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疫情下青春期亲子关系的处理

时间:2024-05-04

李新影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绝大多数中国人不得不宅在家中。然而有些家庭,家长和孩子之间却频繁地发生着各种矛盾与摩擦,严重地影响了家庭成员的幸福感。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想不通为什么原本乖巧听话的小孩突然变得如此不可理喻。“不听话”的深层机制是青春期孩子日益提高的自主性需求。获得自主性是青春期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也是成长为一名能对自己负责的成年人的必要条件。那么家长该如何处理特殊时期跟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呢?

该管还得管。别看青春期的孩子总把“不用你管”挂在嘴边,其实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得到家长的关心和指导的。到了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有选择地和不同的人聊不同的话题,情感方面的话题一般会跟朋友们聊,但像学习、报考学校、专业选择方面的事情还是愿意听听父母的意见。如果真的放手不管,他们反而会觉得父母不够关心他们。另外,虽然青春期的孩子很想管理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但他们的大脑(特别是负责自控力的那部分大脑)还不够成熟,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知行不合一”。

管“大”不管“小”,学会放手。所谓“管大”,指的是要为孩子设立一些必要的规则。比如,每天大概什么时间上床睡觉、要完成哪些功课、是否应承担一些家务等。有了这些大的规矩,就不担心孩子跑偏。“不管小”指的是在不违反大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自主权,满足他们发展自主性的需求。像什么时间做作业这件事,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这些规则一定是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讨的结果,是双方都认可的。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良好的沟通是了解孩子的前提,只有做到了解,才有可能进行引导。然而,很多家长反映,虽然自己很愿意花时间跟孩子交流,但孩子并不买账,要么敷衍,要么说谎。如果存在这种沟通不畅的情况,家长就要反思一下原因了。常见的原因是家长经常从道德品质方面评判孩子。比如,当孩子為自己浪费了时间感到烦恼和内疚时,家长不但没有安慰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反而给孩子扣上一顶“自律性差”的帽子。另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家长一味地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比如,孩子不喜欢学英语,但家长却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学英语,不接受孩子提出的任何相反观点。这些家长的态度可能是温和的,但立场极为坚定,这样的沟通实际上是单向的、低效的。

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良性沟通呢?第一,建议家长们多用耳朵,少用嘴,也就是多听少说。第二,多些无明确目的的闲聊。人在心情放松的时候最容易吐露心声,吐露心声后也更容易提高亲密度。所以亲子之间可以聊聊各自的经历,聊聊看过的电影,聊聊熟人和趣事。第三,多讲故事,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假如你想劝说孩子在非常时期不能浪费时间,与其说一些空洞的道理,不如给他讲讲自己的经历或其他人的事儿。如果你讲的故事是孩子偶像的经历那就再好不过了。第四,多共情,少评判。捕捉孩子的真实情感,做到与他共情。比如,当孩子说班里有同学不喜欢他,他很苦恼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表示共情,说“那的确挺烦人的”。不要粗暴地否定他的感受,像“这点小事儿都受不了,你真是玻璃心”,这种话会直接打消他继续跟你沟通的愿望。

以身作则,先管理好自己。家长可以放低姿态,请孩子监督自己。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订在家锻炼的计划,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如果希望孩子能够每天练习乐器,家长最好也找一样事情,每天坚持练习。相信等到疫情结束后,家长和孩子都能在某项技能水平上获得明显提高。

实际上,这些半大不小的青少年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爱和尊重。家长们只要把握好这些原则,在生活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孩子体会到被爱和被尊重的感觉,那么他们也会用爱和尊重回报家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