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仓央嘉措为什么能够“火”起来

时间:2024-04-23

仓央嘉措是新世纪名声大作的一个传奇人物。随着一些电影、流行歌曲,以及互联网的传播,他一下子变成了家喻户晓的文化明星。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我觉得首先跟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有关。第一,仓央嘉措曾经是六世达赖喇嘛,也就是西藏当时的宗教领袖。而他担任那个高位之后,又在22岁的时候被废黜了。因为康熙皇帝当时接受了拉藏汗的汇报,说仓央嘉措想谋反,就要求把他押解到北京来。在押解的途中,走到青海湖的时候,他神秘失踪了。所以,他的人生有一个传奇经历。

关于仓央嘉措失踪的说法也有很多。有人说他是病死在这里了,有人说是他被谋杀在青海湖畔了,也有人说他潜逃了,周游各地去了。总之,他的人生为我们理解他的诗歌,提供了这样一种背景——有一种不平凡的力量。我们会觉得仓央嘉措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从他十几岁被选为转世灵童送到拉萨,一直到22岁神秘失踪,中间六七年的时间,好像特别短暂,但又非常丰富,他留下了很多谜团。这些谜团直到现在大家还在求解,因为客观地说,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哪一种版本是最权威的或者最准确的。可能这也正是仓央嘉措的幸运之处。正因为他的人生留下了大块的空白,史实里对他的描写是那么简单、那么简略,留下了很多被忽略的空间,这种空间就可以提供给我们想象。所以,仓央嘉措在新世纪之后为什么能够“火”起来呢?就是因为他的人生,他的历史,包括他的创作,有很多的空白供我们当代人去填补。

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现代仓央嘉措的集体作者之一。因为新世纪好多歌曲,是我们当代人模仿仓央嘉措的语气和风格来写的,结果其流传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而且每个人在传说这样一个人物的时候,事实上都添加了自己的想象,都和历史上的仓央嘉措是有出入的。但可能正是因为有出入,反而使仓央嘉措这个形象越来越丰富。所以,他的形象某种意义上,甚至和历史上的仓央嘉措不是一码事了。但我的理解是,这可能正体现了群众的智慧。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历史创造英雄?我觉得,英雄或者某种形象,像仓央嘉措,相当于一个文化英雄,实际上是历史创造出来的,或者是后人的传说把他不断地美化了,使他更有生命力。

2012年夏天,我参加中国诗歌万里行采风活动到了西藏。到拉萨之后,第一个看的是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还有一个很关键的景点,是大昭寺外面的玛吉阿米餐厅。去过拉萨旅游的人都知道,那是现在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了。刚才我谈到,仓央嘉措的人物形象是后人把智慧添加进去,塑造的一个全新的仓央嘉措。那么,玛吉阿米餐厅也是把群众的智慧、群众的情感添加进去了。那是一个黄色房子,传说那是两百多年前仓央嘉措和他的情人玛吉阿米约会的地方。这本来是一个线索、一个传说,也许它是虚构的,但现在反而成为“事实”了。那个餐厅的生意特别好,我们去的时候,一进门,门口的凳子上坐满了排队等座的人,井然有序,大家都非常有耐心地等待着进入玛吉阿米餐厅就餐。那一瞬间我忽然觉得,玛吉阿米餐厅不是一个餐厅,反而像一个寺庙。它为什么成为寺庙呢?就是因为传说中这里是仓央嘉措爱情的遗址,后世众多游客千里迢迢去那儿,就为了去拜访一下,看看当年这一对情人留下足迹的地方。

在这一点上我经常会觉得,我们的历史非常伟大,我们的传说也非常伟大。而且有时候我们的传说,它确实能够影响后人的心灵。我们当代人,很多喜欢仓央嘉措的人,他们的情感世界多多少少都被仓央嘉措影响了。我个人觉得,仓央嘉措的影响是一种无害的影响,因为他弘扬的是真、善、美。我去西藏就十天时间,十天回来之后我就写了两本书,一本叫做《仓央嘉措心史》,另外一本叫《仓央嘉措情史》。很多人说,你只去西藏十天,怎么能写出两本书?说你这个也像个小传奇了。可能每个人内心都有很多的潜能,它是需要被激活的。2012年夏天我如果不去西藏,可能我这两本书里的任何一篇文字都写不出来。但正因为去那儿了,我就像获得灵感似的。

文化遗产对当代人来说是一种力量。以我个人为例,就证明古人这些文化遗产、美丽传说,对现代人仍然能够产生影响,甚至能变成很多积极的力量,就像仓央嘉措,它是真善美的化身。它能使我们更加真诚,更加追求完美,更加善良。真善美不只是一种宗教境界,我觉得它跟艺术是相通的。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真善美。我们老在争论什么普世价值,文学界最古老的普世价值就这三个字——真、善、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学艺术,莫不如此。

仓央嘉措为什么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他的传说、他的人生、他的诗歌,契合了文学艺术对真善美的要求。客观地说,他迎合了这种历史的需求,而得到了流传。古代的传说有很多,为什么有的传说大家就不感兴趣,有的传说大家特别感兴趣呢?我也经常反思这个问题。通过仓央嘉措我发现,他既是真善美的化身,同时他身上又充满了戏剧性。戏剧性有时候需要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越激烈就越有戏剧性。从古希腊开始,包括中国的古代戏剧,为什么人喜欢看悲剧、喜剧,尤其是看悲剧?我记得我童年的时候到电影院里看电影《卖花姑娘》,大家都拿着手绢,每个人的手绢都哭湿了。为什么大家哭也要花钱买票去看这个电影呢?某些时候,哭也是一种享受,这种悲伤也是一种享受。它证明我们每个人不是麻木地活着,至少我们能够为悲剧的爱情、过去的遗憾,感到惆怅。因为我们追求完美,所以才会为遗憾而惋惜。

仓央嘉措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但正因为他这种悲剧,反而对人的心灵有一种震撼力。而且它还不是一般的悲剧,他不只是一对情侣分开了,像林黛玉和贾宝玉那样分开了,甚至某种意义上比林黛玉和贾宝玉的那种爱情戏剧冲突更多,它还有好多政治因素和宗教的冲突。说得更复杂点,它写的不仅仅是大观园里的那种世外桃源般的爱情,它有水深火热的一面。

仓央嘉措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是一个风云突变的大时代,而且他的位置和贾宝玉的位置也不一样。他不只是一个无所事事的阔少爷。历史把他推到了那样一个宗教领袖的位置上,实际上他又有点像傀儡。因为这并不是他自己愿意选择的,他并不是想选择这样的生活的。但是特定的历史把他推到这样的位置上了,就是把他推上舞台了,所有人都盯着他,要看他怎么演下去,他又不得不演。但是这个剧本不是他写的,台词也不是他想说的。这里的剧情也是他一点都不感兴趣的。

大家设身处地想想,这样一个戏剧,假如你是当事人怎么演这个人物,你就能会获得这样的感受。因为他当时被推上六世达赖喇嘛这个位置的时候,他的周围有各种政治势力的博弈。一方面把他作为傀儡,同时又把他作为棋子。那个时候他生活得非常苦闷。表面上,他享受着万人之上的荣耀;但实质上,他周围的环境非常复杂,刀光剑影。西藏那段时间在拉萨还经常出现暗杀、刺杀。政治上的勾心斗角,随时都有可能影响着他的生存。在那样一个复杂的环境里,仓央嘉措的心情是非常苦闷的,也会有很多冲突。这只是第一层冲突,就是他所担任的角色不是他想演的。

第二个冲突是什么?他想演的角色,没有人允许他去做。我们分析一下,仓央嘉措22岁之前(失踪之前),他是作为转世灵童被选中为达赖喇嘛,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坐上了莲花宝座。但是对于一个年轻人、青少年来说,对政治是不会感兴趣的。青少年喜欢的是诗情画意,喜欢的是爱情、友谊、亲情。可是,愛情、友谊、亲情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必需品,但对于仓央嘉措来说是奢侈品,甚至说是稀缺品。他十几岁就作为转世灵童从藏南被选到拉萨去,离开了父母。作为一个孩子,还没有真正地成熟,就进入了上流社会,离开了父母。在那个复杂的政治环境里,他又有一种无助之感,因为各种势力都想利用他来打击异己。所以我为什么回来写这两本书呢?其中有一篇文章也提到这个主题思想了,就是我把仓央嘉措比作青藏高原上的《红楼梦》,因为我觉得他和《红楼梦》还是有一定相似性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