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家校合作攻克融合教育难题

时间:2024-05-04

孟逍娴

一进学校,我接手了三年级的班级,班里有一名患“多动症”的郑同学。针对孩子的特殊情况,我没有强制要求他一定要坐到同学中间去,而是选择尊重他的意见,保留他单独的座位。我对孩子的家长表达了对孩子的期待,多动症是智力超群的表现,就这种能力而言,我是欣喜的。同时,我明确表达了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需要约束他的行为。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首先,我和任课老师深入了解孩子的特殊情况,给予更多关怀,为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美术课下课后,美术老师和我反映,郑同学又在课中随意走动,课下拍老师屁股。我先和孩子进行了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和他探讨这个行为背后是对老师的喜爱,同时告诉他表达喜爱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握握手,可以在课堂积极表现……随后,我把医生的诊断结果告诉了美术教师,建议她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同时多包容孩子,不要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其次,积极鼓励孩子。和郑同学约定好,上课不随便走动,听课要专心,只要他积极举手,我会多让他来发言。别的孩子可能要回答正确才能给一枚奖章,他只要做到约定的基本要求,就能盖一枚奖章。课下,我时不时能看到他去看奖章的数量,也得到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正面反馈。

家校同行,形成合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家校合作中,我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引导家长互帮互助。我代表全班家长和郑同学的爸爸妈妈直接进行沟通,请他们配合工作;请优秀的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帮助特殊家庭。班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二胎家庭,有些家庭之间形成了深厚的感情,课后会互相帮忙带孩子写作业或者参加活动。我请这些家长有亲子活动的时候,能带上郑同学和他父母,让他们去适应不同的环境,调节自己的情绪。

第二,建议家长全程陪伴。我了解到郑同学的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自由,换工作的机会很多,于是建议父母其中一方选择时间相对自由的工作。这样既能陪伴孩子养成好习惯,又能兼顾工作和家庭。深思熟虑后,郑同学的爸爸决定换成夜班工作,这样孩子放学后可以全程陪伴孩子写作业和锻炼身体。一段时间后,孩子无论是在校表现还是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

第三,与家长建立微信联系。用个性化、温馨而有侧重的信息,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让家长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而不是选择一顿暴打来惩罚犯了错误的孩子。

第四,借力心理辅导站。我跟学校及时申请,请心理教师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心理教师通过心理筛查表,发现孩子挫败感严重,表现出的不合适行为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心理教师建议孩子多参加活动,找到成就感,也告诉教师、家长和同学都要大力表扬孩子,讓孩子树立自信心。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郑同学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孩子能自信发言,融入班集体,实现自我调节,也能够主动帮助他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情况,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通过爱去悦纳孩子,陪伴孩子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明德小学)

责任编辑:谷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