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体现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近年,部编版语文教材新增的“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以下简称“一起读”)是教科书改革的一大亮点 ,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重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课外阅读不等同于校外阅读,课堂是课外阅读的始发站,教师和家长是课外阅读岗位上的第一责任人。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新小学建校两年来,接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97.6%。为落实“一起读”,学校进行了一系列访谈和调查,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的实际情况,创新各类阅读课程,助力学生多途径拓展课外阅读。
主题绘本课,让读书有乐趣。针对我校低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及学生家庭藏书少、阅读量小的情况,开设绘本主题阅读课,改善传统阅读课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的现状,发挥绘本促阅读的力量。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将绘本阅读主题确定为“我上学了”,选择相应绘本,针对孩子入学适应新环境、和他人相处等问题,把贴近生活的绘本带到孩子们面前。教师牵着孩子的手触摸绘本,引导他们去欣赏画面的美时,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之外,教师会制作电子绘本,破解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缺少书籍的难题,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绘本读物。同时,学校十分重视绘本阅读的反馈,自主设计了读书卡片,包括“我新认识的字”“我喜欢的句子”“我想说的话”等模块,每次课后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完成读书卡片,进一步发挥绘本阅读的力量。
如此,绘本阅读对于孩子是快乐、轻松的,他们乐于把故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父母也能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传统文化课,让书声满校园。大力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在听、吟、诵等形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清晨,学生伴着悠扬的古诗词吟诵踏入校园,温习与巩固着古诗;进入教室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拿出各年级每日必背传统文化读本——《弟子规》 《三字经》 《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 《孟子》 《论语》。古诗接龙、打节奏诵古诗,一节节独具特色的早间阅读课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课前的预备铃声也变成了由各班学生录制的“三分钟课前诵读”。“铃声”响起,大家安静有序回教室,跟着广播一起诵读;每逢传统节日,学校都及时开展“传统文化节日课程”。如中秋节时,教师讲授节日相关知识,带领学生一起诵读《静夜思》 《望月怀远》 《霜月》等经典诗文,感受节日氛围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系列传统文化课,学生课外诵读经典的意愿得以增强。
特色实践,让共读入人心。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动员学生共享图书,打造班级“开放书架”,课间可以随时取阅书籍;由于多数学生在校内用午餐,餐后教师统一帶领大家观看“成语故事”“中华传统文化”等视频,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充分利用放学路队,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与路队行进相结合,伴着明快的步伐,学生对古诗文诵读更加热爱;开展“小小朗读者”比赛,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生动、有感情地朗读书籍,既增加了课外阅读量又为亲子阅读提供机会;以作业的形式规定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长,有条件的家庭还要每周开展不少于3次的亲子阅读,并鼓励学生到校后相互分享阅读成果。
同时,教师在校开展“一起读”,让孩子回家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读书过程,或是借助家校互动,示范如何“一起读”;家长们可通过音频、视频展示“一起读”实况,互相交流、启发。
“一起读”是儿童课外阅读尝试起步的第一站,也见证了儿童由不会到会、由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过程。我校作为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教师充分发挥了“阅读推广人”的角色,在学校做好“大人”角色,并积极助力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泺新小学)
责任编辑:王梓霖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