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研素养:终身学习型教师的必备素养

时间:2024-05-04

陈尧

实现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前提是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对传统的教师成长路径形成了巨大的挑战,那种自上而下、逐层递进的教研培训将不能满足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唯有教师自身终身学习,及时主动更新知识与思想,才有能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好育人工作。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教师职业的典型特征,而科研素养则是终身学习型教师的必备素养。

教师终身学习的典型特征与前提条件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教师成长的一个核心命题,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重要的途径。与学生的学习不同,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具有成年人学习的典型特征。首先,教师具有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与问题解决思路。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的积累,教师掌握了大量的应对教育问题的策略。对于教师而言,积累一定数量的教育策略可以自如地应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高工作的效率。但是,这些策略也会形成思维定式,反过来阻碍新的知识的整合、吸收。这就是大部分教师虽然每年接受一定课时的教育培训,但是对其专业发展的促进并不理想的原因。教师能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还是会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方式。其次,教师需要完成既定的教育任务,用于继续教育的时间非常有限,这进一步造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困难。

分析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以及面临的困境,我们不难发现,帮助教师实现专业成长,让教师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帮助教师认识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结构,了解自身教育行为背后的理论依据,将内隐策略意识化,为新理念的整合与新的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可能;第二,要帮助教师获得自我学习的能力,突破固定学习时间的限制,实现个人专业成长与日常工作的统一,降低消除两者的对立性;第三,要帮助教师获得评估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能够客观、科学评估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教育实践的成效。只有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教师的终身学习才可能从理念转向实践,从而真正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一致性

在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中,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反思、验证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手段,教育科研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是高度一致的。

教育与科研从属于两个维度,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属于“正交”的关系。科研是一个专业领域内的工作方法,科研的本质是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科研则是着眼于教育领域发展的细微之处,从具体问题出发,实现对专业领域的理论丰富与实践探索。这种基于原有知识框架体系,不断进行修正与改进的工作模式,正好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模式相一致。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既服务于当前的工作,又实现了自我知识与自我能力的更新。当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但是分析不同的路径作用机制,其核心全部指向教师对教育过程的反思与改进,而教育科研恰好为教师专业反思提供了一套完备的理论与方法。

教师的知识范围影响着一位教师教育视野的广度,而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则能增加教师对教育问题理解的深度。教师高阶能力的发展,是以教师的高阶思维为基础而进行的,教育科研的过程本身还是对教师思维品质训练的过程。而“核心素养”时代也要求教师能够胜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任,如果教师的思维品质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显然无法胜任此项工作。科研的方法论体系以其严谨、求实的特点,与问题解决、批判思维、创造思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能够做好教育科研工作,也就意味着教师具备了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能力。

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优化教师的知识体系。完备的知识体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内涵的理解相对完整,能够识别并理解教育空间内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知识结构更加优化,有助于自身高阶能力的发展。

虽然当今教育工作强调能力的训练、素养的培育,但不可否认的是,知识是一个人能力与素养的起点。由于教育空间的扩大,教师原有的知识范围也需要随之拓宽。教师需要构建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地图,这样才能在学生发展过程中,适时给予引导和促进。这也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基本前提。另外,完备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教师快速、准确地识别教育过程中的困难,高效地进行问题识别,以便在自身能力不足以解决面临的教育困难时,及时寻求相关人员的帮助。

科研工作始于教育困境,终于问题的解决。科研工作与日常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个人专业提升与日常工作在时间上的冲突。以文献综述为例。文献综述是基于研究问题而生,研究者具有解决教育问题的动力,充足的学习动力会带来学习效率的提升,这首先解决了教师的学习热情问题。课题研究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研究者对于某一问题,依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解构。通过查阅文献,在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为新旧知识的整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能够让教师在科研过程中,以最科学的方式进行知识的建构。课题研究的后续过程需要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这就为检验新获得的知识能否指导后续教育实践提供了天然的机会,可以保证新获得的知识能够切实提升个人教育的综合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学习新的知识,知识的严谨性与权威性得到了充分的审查,保障了学习知识的正确性。有专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文献材料的撰写符合科研论文的基本要求,降低了教师搜索知识的难度。通过文献学习,可以了解到该领域研究的前沿进展以及经典问题,可以帮助研究者追踪教育发展的轨迹,知识的时效性较高。

综上所述,通过文献进行学习,符合学习的基本规律,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的成本。这就意味着教师科研工作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教育科研增强教师教育反思的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环节。但是,反思的前提是教师能够对教育效果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估,这样的反思才更具效率,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但遗憾的是,除了对于学生学科成绩的纸笔测验之外,教师对于自身教育效果的评估手段严重滞后,已经成为阻碍教师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于自身教育行为的评估意识与评估能力的不足,在科研工作中直接表现为研究方法选择的不当,没有发挥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研究应有的功能。我们发现,很多研究报告中,研究成果往往是对已做工作的梳理,甚至是工作的罗列堆砌,而对于研究目的的是否达成、研究成果是否可信这些关乎研究价值的核心内容论述不足。研究过程的具体工作淹没了对研究成果的终极追求,把研究报告写成了工作总结。这是造成一线教师把教育科研当成一项独立工作,而是不以科研的方法服务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实进行教育科研,教师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教师要学会观察,以科学严谨的方式记录教育的过程;教师要学会访谈,以求真务实的提问获得他人在教育活动中的真实感受;教师还要学会对质性材料和量化数据的分析,依据教育活动的客观事实得出研究的结果。每一种研究方法背后都有其适用范围和严格的操作流程,教师可以掌握评估教育过程的一般性策略,然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景灵活应用,实现对于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当前,随着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分析的技术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教育效果评估提供了外部技术支持。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将所有的教育评估工作交由第三方来进行。因为反思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反思最终指向教育效果的提升,涉及教育实践活动的全系统过程。而系统的提升必须通过系统的思考,以及系统的策略来进行,并不是单项指标的叠加。所以,即便有相对完备的外部技术支持,教师也需要掌握必要的评估方法,系統的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无论是更好的利用外部评估所提供的数据,还是在自身反思能力的增强,科研方法的相关训练都是十分必要的。

未来,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还将不断扩展,会有更多的教育难题等着教师去解决。教师唯有不断学习,高效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发展,履行教育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