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璠
“我一直/都在春天等你/执着,坚定,饱含热泪却依然/面带微笑。/只要你来,所有的黑夜都是光明的/所有的苦难都是甜蜜的/充满希望……”清新明快的语句节选自诗歌《在春天等你》,它的作者不是诗情画意的文艺青年,也不是专业的文学工作者,而是一位每天与田地、货物打交道的普通村民。她就是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的李翠利。
办微光书苑,是力所能及之事
李石村常住人口不到1000人,歌舞团的到来让这个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纵然已经过去了十二年,李翠利仍然能清晰回忆起那天兴奋的心情,她抱着襁褓中的女儿早早等候在舞台前,准备欣赏一场美轮美奂的歌舞表演。然而表演开始不久,外表光鲜亮丽的表演者竟然当众讲起了“黄段子”,把紧紧围绕在舞台两侧的孩子们逗得咯咯直乐。看着孩子们不谙世事的笑脸,望着怀里还未断奶的婴儿,李翠利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要尽自己的努力,改善乡村的文化环境。”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要除掉旷野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要将文化“种”在孩子的心里,阅读是李翠利想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怀揣着朴实的愿望,李翠利将自家超市里销量最好的白酒货架清空,摆上了家里珍藏的200多本书,本着零门槛的借阅原则,开辟了乡村图书角——微光书苑。“它是很微小,很微小的光芒。”说起“微光”名字的由来,李翠利有些腼腆地回答道。微弱的光亮注定需要历经风雨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书苑建成之初,面对无人问津的情况,李翠利转换思路:“一本书上说,犹太人在书中抹上蜂蜜吸引孩子看书,我没有蜂蜜,那就将糖果奖励给看书的孩子。”不久,货架上的书被借阅一空。糖果奖励法让孩子们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然而很快,李翠利珍藏、自费购入的500多本书已无法满足孩子巨大的阅读需求,怎么办?心急如焚的李翠利开始了漫漫寻书路。
“那个神经病又来了。”寻书之初,李翠利被冷眼相待,她会不会是搞传销的?她做公益图什么?很多人不理解李翠利为何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反而骑着三轮车风雨无阻地穿行在内黄县的大街小巷。漫天的嘲讽席卷而来,李翠利承担着心灵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委屈是一定的,但别人越不理解、不相信,我就越想做出来证明自己。”不服输的李翠利没有被困难压垮,反而愈挫愈勇,越战越强。被问及堅持的动力,李翠利的回答云淡风轻:“既然有能力,就应该去做。”与生俱来的责任感,让李翠利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当地妇联、国内公益组织渐渐关注到这位为乡村文化建设而努力奔走的志愿者,慢慢地,微光书苑已有近5000本书籍,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暂时得到了满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丢书”是微光书苑面临的常态化问题,“一年大概丢失100-200本”。起初,李翠利很着急,后来转念思考,“漂泊”在外的书籍正是被人阅读才没有回到书苑,从这个角度看,目的已经达到了,也就不必着急寻书了。从初建时期无记录到烟盒记录,再到记录表记录,如今回归无记录,经过十二年的调整,李翠利最终决定回归初心,“有人看书才会丢书,只要书发挥了作用就好”。
40岁的李翠利褪去了年轻时易激动的情绪外衣,眼神变得更加柔和,心态也更加平和。回望创立之初的自己,她坦言成长了许多:“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注意力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
用生活滋润理想,在田埂上守望书香
家人是李翠利最强大的后盾,也是她心底最柔软的存在。父亲的自行车承载了李翠利童年的美好记忆。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童年的物质生活比较拮据,可父亲从未让家中的三姐妹精神世界匮乏。“爸爸在很远的地方上班,每次回家挂在自行车上的袋子里总会有惊喜,有时是糖,有时是书或者报纸。”陷入回忆的李翠利难掩笑意,“当时订报刊是非常奢侈的事情,可爸爸还是节省下工资给我们订阅。”书香浸润了李翠利的童年,父亲埋下的阅读种子也在她心中悄悄长大,时至今日长成大树,为更多的孩子带来“阴凉”。
作为李翠利阅读的启蒙者,父亲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女儿的人。老人延续了年轻时订报刊的习惯,坚持多年自费订阅报刊免费发放给村民;挨家挨户介绍微光书苑的阅读模式,解答乡亲们的疑惑。李翠利的母亲平时编麦秸秆草帽以补贴家用,一个手工费仅一元钱,当年近古稀的母亲拿出攒下的2000元钱支援女儿,李翠利内心燃起了炙热的火焰:坚持下去,让知识的光亮在每个孩子身上闪耀。同样,两个姐姐也用行动默默支持着小小的书苑——生活在郑州的姐姐每次回家总是大包小包,可这些包里既不是吃的,又不是穿的,沉甸甸的全是妹妹最热爱的书籍。除了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妹妹找书,姐姐还为村里的孩子买玩具,陪孩子参加微光书苑的各种活动。幸福的原生家庭带给李翠利满满的动力,这种美好也传递到了李翠利的小家。
李翠利说,微光书苑本就不属于她一个人,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不会坚持十几年之久,更不会达到如今的规模。在忙于微光书苑的这些年,丈夫是李翠利最安心的依靠,懂事的儿女是最贴心的“伙伴”。“我支持你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子的这句话使李翠利感动不已,她笑着和记者解释,自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有时候想法天马行空,但儿子从来都是站在自己这边,令她心生温暖。十二年弹指一挥间,昔日李翠利怀里的婴儿也已经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她称女儿是自己和小读者联系的纽带,女儿经常提出自己读书的喜好供母亲参考,还会帮助同学借书、还书,俨然一名小志愿者,为微光书苑贡献自己的力量。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家人无私的鼓励使李翠利能够尽力追求理想,在田埂上守望书香。
照亮更大的世界
每周日下午总是李翠利最忙碌的时候,不是忙于超市的迎来送往,而是忙着和孩子们一起快乐游戏。随着微光书苑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李翠利力求带给孩子更多美好。近年来,她将阅读活动与周末下午的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实验”等活动已经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微光书苑已不再单单作为乡村图书馆的身份存在,它既是孩子的游乐园,又是孩子的第二个课堂。李翠利介绍,她和孩子们有个QQ群,每周都会在群里预告周末的活动,孩子们可以按照兴趣选择性参加,人数最多的时候,十平方米左右的微光书苑容纳了18个小朋友。孩子们对“李翠利老姑”的喜爱程度可以想见。
“老姑”是孩子们对李翠利的爱称,而李翠利总是亲切地呼唤孩子们为“孩儿”“妮儿”。“就是想让孩儿看书。”李翠利创办微光书苑的初心十二年始终如一。而李石村潜移默化中的变化,让她暗暗惊喜。驻村干部告诉李翠利,李石村和其他村不一样,孩子们都特别有礼貌,村民整体精神面貌都不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李翠利“种”在孩子心中的文化种子,不知不觉间已经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目前,微光书苑已经拥有百余人的基层阅读推广志愿服务团队,汇聚受众达30万余人次,李翠利本人还受邀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立法审议座谈。随着乡村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微光书苑也逐渐被更多的人关注。李翠利表示,“家长主动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孩子自主借阅书籍使我欣慰。” “抛砖引玉”是李翠利对微光书苑所发挥作用的简要总结,她希望通过阅读活动,打开孩子的视野,引领孩子走向更大的世界。李翠利相信,微光易灭,但点点微光汇聚成火炬便会拥有照亮夜空的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