事,带着孩子徜徉于文化墙前……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文化已经悄然影响了地域文化,“连大妈们跳的广场舞背景音乐都是在学校学来的红色旋律”。岳廷君说:“一所学校可能不仅仅代表着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可以引领一个地方的文化趋向、文化氛围。”

在这里,红色文化教育观,从设施到课程再到教材,无处不在,是大手笔的教育观;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皆有所得,是大范围的教育观;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皆受其益,是大格局的教育观。在这里,红色文化教育是把爱国主义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生动实践。红色是什么颜色?在这里,它或许有了一个别样的答案:红色,是为人师的一片“丹”心,是对教育的无限“赤”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