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时间:2024-05-04

黄硕

“1932年,中央苏区政府发布了《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晴川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晴川实验小学”)崭新亮丽的校园里,植树节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一场“学百年党史”思政大课,从党史上第一个关于植树造林的文件,到***总书记连续9次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校师生听得入神,对接下来的植树活动摩拳擦掌。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植树节活动,学校将党史教育、劳动教育、毕业课程精心融合,请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种下5棵桂花树。伴随着学生们热火朝天的植树劳动,感恩的心一锹锹种下,高远的梦也迎着春风舒展。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強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宏观角度对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设计和部署。迎着植树节的春风,也乘着时代东风,晴川实验小学积极推进劳动教育,探索五育融合创新途径,培育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根植文化,挖潜劳动教育内生动力

晴川实验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新校”。“新”在2019年9月挂牌成立,并搬入新址;“悠久”在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汉阳区洲头街小学。应当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定位劳动教育的方向?在学校和地区的历史中挖潜内生动力成为必然选择。

建校历史六十余载的洲头街小学历来重视在传统文化节日中通过做灯笼、搓汤圆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并通过常态化的教育措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曾有家长感慨道:“上学后,孩子最大的变化就是好习惯越来越多了。”

在继承与创新中,晴川实验小学构建了以劳动教育为突出特色的学校文化——“习育”文化。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对学生而言,“习育”就是关注基础、践行所学、注重体验、勤于动手、长于创造、知行合一;对教育者而言,“习育”就是学养深厚、终身学习的生命样态。而无论哪一方面,劳动教育都是核心内容,学校以“习育”文化贯穿学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致力于为师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奠基。与此同时,学校基于核心办学思想,在“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校本理解基础上,构建了“D-R-E-A-M”课程群,覆盖“发现与创造、人际与交流、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品德与理想”五大领域。

在探寻劳动教育实践道路的过程中,学校注重挖掘当地的悠久历史文化,从中发现开展劳动教育的历史与文化养料。汉阳古时的晴川书院有着厚重的人文底蕴,创建于1705年,以唐诗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命名,三百年间作为汉阳地区的文化高地,涵养了一方土地的人文气息与教育情怀。在如今的晴川实验小学里,晴川书院“为习举子业而设”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劳动教育也随之绽放应有的光彩。

近年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劳动教育,营造出浓厚的氛围,这也成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2021年,武汉市成功申报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汉阳区的劳动教育一直走在武汉市的前列,作为市、区两级的劳动教育实验校,晴川实验小学每个月都会迎来专家和教研员来校指导劳动教育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紧紧依托武汉市教科院劳动教育研究专班的科研优势和专业力量,在其指导下进行劳动教育相关课题研究,逐渐明确了“实验特色”的办学理念——即以“实验”为抓手,开展学科建设、师资培训、教科研管理、课程建设等实验研究工作,开拓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相融合的格局,助力学校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

正是在扎根文化底蕴和依靠教育科研部门的基础上,晴川实验小学牢牢坚持“学校是劳动教育设计轴心”的原则,铸牢“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合一”劳动教育实施主链,打造“课程群、时间轴、空间场”,构建长效化劳动教育体系。以劳动教育基础课程充盈劳动教育底色,以劳动教育拓展课程丰富劳动教育体验,以劳动教育研究课程厚植劳动教育情怀,学校建设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育人实效,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五育融合,探索劳动教育创新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晴川实验小学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工作所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劳动教育与四育(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相结合,以劳动教育为基,践行五育融合之径已经成为全校师生的共识。

劳动中树德,帮助学生养成健全人格和良好道德品质。“要把道德情感因素放在劳动教育的首位,让孩子们明白为何而劳动,而不是仅仅培养他们的劳动技能和技巧。”德育副校长黄进认为。晴川实验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德育元素,使学生在精神层面获得成长。例如开展居家劳动清单活动是学校普遍采取的方式,“但我们更关注孩子是否能够长期坚持、家长是否共同参与,希望通过活动增加亲子互动,培养孩子们的孝亲精神。”黄进说。学校还注重开掘重要节日的教育内涵,如在母亲节开展“妈妈的拿手菜,换我来做”活动。此外,学校在学生参加某项劳动之前,会与学生一起讨论该项劳动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例如开垦一片荒地前,学校举办了“南泥湾精神”主题研讨会,告诉孩子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还精心设计了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将心中的感受和体会分享给同伴。结果证明,经历这些环节的学生,往往比直接参加劳动的学生更有干劲,也更有效率。

劳动中增智,帮助学生培养创新型思维。劳育和智育密不可分,在劳动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是晴川实验小学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劳动教育实践途径。学校在一幢教学楼顶的平台上建设了一座“习农耕读”劳动教育基地,占地约1亩,致力于向学生展示一种物质与精神双丰收的田园生活。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分别栽种不同的农作物,学生定期浇水、施肥、观察并体悟。目前,晴川实验小学借助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正开发“耕读”配套校本教材。此外,学校尤其珍视学生自发生成的创造性劳动,并鼓励、辅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有一次,学生在浇水的过程中向老师反映了一个难题:用普通的喷洒方式,大部分水会留在保温保湿的塑料膜上,直接对准小孔浇水,又容易一下子冲倒秧苗,怎么办?学校创客老师程凯鼓励学生:“你们能不能自己研究一个适用于此情况的浇水工具?”学生们经过研究、讨论、实验,制作了一款浇水工具。程凯说:“他们想到的办法,其实很多农民也在使用,但我们不会直接把答案给孩子们。”看到学生们的自主研究活动有了成果,程凯继续启发他们:“这是人工浇水,我们有时候一两天不能上去浇水,你们能不能想一个方式,实现自动化浇水?”于是学生们又忙碌起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