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寻回“丢失”的教育,耕读助力成长

时间:2024-05-04

曹霁

兼容了劳动教育、自然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耕读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一课,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育人途径。为了让学生能够脚踏“实地”,一些乡村学校、城市学校和校外机构深挖耕读教育的价值,走上了实践创新之路。

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让知识从课本里“走到”现实中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地处江浙交界,是一所典型的江南乡村学校。近年来,学校以耕读文化为特色,以“勤耕善读”为核心要义,积极开展耕读教育,并为此组建了课程研发组、品德育人组、学科教学组、后勤保障组等专门团队。2018年,学校建设了一个占地35亩的省级耕读文化课程基地——“生生园”,并以此为载体,打造出成体系的特色耕讀课程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新路径。

“生生园”的建设注重凸显乡村自然本色,充分挖掘本地乡土资源,打造了开放的育人空间。园内有土培区、水培区、智培区和景观区,同时凸显“江南水乡”的乡土环境——园林式的布局、白墙黛瓦的建筑、成片的稻田和湿地成为学习素材,有助于学生了解本地区的自然、人文与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爱乡、爱国情怀,强化了环境的育人功能。在这里,学生们插秧、翻晒稻谷、培育作物、艺术创作等,把自然当作课堂,不断探索学习的新路径。

以“生生园”为载体,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科课程为主,拓展课程、活动课程和特色课程为辅的“一体三翼”课程模式。

“迷你太湖”边上,学生们拿着工具到处测量,认真读取并记录下数据。数学课学习长度单位、计算周长和面积等知识时,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让知识从课本里走到现实中。语文教学依托“生生园”的户外资源,设置了景物状写、诗词创作等内容,以自然激发灵感和兴趣,让学生深度体验,学思融合。学校通过充分挖掘国家基础课程中的耕读元素,根据学科内容,在耕读方面进行延伸和增补。

“水果酵素”“剪枝的学问”“腌萝卜的奥秘”……这些“家长里短”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大学问”。拓展课程以学科融合、主题教学和项目式学习为主,展开综合、自主、合作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横贯思维及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通过30个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微项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同伴式学习,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森林里,“探秘百木林”“春光写生”等研学项目正在开展,学生们走进大自然,进行科学探究,欣赏田园风光,激发创作灵感,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十大“生生园”系列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江南水田”里的莲藕、茭白,“阡陌井田”中的青菜、谷物,都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借由种植、采摘等劳动实践,让学生感悟勤劳节约的精神。

活动课程覆盖学校的活动、社团等,如:应时令节气开展的“四季耕读节”,让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劳作、创作,体会耕耘和收获的快乐;“趣味耕读社”以气象社、童诗社、竹编社等社团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耕读实践;校节活动和成长典礼充分体现耕读特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

“丰收集市”上,学生们纷纷售卖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易所用的“生生币”是他们平日积累下的资本。“成长直通车”评价机制全面关注学生的各项素养,学生可以凭借细微进步换取相应的耕读卡,再积累兑换成“生生币”,在校内各项活动中流通使用。如此一来,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在不断的耕读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内在驱动力。

杭州市濮家小学:“屋顶农场”改变城市教育生态

由于城市学校缺少真实的劳动场域,学生日渐脱离自然生产。物质脱离精神,理想缺少实干,立德明志成为空谈,这些都是当前城市教育的“危机”。针对“重读轻耕”的城市教育常态,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濮家小学笕新校区创新尝试建设“屋顶农场”,突破了城市学校平面空间的限制。

在省农科院专家的规划指导下,学校教学楼楼顶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被开辟为50多块田地,并分为缤纷果园(水果培育区)、灵动小池(水产和水生植物养殖区)、妙趣农庄(农作物种植区)、向阳花圃(校花向日葵环形区)、猪宝堡(小猪饲养区)、瓜果长廊(藤蔓类瓜果栽培区)、濮淘园(16种葡萄种植区)七个区块,成为城市学生的耕读实践基地。

基于“生态农场”建设,学校创新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五大课程”的全景实施:快乐饲养系列课程,包含喂猪、喂鱼、施肥拔草等;科学种植探究课程,包含春耕仪式、播种仪式、病虫害防治等;生态循环环保课程,包含剩菜剩饭分类、沼气利用、环保勤俭等;采摘欣赏自然课程,包含摄影绘画节、小猪趣味运动会、蔬果采摘等;爱心公益感恩课程,包含成果分享会、爱心义卖、给老人送温暖等。课程教学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和兴趣专长,打破学科界限,开展综合性活动内容,鼓励学生跨领域、跨学科学习和自主学习。

学校的特色耕读教育以科学探究、文化传承和心灵成长为主线,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习与生产劳动的结合。

对亲手所植的农作物,学生们很上心。他们早早地就上网查询、调研、咨询,了解其生长特点和生活习性,制定耕种计划,并与小组成员共同执行,再通过养植知识剪贴报比赛、种植研究报告等形式展示实践活动的成果,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学意识。

每年春耕,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耕种文化典礼,而且每次仪式都会展示不同地区或民族的春耕特色,如邀请农民讲述瑶家春耕习俗,让学生了解并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赶春牛”活动。今年,学校以藏族春耕为主题,带领学生学习“二牛抬杠”的传统耕作方式,组织学生穿着藏族服饰表演春耕舞蹈,成就一场别开生面的春日盛会。通过了解传统风物和节气习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

会劳动的学生不“娇气”。以学校特色劳动课程“猪宝堡”为例,学生每天都会利用大课间时间,根据安排到农场摘菜、除草,“小猪倌”们轮流给小猪喂食、清扫猪舍、调温通风,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养成了认真负责、勤劳奉献的品质和尊重生命、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此外,学校定期举办成果分享会,用收获的果实进行烹饪分享、社区义卖、慰问社区孤寡老人等活动,让课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家、校、社的持续互动中拓展时空和内容,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实践能力、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发展。

杭州濮家小学自主开发的3S“濮淘园”课程以“葡萄”为主题展开STEAM教学,让学生能真实地体验葡萄的种植和管理、了解葡萄的文化价值和加工知识、进行艺术学习等,培养深度学习的能力。学校还在持续探索病虫害防治、拯救幼苗、稻草人防鸟、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等基于真实问题和情境的项目研究,致力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问题中探究、在真实中劳动,使每个人都能够有所劳、有所获。

普米森林:把田野還给孩子,把孩子还给自然

“亲爱的家长们,纵然有一万个离不开城市的理由,也要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撒丫子奔跑,要鼓励孩子们把腿脚上都沾满泥,去捉虫子、钻地洞、烧火、爬树、玩水、流汗、挥舞农具种庄稼,去忘我地和天地万物连接、勇敢探索、打开格局、敞亮心扉。”儿童教育机构“普米森林”创始人米莱给家长的一封信中,道出了城市“丢失”的教育和“耕读”教育的意义。

面对充斥着各种培训班、电子产品和垃圾食品的都市儿童生活,米莱尝试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打造一方“世外桃源”。普米森林倡导“把田野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自然”,践行以自然为师、以经典为师、以生活为师、以社会为师、以达者为师、以自性为师的教育理念,陪伴儿童学习成长。

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生命的原始意义是什么?普米森林一直在探求答案。通过家长和孩子共同耕读,人们将目光重新投向被都市生活忽视的自然和生命。

普米森林耕读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石楼镇,占地200余亩,其中树林170亩,内设有机农业耕种区、生态感统游乐园、森林营地和食育工坊等,为学生提供农耕、食育、劳动课程及森林自然教育体验课程。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占地将近30亩的耕种区域里,栽种着各种各样的果树与蔬菜,大部分都是由参加耕读实践的家长和孩子共同种下的。灶台、柴火、桌椅板凳……在普米森林“原始”的生存空间,孩子们被鼓励亲手制作工具,充分发挥创造力。体验式学习让孩子们把劳动当成乐趣,激发了其学习与实践的内在驱动力。

富有特色的“食育课程”打造以食物为核心的生命教育,带领孩子们从田野到餐桌,学会珍惜食物、尊重生命。“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先把土坷打碎,再做畦,搁上底肥,然后把土豆母种埋好,剩下的工作交给大自然。”“大自然总是能找到新的平衡,万物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既互相依存也彼此制约,谁都有生存和繁衍的权利。”“收获的季节到了,原先的一个变成现在的一群,这就是生命的奇迹。”“田野需要休息,我们的生命也将在别的生命里得到延续。”这是食育课程《土豆的故事》中的内容,从埋下一粒种子、栽下一棵秧苗,到收获果实,再到端上餐桌食用,孩子都能亲身体验。播种、锄草、收获、烹饪……这个过程是再好不过的生命教育素材。

普米森林房山书院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探求最适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方式。不仅将国学教育与丰富多彩的实践相结合,还探索混龄编班、走班制教学,支持个性化定制学习方案,根据学生各个发展阶段的兴趣点和认知水平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总课表自主制定属于自己的分课表。房山书院的周末课堂,是一个让师生共同探究、成长的学习中心,大都是教师“一对一”或带领一个小组进行精细化教学,或是同伴间以互助合作的学习模式实现自主学习。

此外,普米森林积极与学校展开合作,为学校提供研学服务、课程研发支持等,探索书院教育、国家教育、自然教育的融合。在森林里实践,在土地上耕种,在自然中进行艺术创作……远离城市的田野,让教育返璞归真,让学生尽情享受生命本来的灵动与喜悦,也与世界产生了更紧密的连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