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会合作 快乐衔接

时间:2024-05-04

陆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对幼儿一生的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果幼儿缺乏合作能力,心理就会产生障碍,渐渐变得胆怯、不合群、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等,从而导致社会性退缩,对现实生活适应困难。5-6岁是幼儿交往意识增强、合作能力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若习得较好的合作能力,将有助其更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对其终身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研究前期,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对幼儿和一年级新生的访谈,发现大部分幼儿在思维方式和环境适应上衔接得比较顺畅,但在社会交往方面,尤其是合作能力方面存在如下问题:幼儿缺乏合作机会与技能,多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在交往中经常会发生冲突;幼儿在协商时易产生矛盾,使同伴间的合作不能顺畅进行。

基于以上现状,我们以“幼小衔接”为研究主题,关注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设计专门性合作活动和渗透性合作活动,从合作意识、悦纳同伴和共同协商三方面进行研究,让幼儿逐渐增强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方法,提升合作能力,为幼儿做好入小学准备。

聚焦合作意识,使幼儿愿合作、蕴情感

故事演绎策略。在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火箭升空”时,教师事先搜索一些图片,图文并茂地和孩子们讲述关于火箭升空的故事,让幼儿感知火箭升空是需要科学家叔叔设计图纸、工人叔叔制造零件、军人叔叔保卫安全等共同完成的。正是有了各方的分工合作,火箭最终才能成功飞上天,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做出了不起的贡献。故事的讲述萌发和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为后续合作探索火箭升空的方法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环境互动策略。在实施课程主题中,环境常常是会说话的工具。随着幼小衔接活动的深入,“小问号”“小清博士”“网罗天下”等环境构建,往往能够引发幼儿主动去合作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在开展“老房子新房子”外出参观活动中,幼儿对于老房子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老房子是什么样的”“老房子里有什么”“为何有翘翘的角”等。基于幼儿的问题,教师让幼儿分组开展反复多次的实地参观,或者网上搜寻相关图片,加深了幼儿对老房子的认识,并将收集的信息贴至“小博士的回答”中,通过“一问一答”的对话,让环境活起来。

通过故事演绎以及与环境对话,幼儿深切感受到合作的意义,合作意识逐渐从被动到主动,表现为愿意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合作的持续时间明显变长,能够主动尝试控制和表达情绪,形成团队行动,萌发了友谊的种子。

聚焦悦纳同伴,使幼儿乐悦纳、重体验

赏识教育策略。赏识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幼儿、鼓励幼儿,可以帮助幼儿克服焦虑心理,树立自信心,从而改善其在与同伴合作过程中的行为。

【案例:成了“百科全书”的毛球】

毛球好奇爱探究,但个性比较独特,不善与人沟通,很多幼儿不太喜欢与毛球接触。班级里新发放了一台投影仪,很多孩子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时,教师请毛球来解答,他一边手指着上面的文字,一边慢慢地读道:“投影仪。”其他孩子见毛球认识很多字,便让毛球继续读下去。这次简单的经历,让毛球成了班上的“百科全书”,大家凡有不认识的字,便主动找毛球询问。

赏识孩子的优点,能使孩子增强自信心,也能让同伴自然而然地接纳他,乐意与他合作交往。作为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赏识他们,鼓励他们,为幼儿相互接纳、友好合作创设良好的机会与条件。

平等教育策略。尊重、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平等是教育的基础,是实施教育的催化剂。教师要将这一教育理念铭记于心,渗透于日常教育的每个细节。

【案例:你也可以的】

晨晨是班级内胆子比较小的女孩,在一些学习活动中,往往容易被同伴们忽视。这次轮到我们班进行小喇叭广播,围绕“爱牙日”主题活动,预设了爱牙宣传、爱牙故事、爱牙情景剧的内容。由于爱牙情景剧需要几人一起参与,于是我提议晨晨也参加。但是晨晨支支吾吾地说:“我不敢。”我鼓励说:“没关系,你也可以的,有问题大家可以一起帮忙。”在同伴们的一致赞同下,晨晨同意加入,并在大家的帮助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内向的孩子,教师必须加倍地关注,多给予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为孩子搭建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促使孩子在悦纳自己的同时接纳同伴。

在专门性合作活动和渗透性合作活动中,幼儿逐渐重视与同伴的合作,懂得体谅同伴、接纳同伴,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尤其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分享交流或合作中的问题解决,加深了幼儿合作交往的情感体验,从悦纳同伴逐渐扩展到悦纳弟弟、妹妹等。

聚焦共同协商,使幼儿会协商、创方法

真实情景策略。情景创设一旦遵循了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求,能够真正激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幼儿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感知、探究、体验、实践,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案例:幼儿社团里的故事】

幼儿社团是一个以幼儿为主导的活动,活动的报名招募、内容构建、规则制订等,均以幼儿的经验和初心为出发点。教师请幼儿自由分组,自主报名参加社团活动,并启发道:“我们的社团招募版面如何设计呢?”宇宇、逸逸和笑笑三人报名了“运动社团”。只见三个人围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间没有说话。这时,教师利用互联网搜索了一些关于版面设计的图片,提供给幼儿作参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动社团招募版面新鲜出炉。

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间没有说话”的情况?我该做些什么来助推幼儿的思维活动?及时、恰当地介入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可以让幼儿了解版面设计需要的一些要素;其次,可以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形成后续的一些合作探讨内容。

问题情境策略。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一些直观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从而提升其合作能力的持续性功效。

【案例:探秘“桥”】

在开展“我们的城市”主題活动中,幼儿对周围的建筑物、交通工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投票方式选出最感兴趣的话题“桥是怎么建造的”,并让孩子们带着疑问一起去探秘。

在探秘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翻阅书籍、网上搜索照片、亲子调查、询问大人等方式,加深了对桥的认识。孩子们逐步认识了桥的各个组成部分,并探索了桥的基本功能和运作原理。在个别化活动和游戏中,不少孩子运用积木、纸、陶泥等材料,自己尝试建造“桥”,并在原有的经验上与同伴一起发挥创意,如造型上求百变,有爱心桥、螺旋桥;功能上求多样,有超载警报器、多方向延伸等。

以问题为导向,直接引发了幼儿之间的共鸣。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言语交流,分工收集材料,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提高了合作能力。在组织形式上,教师运用“问题、合作、情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效应实现了最大化,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研究之初,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还是朦胧的,缺少合作方法和技巧。在历经丰富多样的合作活动后,幼儿学会了通过积极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问题,规则的约定、善意的评价成为促进幼儿合作发展的新妙招。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