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悠悠扬州,千里运河旁的千年古城

时间:2024-04-23

萧烟

我们一家三口拼车从镇江出发,经过汽渡,在午后的阳光下横穿了浩瀚的长江,在瓜洲古渡一带登岸,就进入扬州地界了。

瓜洲古渡,与对岸的京口渡(俗称甘露渡)、西津渡,以及湮没于历史长河中的蒜山渡等等,均为有着千年以上历史的古码头,可见这里水路的重要。因为这一带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而大运河也不是一朝一代修建,瓜洲渡的历史似乎就更加久远。

从瓜洲进入市中心不足二十公里,现在的市中心,基本重叠着历史上的扬州中心。这条依漕运而生的城市,在历史上有着太强烈的个性。在中国古诗词中,江南扬州出现的频率一度高于杭州,只是杭州后来做过南宋都城而声名鹊起。扬州位于江北,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扬州景物与江南一体相融,属于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也就归类为江南小城了。

扬州之名,为夏初大禹设置的九州之一,当时地理界限不甚明确,华夏九州多限于江北。而中国南方各地都称隶属扬州,可见扬州乃九州中最大一州了。但是,当时扬州治所未必就在这里,至少在隋朝以前,其治所在寿春、和州、丹阳(即现在的南京)等地变动。今天的扬州城,始于西周分封建邦时的邗国。邗国后来为吴国所灭,续建邗城;吴王阖闾为了称霸中原,在经过邗城的原有水系基础上将长江淮河二水系凿通,凿出一个邗沟,这就是地跨数千里、时跨数千年的运河中最早的一截。楚汉争霸,项羽曾在此临江建都,因而有了江都之名;后来西汉设广陵府,又有广陵之名。到唐初武德八年,扬州之名才由这里专享,算而今也有1392年了。

因为地属黄淮平原带,受黄河周期性改道的影响,扬州一带的地势几乎跟中原一樣平坦,呈现在我们视野里一派田园风光,但也不乏密集的村屋、厂房,又一派华东经济圈的热闹;纵横的公路如同古时的阡陌,不时又穿越了一条条河流。

在古代,水路为最快捷通道,等同于现在的高速公路。而当时能通达南北的水道,唯此一条运河。因而运河一带的区域自古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运河串连起来的南方古镇,都成了江南名镇,出类拔萃的有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高邮……这是因为处于江河出海地带,低海拔造就高水位,加上这一带地理并非一律地平坦,水系流淌不息,灵动而富有韵律。发达的水网,滋润着一方土地,华东一带至今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而扬州是运河上的必经之道,在历史上经济更胜一筹,带动漕运、盐业、钱庄、行旅、娱乐等行业的高度发达。可是在上世纪因为传统运输模式的改变,铁道运输成为主流,华东铁路为了穿越省城南京而偏离了扬州,让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急剧滑落,类似无锡、常州、镇江这些当年更小的江南小镇,都将扬州一一甩在了后头。

进得市区,古城韵味就出来了,建筑更多地追求古韵;汶河路上的两座古砖塔雄踞街心,使这条大街不论古代当代,都应该属城市的文化轴线了。

我们选择古城区一家酒店入住后,没做太多停留,就驱车来到东关街的运河码头。运河虽已辟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在这里遗留并不多,河堤怕是建国后改建,但码头的千年条石还有存留,矗立的牌坊却是崭新的。旁边的东关街广场,设立有马可波罗的骑马铜像;在他的游记中对这座城市着墨颇多,他甚至在这座城市担任过地方官,但搜遍元代史料,也找不出有外国人在扬州担任地方官的记录。可见即使著名游记,也会有很多戏说成份。

由东而西,可穿越东关街城门,在这里刨出过数层城墙,隋唐五代的叠层关系清晰明确;城楼是新近建成,但也叠压着历史留下来的残墙残垣。历史上的城墙数建数毁,见证着一座城池的兴衰故事。扬州因为地处交通要冲,世道稳定时经济高度发达,每逢乱世又常遭觊觎,引来毁灭性灾难。隋末炀帝受困江都,在这里被部将缢杀,天下大乱。自黄巢乱唐,江淮之间群盗蜂起,本人的长篇历史小说《南唐悲风》更多这时期记录:当时的走卒贩夫、盐枭恶囚,皆可起身草莽;孙儒、秦功权都曾攻略扬州,直到后来庐州人杨行密在江都建立吴国,历三君后又被南唐取代,两国都属“十国”之一,但扬州在南唐被降为陪都。南宋时期,金兵两次南侵,扬州几成废城;“废池乔木,犹言厌兵”。再到清初的“扬州十日”, 扬州城屠戳一空;当然,文献所记遇害人数达到80万肯定夸张了……

与东城门相连,就是著名的东关街。

这条街因为紧邻运河,两千年来一直都是扬州的商业重地,均为青砖建造,青石铺路,古意盎然,但绝大多数是近代兴建,古建不太多,却不乏精品;譬如其中的个园,就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还有壶园、华氏园、淮南书屋等一系列遗留……可惜时间紧迫,不得一一而访。这时夕阳西斜,暖融融的阳光照耀着青砖墙面,洒落在青石地板上,沁出的暖色调让人愉悦。商铺琳琅满目,以情境的别致、布局的新颖、陈列的美观吸引眼球,叫卖声不绝于耳,以美食小吃最诱人,女儿一下就迷上这里,吵着要这要那……

东关街西头的延伸路,少了些青砖青石的陪衬,也少了些商业的做作,多了一些混和时代建筑的沧桑,却更接地气,更显出老街的风韵,我们就在这里享用晚餐。夜色里的扬州城,两座砖塔点缀着梦幻灯光,使得这片文化区域又有了另样的情调。

第二天上午去的是瘦西湖,巧逢周末,门票150元,平常时间折半。这规定让我们很恼火,要是提前一天两个大人就省了一人的票。其实,瘦西湖周边基本都是园林古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与景区一体相融,透出浓浓的古典意境和休闲情调。

五月的太阳已经很有劲道,我们舍弃水堤在园中的密林小道穿行,林中有一种彩羽之鸟悠闲飞掠,发出动听的声音。走进中心园区,人流多起来,水上游船也穿梭频繁,水声阵阵。

瘦西湖经历过隋唐以降各朝代修建,本来拥有很多积淀,但现在却看不到太多古迹,包括莲花桥、二十四桥、大虹桥,无一不是仿古建筑;只有钓鱼台、白塔等为数不多的遗留,有些还被粉刷一新,看不出时光的沉淀,难觅历史的沧桑。好在整体园林很精细,沿续江南风格,大区小境的灵动、高低起伏的变化、水体搭配的巧妙等等,显得温婉妩媚且也清新脱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叫吹萧”。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二十四桥,这里本该是月夜时分玩赏,大中午到来就很难找到古诗文的情境;况且这桥是今人的臆想之作,跟古时模样可能相去甚远。附近湖域却有野鸭子自在游弋,偶尔飞起来能有数百米之远,这在以前从没看到过,属横生的野趣。

春风十里,瘦西湖景区总面积达2000亩,“园林之盛,甲于天下”。走了好半天,我们也只游历了一个角落,后方林区则呈现更多的幽境;我们乘电瓶车从后门出园,经过的花廊也是出奇地美。浏览地图,发现瘦西湖其实是古扬州城西北的一遍湿地,因与运河沟连,水网发达,生出大小十几处湖域,历朝历代吸引无数文人士大人来此造园,使这一带文化兴盛,其区域远远跨出了现代的景区范围。

扬州因为上世纪交通衰落,却有幸保留了更多的初貌。至今还很便利的水网运输,让扬州的传统经济也并没有落后,得到平稳发展。到本世纪初,扬州再度觉醒,兴建了铁路和跨江大桥,经济奋起直进。尤其凭借厚重的人文沉淀,旅游业成为一枝独秀,大明寺、汉陵苑、炀帝陵等等,大量与运河相关联的古迹在一一恢复。扬州是一座时光堆积出来的城市,只是时间匆忙,一天的旅程只能走马观花,权作惊鸿一瞥,留待他日来细细品玩了。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