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黄瑾:在互融共生中,焕发游戏的活力

时间:2024-05-04

王妍妍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多年来,让幼儿做游戏,大多是家长在孩子完成繁重学业之外,提供的“休闲”备选项,或是被教师高度控制的教学游戏,把幼儿游戏变成了游戏幼儿。从理念到行为,从样态到趋势,幼儿教师在平衡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属于孩子的游戏”真正回归?《教育家》记者专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黄瑾,请她谈谈新时代幼儿游戏的思辨。

游戏与学习是互融共生的关系

《教育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处于新时代的我们应如何科学理解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黄瑾: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往往对孩子的学习产生一种结果性期待。“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业精于勤荒于嬉”等观点,将学习理解为一种知识和经验等结果性的呈现。在这种价值观的导向下,大多数人对学习的理解实际上是狭隘的,认为学习就是学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学到一个概念、一个知识点……

实际上,游戏与学习是互融共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游戏看作一种学习。尤其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最自然且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跟他们已有的经验是有联系的,他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真实情境、接触不同的玩伴,也会在游戏的情境中遇到一些问题。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孩子们就会去迁移、运用他们的经验,还会吸纳玩伴的经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科学立场和原则。游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幼儿教师要科学指导孩子游戏,为孩子的游戏创造有利条件,巧妙发挥游戏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孩子从中获取较完整的经验,给孩子一个学习与成长的童年。

《教育家》:从理念到行为,从样态到趋势,幼儿教师在平衡游戏与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黄瑾:游戏是开放且自由的,是满足孩子情绪、兴趣点的一种活动。很多人容易产生一种价值认识上的偏差,把游戏和学习分离开来,认为游戏不是学习,仅仅是玩,在玩中是不可能产生更大的学习价值的。这种价值判断或者认识的误区,影响着社会、家长的观念,甚至也影响到教师。毕竟教师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很容易形成追求结果的观念。教师本身会承载着这种朴素的使命感,教给孩子知识,而游戏可能“承担不起”这样的功能,进而导致幼儿园教师更关注孩子的集体教学活动。当到了游戏时间,孩子多半是放养状态,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游戏当中的学习价值。这可能与社会价值观念的承袭有关,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是执行课程的人,如果教师的观念出现问题的话,教育呈现出的样态也会出现问题。

我曾经在给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时候,让他们看过一段两个孩子游戏的视频,观察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当时,我总结了三点。第一,游戏反映孩子的发展。教师要看到孩子的行为、能力、经验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会让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第二,游戏巩固孩子的发展。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要利用经验去重复自己的行为,这是一种练习。重复游戏会让孩子巩固自己的经验。第三,游戏促进孩子的发展。我把视频记录的案例拿给教师们看,让教师们真实地体会到孩子确实在游戏中获得了发展。当教师带着这种认知,认为游戏就是一种学习的时候,就会沉下心来观察和分析孩子的游戏行为,判断孩子游戏行为中所蕴含的发展水平,进而生成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向更高水平发展。

学习的价值在于教师正确引导

《教育家》:幼儿游戏包括各种各样的类型,如何判断哪些游戏才具有学习的价值呢?

黄瑾:首先要搞清楚“学习的价值”的界定范畴。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看重过程,在学习、探究的过程当中,孩子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其专注性、坚持性、合作性,激发其内生动力。就好比“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经验本身即前者的“鱼”。怎样让孩子进入学习、活动,是一种态度、方法、能力,即后者的“渔”。它会持续性地支持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让孩子终身受益。

从游戏的类型来说,任何游戏都有学习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去看待学习,如何引导孩子实现这种价值。当然有些游戏的学习价值或者教师的引导成分会更浓一点,有些只是满足孩子自发的一个游戏,可能相对来说学习的价值弱一点。

《教育家》:多数家长只是将游戏当成调节幼儿情绪、吸引幼儿注意的工具。怎样消除家长对游戏的误解,让其正确处理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黄瑾:多数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会用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孩子的游戏和学习。如认为识字、算数才算学习,提前读写算的小学化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却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我们现在提倡家园共育,孩子的发展,家庭和幼儿园缺一不可。幼儿园要承载对家庭的宣介和引导作用,教师也要用专业的影响力让更多家长认识到,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充满了学习的。

幼儿园可以举行一些开放日的游戏活动,让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看到孩子的学习和能力表现,进而转变观念。上海有一个实践游戏课程的幼儿园,刚开始,教师向家长推荐游戏课程的时候,很多家长有顾虑,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发现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习惯、品质都在发展和进步,也就消除了對游戏的误解。总之,幼儿园对家长的引导不能仅凭教育理念去宣传,还要注重实践引导,让家长亲眼看到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逐渐接受“游戏也是一种学习”的观点。

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角

《教育家》:尽管教师对游戏的重要性都有所认知,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掌控教学游戏的现象十分常见。要如何改变现状,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如何创造条件,引领幼儿在游戏中走向深度学习?

黄瑾:如果用把控或者干预的手段让孩子进入游戏中,教师要先审视这到底是不是游戏。也就是说,这是真游戏,还是假游戏?有时候,教师只是打着游戏的幌子,实际上是赤裸裸的高控。怎样辨别教师开展的游戏是真游戏还是假游戏呢?首先,孩子是快乐的。对于孩子来说,游戏的过程总是最具吸引力的,比如角色扮演,孩子往往在快乐的游戏体验中不自觉地将学习任务抛在脑后,尤其是小年龄孩子。如果孩子的参与状态要靠生拉硬拽,就要给游戏打上“引号”了。其次,游戏有竞赛性。真游戏以孩子为主体,不是一板一眼的学习任务,可以激发孩子主动合作、协商的意识。最后,游戏有不确定性。正因为游戏的不确定性、神秘性,才让孩子有探索的欲望和空间。如果这些特性与教师开展的游戏活动无关,就是所谓的假游戏了。

在教学游戏中,教师要遵循“孩子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让孩子自己去玩、去探究,如果遇到问题,教师再适时引导,充分凸显孩子在游戏中的主体性。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解决问题的学习,有一定的判断指标。其直接特征是有高阶思维能力参与,在学习当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比如如何让孩子在兴趣和需要的驱动下去实践,开启深度学习?有没有创设挑战性的任务,发展孩子知识迁移的能力?是不是一种多元表征的学习?能不能产生内生的学习动机?有了这些特征,再加上教師深入细致的观察和介入,分析其中蕴含的学习机会,才能说是一种深度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不是任何游戏都可以走向深度学习的。

孩子在游戏中的学习是零碎的、无意识的。通过游戏让孩子走向深度学习,是教师专业性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教师要在游戏中时刻关注孩子的困惑、兴趣和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衍生出有意义的探究主题;启发孩子多角度思考,提升其游戏中的零碎经验,并将其经验和方法再次迁移运用到游戏中,最终解决游戏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教育家》:数学学习是家长和教师都非常关心的内容,不过很多教师及家长对幼儿数学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容易陷入小学化误区。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与数学学习的有机融合?

黄瑾:数学作为一门本质上以抽象为核心的学科,其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游戏化”实践具有更高的挑战性。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能从真实的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把孩子的数学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日常生活情境之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游戏与数学学习的有机融合。

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加强和丰富自身数学领域的知识。优质的数学启蒙教育需要教师在基于教育实践案例的反思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

此外,多关注教育实践情境当中孩子是怎么学习、怎么玩的,通过对孩子的观察与评价,去思考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轨迹,进而发现孩子学习的需要,给予合适的支持,推动孩子的成长。

其次,理解核心经验能帮助教师更灵活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对孩子的数学思维更敏感,对孩子的数学学习支持更有力。

最后,投入个别化的学习材料,在游戏情境中融入问题冲突,即在游戏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置一些问题障碍,使孩子自发地、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问题,提高孩子的数学概念与技能。例如“老狼老狼几点了”活动中,游戏以狼要抓羊的情节展开,小、中、大三种圈分别可以保护1只、2只、3只羊。在第一次游戏中,教师出示6个小圈,请6个孩子扮演小羊,结果老狼没抓到小羊。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只用5个圈,还可以保护6只小羊吗?只用4个圈、3个圈呢?什么样的圈可以做到?教师提出的每一个新问题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发孩子思考。孩子灵活运用数的组成、加法运算等数学经验,在猜测求证的过程中一遍遍地游戏,乐此不疲。此时游戏不仅仅是游戏,更是求证、求解的学习过程。

教师要将游戏设置在充满不确定性、探究性的学习氛围里,通过深入提问,将孩子“推前”,在讨论和经验分享中共同决定游戏规则。这时,孩子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游戏的主角。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也在“玩”数学、“用”数学,这才是数学学习“游戏化”的真正价值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