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休闲教育,大众化与专业化相辅相成

时间:2024-05-04

庞学铨

如何理解休闲教育

所谓休闲教育,是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行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念,掌握必要的休闲技能,以便进行适合于自身的休闲活动,获得愉悦的休闲体验,进而提高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一般而言,休闲教育包括大众休闲教育与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两类。两者都以教授和推广休闲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但教育的对象、目的和方式则有所不同。大众休闲教育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主要目的是引导人们树立恰当的休闲观,正确认识休闲价值,学习与提高人的休闲能力与技能,以便能更好地休闲,提高个体的休闲质量。其教育的方式则可以较灵活多样与大众化,诸如短期培训,家庭、同事、朋友或休闲群体内部交流讨论,在休闲活动中学习等。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以在读大中小学生为对象,其中又可以分为休闲素质教育和休闲专业教育。休闲素质教育的目的与大众休闲教育类似,不过通常以校园文化的形态与方式呈现出来;休闲专业教育则以休闲学及相关专业学生为对象,目的是培养休闲理论、休闲管理、休闲规划、休闲服务和休闲产业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和从业人员。大众休闲教育与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和提高国民休闲水平和休闲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休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休闲理论研究也受到较高程度的重视,相应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休闲教育的开展与进步。一方面,人们以往那种将休闲等同于吃喝玩乐,进而被看作与劳动、勤奋对立的人生消极面的传统休闲观念有了较大改变,休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不断丰富与拓展,大众参与休闲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也有很大提高。这实际上反映出社会对休闲教育的重视,也是休閑教育在转变大众观念、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也有了良好的开局。随着教育内容、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措施的施行,与以往相比,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对学生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活动有所重视,休闲教育的意识有所提高,与休闲相关的教育活动和内容也开始逐步增加。一些高校的旅游、体育科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需要,或新开设一些休闲方面的课程,或在原有与休闲相关的专业名称中加上“休闲”二字,诸如休闲服务与管理、休闲旅游、休闲体育等。有若干高校还建立了与休闲直接相关的研究机构,休闲学研究生教育也开始起步。例如,2007年,浙江大学自主设置休闲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哲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以休闲基本理论为主要研究方向,探索如何培养高层次休闲领域人才、构建休闲学理论和学科课程体系等休闲专业教育问题。

我国休闲教育还处于刚起步的低水平阶段

然而,无论是大众休闲教育还是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我国的休闲教育都还处于刚起步的低水平阶段。从大众层面看,传统的休闲观念虽已有很大改变,但多数人对休闲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于日常生活经验层面,政府部门还未把休闲纳入社会经济发展宏观规划,休闲教育也尚未进入教育管理部门的视野。人们的休闲还存在各种障碍,其中有些涉及个人的休闲观念、精神压力、内心体验,也涉及社会观念、社会倾向、亲友甚至环境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休闲的发展,影响了休闲质量和生活品质。从学校教育层面看,休闲教育依然严重缺失,有的学校还存在明显排斥的现象。从事教育和学习的人不休闲,教师如此,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既要经历学校的快节奏学习生活,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还得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在高校,据笔者了解,尚未有学校开设关于休闲学与休闲研究的全校公选课,至今没有一个独立的休闲学本科教育建制,休闲学科建设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英国休闲学者科尔特曾指出:“在西方,许多所谓的休闲学者只有一只脚在这个领域。主流的休闲研究专家很少是‘以休闲为中心的。”我国高校休闲研究队伍的状况更是如此,休闲研究力量薄弱,人数很少,且基本上是由从事旅游管理、体育类教学以及少数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教师“兼职”。刻苦学习—通过考试—进入(好)大学—谋得(好)职业,差不多成了当下许多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与主要目标,与本来意义的教育已相去甚远。这既是学校休闲教育的现状,也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重要原因。

休闲教育的缺失,使许多成年人不知道如何度过闲暇时间。特别是在校学生,每年的假日总和几乎占了全年时间的一半,但很多人缺乏对闲暇时间的合理规划,休闲内容单调乏味,缺乏文化品位,以致生活变得无聊空虚,部分人甚至情绪压抑、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给学习和生活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为了改变此类状况,必须重视开展休闲教育。

休闲是需要教育的

对于如何进行休闲教育,近年来虽已有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实际收效甚微。笔者认为,若不解决根本问题,再多的建议也可能沦为纸上空谈,难以落实。而根本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三者共同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推进休闲教育。无论是当下或未来,要真正重视和推进休闲教育,关键是要解决两个“恰当理解”,做好一个“理论准备”。

首先,要恰当理解什么是休闲。休闲是个体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以自己喜爱的方式选择相应的活动,并获得身心放松与自由体验的生活。当人的生活处于休闲状态,休闲便是一种生活状态;当人喜爱某种方式的休闲并形成习惯时,休闲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生活包含个人性与社会性、身体感受与心灵愉悦、感性活动与生命体验的共生和统一,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命实存形式。人的一生中,除了睡眠时间,休闲时间与维持身体机能运转的时间和为满足生活需要而进行的劳动时间三者共同构成人类现实生活时间;而且,后两部分时间中也包含部分休闲活动时间。因此,休闲生活是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存在论的根本意义。同时,人的生存是人自身趋向未来的筹划与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人的本真性与非本真性生存状态的统一,休闲正是贯穿和体现着这种基本生存状态。休闲从来就与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相生相依、密不可分。我们有什么理由将对人自身如此重要的领域看作可有可无的东西呢?

其次,要恰当理解休闲的价值。当下,许多人,包括一些管理机构,主要着眼于休闲的经济价值。这固然重要,然而休闲还有同样甚至更为重要的文化价值。例如,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休闲有助于拉动大众消费、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休闲产业、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经济竞争力等,这种显性的经济价值,人们已普遍看到,由此也大大促进了管理决策者和普通市民对发展休闲产业的热情与投入。同时,休闲对城市发展还有另一方面同样甚至更重要的作用:休闲能使城市具有独特的气质和形象,能使城市变得更为宜居、更具创新活力,从而使城市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这是休闲对城市发展带来的隐性文化价值。休闲对人自身的发展同样具有显性和隐性的作用:前者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后者则有助于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形成良好的人格,进而实现良好的生活。

再次,做好休闲理论准备。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休闲研究,可以说是从于光远先生1996年发表的文章《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开始。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休闲学界引进和出版了不少西方休闲研究论著,举办了各种形式的休闲学术论坛,有力地促进了休闲事业和产业的发展,但整体上尚处于译介、引述或模仿西方学者研究成果、路径与方法的阶段,且深深地打上了碎片化、概念和方法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缺乏理论整合和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应用性特征的烙印。同时,大多数研究笼统地谈论休闲,而没有将休闲研究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区分。实际上,休闲研究是分层次的。一是广义的休闲研究,即对所有休闲活动的研究;二是专门学科的休闲研究,即从相关专门学科的视角出发对各相应学科领域所涉休闲现象的研究,如休闲经济学、休闲心理学等;三是以“休闲”现象为学科聚焦点进行的休闲基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理论系统称为“休闲学”。休闲学要研究一般意义的休闲,探讨休闲对人和社会的价值意义,呈现休闲的整体图景,进而达到对休闲生活综合的深层次的把握。三个层次的休闲研究,为大众休闲教育与学校有组织的休闲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引导;而休闲基础理论的研究,则是休闲专业教育必要的理论准备,在此基础上,休闲专业教育才可能步入正轨、趋向成熟。笔者认为,对前两个层次的休闲研究,国内外,尤其是北美的许多高校,已取得相当丰硕的成果。而休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则仍有待于继续探索和努力。建构规范的具有中国文化标识和话语系统的休闲学理论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休闲教育也必将进一步发展,我們既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和愿景,又要脚踏实地地逐步推进。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浙江大学旅游与休闲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梦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