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吴键
日前,《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印发,这是贯彻***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具体落实。
健康是生命的基础和人生幸福的源泉,是国富民强的标志和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来重视青少年体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然而,现实情况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表现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相吻合的现象,“文弱之风”依然存在。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形势严峻
1985年至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委实施了六次大规模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大致每五年一次,最近一次是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研显示,从1985年到2005年,中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多个指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特别是1995年至2005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明显。2005年至2010年,部分指标下降趋势得到遏制,个别指标出现上升现象。2010年至2014年,继续呈现“止跌”态势,个别指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反映生理机能的肺活量水平有起有落;超重和肥胖问题突出,营养不良和低体重继续存在;视力不良尤其是近视比率居高不下;反映身体素质的速度、爆发力、力量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反映心肺功能的耐力素质水平始终在低谷徘徊。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大学生群体(19-22岁),1985年以来,体能素质呈现全面持续下降趋势。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将引发不良后果
青少年意外伤害与疾病持续增加。统计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1/4的死亡源于意外伤害,并且意外伤害以每年8%的比例增加。与国外相比,中国儿童青少年的意外伤害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一些普通意外事故却导致本不应出现的惨烈后果。原因是体能水平低导致自身反应迟钝、抗击力差、耐受力低。二是校园意外伤害不断增加,如校园踩踏、摔伤、冲撞、跌落等。此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显示:儿童高血压患病率近年呈持续上升趋势,目前我国3%-4%的儿童已患上高血压,且年增长率为0.47%。
中国或将成为因运动不足而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最多的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生健康的基础,运动不足直接引发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最终将导致慢性疾病的大量发生。为了治疗各种因运动不足而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各国政府必须支付巨额医疗经费。据估算,2008年,中国因缺少运动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到200亿美元,约等于当年中国医疗总预算的1/3。预计到2030 年,这个数字将达到675亿美元,超过全国医疗预算。因此,如果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未来中国将可能因医疗和养老负担过重而阻滞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普遍下降,特殊人才来源缺口加大。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是要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一定包括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近十年来,中国征兵体检标准持续下降、知识精英健康工作年限缩短等现实是对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一个重要警示。
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诱因复杂
其一,经济发展带来生活环境的巨大改变,导致体力活动明显减少,加速了人类机能的退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也随之下降。其二,以过度保护为特征的教养方式,剥夺了促进青少年自然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运动刺激。其三,静态社会形成,学生屏幕时间增加,阻碍了儿童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其四,考试评价的单一性也给学生体质健康带来负面影响。高考以文化课成绩为主要依据的现实,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减少。其五,体育教育不能按国家规定严格实施,学校体育课程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课程缺乏科学设计,大大削弱了锻炼效果;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和教學能力下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学校体育安全保障制度的缺失以及场地器材的缺乏制约了学校体育的全面开展。
总之,青少年体质健康出现问题,不仅仅是教育的责任。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关系学校、家庭、社区多个主体,涉及观念、体制多个环节,改变现状需由局部行为上升为顶层设计和国家战略。
扭转青少年体质健康不利局面重要举措
如何增强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如今已成为世界性课题。因此,一方面,解决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要有创新,要有责任担当,要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突出问题,中国要为世界贡献智慧、创造经验。
就教育部门而言,具体建议如下——
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真正列为各地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建立必要的问责机制。全面深入贯彻“中央7号文件”精神,将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以及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高质量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鼓励以政府购买方式,由第三方承担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连续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学校、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承担必要的责任。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和制度突破方向。
改革、完善体育考试评价制度,引导学生及家长重视体育、重视体质健康。巩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探索高中毕业体育考试成绩列入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高考录取参考成绩的做法;鼓励高校自主招生增加体育考试且将考试结果真正用于实际招生。
实施“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开展“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大数据的学校体育整体改革”重大课题研究,整体规划学校体育改革。以校园足球为先导,科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体系,改善学校体育保障条件,完善学生体育意外伤害救济机制。以信息技术手段监测、评估学生体育活动,有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基于信息平台,针对体质健康薄弱群体(如肥胖超重群体、体能弱势群体),实施“精准扶弱”干预计划。
实施“中国青少年营养促进工程”。科学膳食、合理营养对学生体质健康影响巨大。城市学校以营养与健康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营养意识和健康行为;农村地区继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学生身心健康与疾病预防计划”。从幼儿开始,开展健康行为体验、运动习惯培养、健康心理培育等教育,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从讲卫生、爱环境等身边的点滴做起,预防常见病、多发病。从维护一生幸福角度,系统实施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预防教育。同时,教会学生识别危险因素,学会应急、避险技能,最大限度防范各种意外及自然灾害。
实施“体育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体育教师培养,保证专职体育教师的配置,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体育教师待遇和劳动保护问题。用五年时间,对全国体育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更新知识,学习掌握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健康体能训练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李香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