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幼儿走向课程中央

时间:2024-05-04

陈晶 段颖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在实际操作层面存在“为了儿童”多、“基于儿童”不足;儿童参与活动多、决策少,主动学习受限;儿童的意图、思维等深层次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体现等諸多问题。因此,真正树立“尊重儿童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的新课程观,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践中,让儿童的主体性和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成为园本课程建设中需要深刻反思和改进的领域。

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将“儿童立场”的理念与主题活动课程结合,组织开展了“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活动。通过探讨主题活动在内容选择、方案规划、组织实施、回顾反思方面的全过程,引领教师重新审视幼儿、课程与教师自身的关系,促进幼儿在主题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主动建构。

明确课程要素间的新型关系

为进一步明确“儿童立场”在幼儿园主题课程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我们确立了“注重儿童主体、尊重儿童权利、遵循儿童特点、相信儿童能力、支持儿童发展、师幼平等合作”的价值观,提出了课程建设三要素间的新型关系。

幼儿是课程建设的小主人。幼儿的兴趣和意图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幼儿的主动学习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幼儿是主题课程内容确立、计划制定、实施推进、总结整理等过程的参与者。

教师是支架者。教师站在幼儿的立场上规划、实施教育行为,创设有意图的多样态、多层级支架,激发好奇、引发兴趣、支持探索、鼓励表达,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师幼合作是课程建设的方式。课程建构、生成、推进的过程,是师幼双方不断互动对话、智慧碰撞、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过程。

我们聚焦“幼儿、课程、教师 ”三要素间的关系,制定了以幼儿为核心、从幼儿的学习线索出发,“幼儿主动探索环”与“主题课程建设环”同心同向、协同推进的“同心环”课程建设路径。

幼儿主动学习的各环节与主题课程建设各步骤一一对应,在教师的有效支架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即:以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为出发点,幼儿与教师共同生成主题;幼儿充分表达活动意图,师幼共同设计主题网络、形成主题计划;幼儿自主开展探索,师幼共同实施和推进主题;教师支持幼儿主动整理并回顾主题过程,展示成果、梳理经验。

课程实施策略的深度探索

我们带领教师以建立“同心环”课程建设路径图为基础,以行动研究的方式边研究、边反思,在充分地教育实践中探索,并提炼出主题课程“生成、计划、推进、整理”四个环节。教师基于“儿童立场”支架幼儿自主建设课程,主动学习主题各环节的具体实践策略。

我的主题我来定。好奇心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的好奇常表现为被环境吸引、主动收集材料、有意识的探索、自主提出问题。在主题生成阶段,教师可通过以下步骤启发幼儿聚焦好奇,并确立主题。

激发、收集儿童想法。观察、倾听、访谈、开放性对话等都是发现幼儿好奇的方法,教师应从有意收集“幼儿自发的好奇”和通过有情景的环境、有目标的材料、有意思的活动、有启发的问题激发“幼儿可能的好奇”两大途径入手,发现幼儿的兴趣,不断调动幼儿内在的探索积极性或活动动机。

梳理、预判可能的主题。幼儿的兴趣转化为活动的主题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和提炼。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从探索学习的关键点、生活经验的关联点、新奇事件的引发点等角度,帮助幼儿将零散的兴趣进行概括、梳理,判断主题价值和可能的活动。

师幼共同聚焦话题、确定主题。在预判的基础之上,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组织幼儿就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交流想法、经验,帮助幼儿创新思路,提炼关键词。

我是小小规划师。我们将幼儿的“意图”作为设计主题方案的重要依据,提炼出幼儿在建立和表达“意图”上有“意图模糊阶段、形成意图阶段、具体计划阶段、统筹规划阶段”四种不同发展水平。针对不同水平的幼儿,在参与主题方案设计时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行动地图:对于“意图模糊”或“形成意图”阶段的幼儿而言,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从感兴趣的活动入手,参与具体的行动方案设计,师幼共同绘制“行动地图”。如在“幼儿园的旅行”主题中,幼儿想要摘柿子,于是教师带领幼儿从活动时间、地点、怎样实现等方面展开讨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绘制“我们怎样摘柿子”的行动地图。

项目计划:随着活动经验的增长,幼儿进入具体计划阶段,教师可以和幼儿展开更加充分的对话,鼓励幼儿用图画等方式自主表达活动意图、制定项目计划。如在“幼儿园里的变化”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绘制自己的计划书“我想在班里变出幼儿园的什么”,并制作“活动计划表”,分类呈现幼儿的想法。

主题网络:大班幼儿的计划性更强,且具备丰富的经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统筹规划主题,鼓励他们自主设计“主题网络图”。

我是活动小主人。主题生成和方案设计阶段的活动决策权下放给幼儿,极大地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主题实施阶段,按照基于“幼儿意愿”、满足“幼儿期待”、调动“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力量”的思路,教师应进一步支持幼儿主动探索学习、主动延伸活动、主动丰富经验。

脚手架策略:幼儿应积极主动地围绕计划开展活动,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活动需求,通过提供材料、创设环境等方式支持他们完成计划。在“奇妙的大自然”主题中,幼儿提出开办“森林艺术馆”,教师便为幼儿腾出空间、提供材料,生成了设计门票、绘制宣传海报等系列主题活动。

反光板策略:教师及时发现幼儿自主活动中自发生成或影响其完成计划的问题,将问题反抛给幼儿,让他们围绕问题的线索展开进一步探索。在大班“恐龙来了”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总是找不到恐龙骨骼、分享时看不懂自己的记录表,于是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引发了幼儿对恐龙骨骼编码、测量和记录的探索。

聚光灯策略:教师聚焦幼儿在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分享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漂亮的秋天”主题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筹备展览的动力。

放大镜策略:教师发现幼儿的新兴趣、新想法,鼓励他们制定新计划、实施新行动,使主题活动不断丰富。在“我去旅行啦”主题中,积木区淘汰下来的几块榻榻米垫子被一名幼儿拿来盖在了城堡上面,激发了幼儿想要搭建帐篷的兴趣。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新兴趣,和幼儿讨论新计划、新行动。

同行者策略:教师陪伴在幼儿身边,和他们一起实施计划、面对挑战、完成任务,以同伴的身份给予引领、支持、协助、点拨。在中班主题活动“光影小世界”中,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记录影子一天的变化,一起为“造影子”搭建一个“黑屋子”。

我的主题我整理。通过对主题活动的回顾、整理,幼儿能在分享交流中梳理和提升经验。我们尝试将此环节的主动权交到幼儿手中,利用环境中的主题故事带领幼儿回顾活动过程,通过照片或作品,回忆活动中的学习故事,利用多种方式收集主题活动的内容,梳理并提炼活动探索中获得的相关经验。通过支持幼儿自主开办主题作品展、绘制主题活动海报、制作主题故事册等方式展示主题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形成有特殊意义的活动。

我们致力于让研究从理论视角入手、实践路径切入、实施策略落地,让实践有抓手,让课程有保障,让教师有支架,真正做到从课程理论到课程实践的转化,让幼儿真正走向课程的中央。

【作者陈晶系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园长、北京市第三期名园长发展工程成员,段颖系北京市东城区实验幼儿园教师,本文系北京市名园长发展工程(第三批)课题研究阶段成果】

责任编辑:王妍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