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时间:2024-05-04

马万辉

2019年 3月18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笔者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备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这促使笔者不断深入思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需处理好哪些关系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有哪些更为有效的路径和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多年来,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少素养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一线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这就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环节思考如何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而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这是破解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注重“理论验证”困境的现实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的结合。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如下问题:情境设计以“理论验证”为目的,情境材料的选取更多关注对相关学科知识加以印证,课堂中教师用大量时间对情境进行讲解,学生在情境探究中较为被动;情境问题设计开放性差,一些问题的设计是为了直接引出学科知识,忽视了学生在分析和解决情境问题过程中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广大一线思想政治课教师而言,应促进情境创设从“理论验证”向“学科思维能力培养”的转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情境创设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践探索

优化问题情境设计,找准与学生的契合点,使学生寓情于境。首先,情境离不开材料,但材料又不等于情境。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是体现学生运用学科内容、执行学科任务和展示学科核心素养的平台。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优化教学情境设计,发挥积极健康向上的引领作用,使学生感悟情境背后的深层价值和精神意蕴。其次,教师创设问题一定要融入情境之中。比如,在讲“法治国家”的内涵时,笔者起初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法治国家有哪些具体表现?”沉默良久,学生对此要么不知所云,要么回答得漫无边际。于是,笔者尝试创设新的问题:“假如你是《民法典》草案的制定者,你要考虑哪些因素?”学生对此讨论激烈,从多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应在课本上能找到现成答案,而是要经过艰苦而趣味盎然的探索才能找到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在获得情感体验中提升思维能力。

优化问题情境设计,把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学生须具备知识迁移能力,才能做到借所熟悉的情境将知识迁移到未知情境中去。为此,教师要通过优化问题情境的设计,帮助学生从零散甚至紛乱的知识中厘清一种结构化的逻辑关系。比如,针对笔者提出的“假如你是《民法典》草案的制定者,你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一问题,学生虽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非结构化的,彼此间缺少关联。于是,笔者追问:“想一想,你们这些观点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最后,笔者和学生一起探究,建设法治国家,即坚持宪法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等,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如同一场话剧,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起思维碰撞的舞台,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问题情境设计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李香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