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邱广文 乐希杰 郑海标
自2014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后,金溪县成为江西省首批试点县,率先于2014年秋季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七年间,金溪县探索形成了一套成体系的交流轮岗制度,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坚持、稳步推进。在“金溪模式”的引领下,县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逐渐从资源均衡走向了质量均衡。
扩大范围,激活教育的“神经末梢”
要达到全面、均衡覆盖,就要扩大交流范围。金溪县不仅在同区域、同层级学校之间推行广泛交流,还跨区域(城乡)、跨层级进行交流。
对于同区域、同层级的学校,在城区小学之间、乡村中学之间组织教师交流,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在同区域中心学校和村小之间进行双向交流,以缓解部分乡村学校师资不足、配比不均衡等问题,同时也能为村小教师带去可借鉴的经验和理念。
跨区域和跨层级的交流,是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手段。金溪县为提高教师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根据乡村学校需求,在城乡学校分别选拔教师进行同级交流;另一方面平衡全县师资,对超编中学、超编学科的教师进行调配,鼓励其到村小进行跨学段的垂直交流。
此外,金溪县还鼓励边远交流。城区教师交流轮岗到农村中小学校任教,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工作需要,一律安排到非国道、省道沿线的中小学校或农村边远薄弱学校任教。金溪县的交流轮岗制度充分激活教育的“神经末梢”,努力让每所学校都能有好的校长、好的教师,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除了在地域范围上力求“全覆盖”,还要扩大交流对象。以往,校长、教师对交流轮岗意愿不高的原因,一是客观上存在困难,如距离、硬件设施、家庭情况、经济条件制约等;二是主观上消极应对,如产生职业倦怠感、教育热情减退、对城市期待值更高等。要想真正激活乡村教育的“神经末梢”,还需从教师工作切入,发挥优秀校长、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让其打“头阵”,将教育热情和经验传递到乡村。
除各基础科目教师,还积极鼓励音、体、美教师参与交流。教师、教研主任、校长、副校长,都参与到交流轮岗中,为乡村教学和管理注入活力。金溪县现有人口31.8万,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153所,学生37810人,教师2520人。到目前为止,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人员共计1220人。其中,城区教师交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167人,远超省定标准;涉及交流轮岗学校135所,满足了县域内乡村学校教育提质要求。
创新方式,盘活乡村教育“僵局”
在交流方式上,金溪县按照支教型交流、服务型交流、培养型交流分类安排交流轮岗,还针对各地区教育情况,探索出“走教”“联盟”等模式。
支教型交流以名师支教见长,即城区教师获得县级“教师标兵”、市级“优秀教师”及以上荣誉和称号的,都必须到农村中小学支教。在此基础上,教师今后每获得一次不同层次不同种类和同一层次不同种类的荣誉、稱号,都须支教一年次;获得荣誉、称号后,自愿连续支教三年次的(原已支教一年的,今后只需连续支教两年次),今后则不需要再进行支教。
来自实验小学的省级骨干教师倪之雅,支教期学生语文成绩由原平均分66分提高至84分,优秀率由38%提高至86%。六年来,金溪县共选派近60名“名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等参与交流,124名县城优秀教师主动交流到农村学校任教,在帮助乡村教师成长上取得显著效果,名师支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均有提高。
服务型交流指的是,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城区中小学教师,工作满三年后,必须交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一至三年,期满后回原单位工作;今后如被评为“教师标兵”及以上荣誉、称号,按“支教型交流”重新安排交流轮岗。没有村小工作经历的农村中心校教师,必须交流到村小任教至少一年。
培养型交流则服务于乡村教师成长,要求农村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35周岁以下),必须到城区中小学校接受培养,跟岗学习一年。学习期满后,一律回原单位工作。
此外,为了更好地解决边远学校师资短缺,特别是缺乏英、音、体、美等学科教师的问题,金溪县创新性采取“走教”的形式,即农村中心小学特殊专业或英语、计算机等紧缺学科教师,同时在周边区域村小巡回任教。
近年来,金溪县积极探索城乡合作交流模式。一方面,在政府引导下,城区优质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进行“一对一”的捆绑帮扶,形成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周期一般在三年左右,通过优秀师资互派、线上教学与培训等,带动乡村薄弱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倡议并组织学校结成“教育联盟”,这种联盟不限于“城乡”,而是覆盖全县中小学校,以10所城区优质学校为龙头,每个联盟含2—4所相对薄弱学校。通过师资互派、教研互动、文化共建等,促进成员校共同进步和联盟校协同发展。
闭环管理,全方位为教师“护航”
激发教育潜能,首先要激活教师动能。金溪县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在政策保障、考核管理等方面形成闭环,为教师发展保驾护航。
在教师发展和待遇方面,金溪县将交流轮岗经历作为校长任用和职务考核、教师聘任和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对于支教校长、教师,在保留其行政职务待遇的基础上,每人每年予以2万元支教补贴;在评聘、晋升中,校长、教师必须有为期不等的薄弱学校轮岗交流或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对在边远学校交流的人员,全部按所在学校标准发放艰苦边远山区津补贴。如能在交流学校长期从教(签订10年以上协议),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等级聘任可在应聘任的等级上再高聘一级,交流期满后,调入其他学校可以保留现聘任等级。走教人员每月除享受本校边远山区津、补贴外,财政还会依据实际发放所走教学校应享受的边远山区津补贴,全县每年财政补贴20余万元,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为了方便学校管理,做到“编随人走”,交流轮岗人员的人事编制、工资关系、绩效奖励等一并随迁到交流轮岗的学校,保留其职称及岗位等级聘任待遇。交流期满,申请批准后回原学校任教。
在管理、考核中,要做到“刚柔相济”。
“刚”是指以严格的考核标准验收交流轮岗人员的工作成果,并录入全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交流轮岗教师年度考核、师德考核的唯一依据,评先树优、职称晋升、岗位晋级、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工作奖金分配的直接依据。交流中,一般城市教师与农村教师会结成师徒,为对帮扶、交流效果进行评估,县里会举办各种优质课评比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对“师父”和“徒弟”本段“教”与“学”进行考核。
“柔”是指做到政策性与人性化相结合。在确定交流轮岗人选时,合理界定资格,明确交流对象,对个人和家庭有实际困难的教师,作为暂缓交流的特殊人员,实行一年一认定的办法。在安排去向时,充分尊重本人意愿,设计了交流去向的第一、第二意愿,尽可能满足交流人员要求。对参加考核的交流人员,依据“优秀”“良好”“合格”等次,分别按每人每年2000元、1500元、1000元标准予以奖励。
金溪县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施行以来,全面提高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名师支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均明显提高。城里名师到家门口教书,部分农村家长陆续把转到城区就读的小孩接回本乡镇读书,有效稳定了农村生源,城区学校“择校热”也有所缓解。
(作者单位:金溪县教体局)
责任编辑:曹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