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未来教师素描:回归逻辑起点的整体思考

时间:2024-05-04

李雯

未来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正在经历巨大变革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不确定、不可知的未来发展的焦虑、期待和求索。教师是教育实践及其品质保证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谈到未来教育,就必然要谈到未来教师。

那么,未来教育是怎样的?未来教师到底又是什么样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要回归逻辑起点来整体思考。

未来教育的基本特征

未来教育不是全新的教育,是过去、现在教育的自然发展,与过去、现在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同时,未来教育与过去、现在的教育又有很大的不同,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变革及其对人的需求的变化带来和赋予的。

要清晰地描绘未来教育,就要关注未来教育与过去、现在教育的相同与不同。未来教育与过去、现在教育的相同之处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教育发展进程中一以贯之、自始至終都要坚守和坚持的要素。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始终要探寻、敬畏和遵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实践;二是始终要关注、关爱和理解教育对象开展教育实践。所以,未来教育同样要重视教育规律,关注学生成长。未来教育与过去、现在教育的不同之处则体现了教育的时代特征,是未来时代及其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赋予教育的新要素。这些新要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实践的外部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二是教育实践本身的功能定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发生了变化。所以,未来教育要关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应该何去何从,要关注未来教育中哪些功能会被替代、哪些教育内容不再需要、哪些教育方式必须变革等。

未来教育的培养导向和最终产出

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可以从两个视角思考:一是未来教育学生培养的价值导向,二是未来教育学生培养的最终产出。

未来时代是信息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和改变教育,知识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知识的获取将非常容易和便捷。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载体和权威的化身,因此未来教育培养学生的价值导向将进一步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变迁。需要注意的是,未来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本位中的能力不是宽泛的所有能力,而是与符合时代需求的关键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格局做出了重要的顶层设计。《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学生四个方面关键能力的培养:一是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三是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四是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的终极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并以此推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社会,当前社会的一些工作岗位和任务将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替代,很多工作岗位的履职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与现在会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未来教育培养学生的最终产出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建构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学生的精神世界,具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二是学生思想品德的完善。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六个层面,其中记忆、理解和应用以知识学习为核心,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和创造以问题分析和解答为核心,属于高阶思维。未来教育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主要体现在进一步聚焦和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我国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未来教育完善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体现在以“立德”来“树人”的实践落实和最终成效。

未来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关键能力

未来教师的角色定位。2016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视察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一是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二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三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四是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016年10月20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在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先生针对“更好的教师、很好的未来:塑造面向21世纪的新教师”展开对话时,面对主持人“选一个词来比喻教师的角色”的要求,顾明远先生和彼得·圣吉先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引路人”。顾明远先生强调,教师作为引路人主要是引导学生成长的方向。彼得·圣吉先生强调,教师作为引路人,不只是指导学生获得“已知”,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探索“未知”。

那么未来教师如何担当学生的引路人呢?一是要做教学的设计者,二是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未来教师不再仅仅是教知识,还要教人。未来教师要根据教育规律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地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适切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任务、规范的教学流程和丰富的教学产出,以高品质的教学设计,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未来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发生和开展的,因此,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产出,并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指导。

未来教师的关键能力。美国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其畅销书《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中指出,未来社会需要具备“高概念能力”和“高感性能力”的“全新思维型人才”,具体表现为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等六大必备能力。

丹尼尔·平克认为高概念能力是指“创造艺术美感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令人满意的故事,以及将看似无关的观点组合成某种新观点”。这种高概念能力实际上就是整合各种实际情况的创新能力。未来教师的高概念能力就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变革和创新上。高感性能力是指“理解他人,了解人际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规、探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这种高感性能力实际上就是社会情感能力。未来教师的高感性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关注和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友好交往上。设计感是“蕴含意义的实用性”,是“实用性和意义性的结合”。未来教师的设计感主要体现在能够进行教育性教学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把有意义和有意思有机结合起来。故事力是“通过将一件事情置于另一种情境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未来教师的故事力主要体现在采用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类比分析等教学方式选择上。

交响力是“把各个独立的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能力,是发现看似无关的领域之间联系的能力,是识别大模式,是把别人都无法匹配的因素组合起来得出某种新观点的能力”,是“发现系统和整合之美”的能力。未来教师的交响力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的系统化思考、结构化设计和有序有效的实践推进上。共情力是“站在别人的立场、凭直觉感知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问题,体会他们的感受”,共情力“不是同情,不是惋惜别人的不幸,而是与他人产生共鸣”。未来教师的共情力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学生立场、学生视角和伴随学生成长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娱乐感是“拥有快乐的竞争力”,“娱乐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沮丧”。未来教师的娱乐感主要体现在有效管理自己情绪,克服职业倦怠,积极投入工作,并且以自己快乐感染学生,使学生快乐成长。“人类生存的根本动力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意义感就是“探寻人生的终极幸福”。未来教师的意义感主要体现在深刻理解教师职业的使命和价值、积极投身教育事业,锐意开展创新实践探索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情怀上。

总之,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未来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只有深入研究和分析未来教师并以此来审视和反思当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才能更顺畅地走向未来。未来教师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只有厘清思路、明确研究和思考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路径,才能真正明确其内含和本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